在前文《万亿GDP城市,都在奔赴未来产业》中,我们曾提到,各个城市在新时代推动下,聚焦未来产业,聚焦新质生产力。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有24座城市成功跻身“万亿城市”。
眼看2024就来了,下一座GDP万亿城市角逐赛也进入了倒计时。
根据2022年全年来看,烟台和常州GDP均超9500亿元,已经一只脚踏进了“万亿城市”决赛圈,而根据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城市GDP排名来看,两座城市的比分也是“紧咬不放”:
烟台2023年前三季度GDP约为7260亿元,排名全国第25位,GDP名义增长8.0%。
常州2023年前三季度GDP约为7006亿元,排名全国第26位,GDP名义增长6.7%。
在下一座万亿城市的比拼上,常州和烟台都将“冲刺万亿”作为全年经济重点,经济总量不相上下。
那么,下一座“万亿城市”,花落谁家呢?
01 烟台
烟台,中国著名的“雪窝”,神奇的北纬37度穿城而过,给烟台带来丰饶的特色物产。
丰饶的物资、便利的交通让烟台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重要节点城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骨干城市、 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海滨城市” “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等名号数不胜数
烟台
海洋经济是烟台发展的“先天条件”
作为山东“港城”,烟台拥有12个沿海区市和230个海岛,仅2022年,全市海洋产业生产总值增至2300亿元以上。
在海洋牧场方面。烟台市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0处,积极打造的“南鱼北育”全市水产苗种年产量4000亿单位,是全国最大的名贵鱼陆海接力养殖基地。
在港口经济方面,烟台不仅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现代“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的15个港口之一。2022年,烟台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6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至412万标箱,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在海洋创新方面,立足海滨城市优势,烟台优化“靠海吃海”的传统模式。向“上”求索,烟台拥有全国唯一的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向“下”布局,烟台是山东省确定的高端装备产业(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深海钻井平台市场份额占全国八成。
在海洋产业中,烟台正稳步向海洋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积蓄起经济腾飞的强劲动能。
烟台
把握实体经济,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引擎
除了是海滨城市,烟台还是老牌工业城市,拥有深厚的工业基因。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从1892年,华侨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时起,在烟台大地上就陆续涌现出了我国建厂历史最悠久的造锁厂、啤酒厂、罐头厂、面粉厂、火柴厂……不断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后,烟台在政策扶持下,工业门类逐渐健全、发展规模逐步扩大,烟台工业涉及37个大类,形成了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6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行业第一。
截至2022年,烟台拥有3家中国企业500强企业、6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4家百亿级企业、58家上市企业,以及15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8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7家省级独角兽企业、200家瞪羚企业、59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中国优质食用油第一品牌、花生油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鲁花集团,山东市值最高的企业万华化学,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企业张裕集团,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睿创微纳等都在烟台扎根、落地、结出丰硕的经济成果。
但是伴随经济周期以及消费力的波动,仅靠投资、基建、地产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无法支持城市的继续扩张。
寻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增长洼地”成为烟台城市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发展方向。盘点地域的优势后,烟台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文旅和新兴产业上。
烟台
文旅资源为烟台发展注入新活力
烟台地理位置优越,旖旎蜿蜒的1071公里黄金海岸线,是自然对烟台的天然馈赠。这里发展了10处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造就了中国北方首屈一指的滨海度假区集群。
作为传统老牌文旅城市,烟台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和“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的繁华景象。在新媒体时代,烟台也在积极寻找文旅推动城市进阶的新“钥匙”。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经济红利和文旅消费为城市发展注入的新动力,烟台坚持文旅融合,通过“旅游 ”推动单一旅游活动向融合方向发展。
2023年,烟台音乐节、国际齐舞大会等品牌活动轮番造访,海岸生活节、葡萄酒节、苹果节、大樱桃节等地方特色产业的IP接连启动,黄渤海新区的迷笛音乐节实现10万乐迷大狂欢。而央视频“微醺烟台”项目正式落地烟台,牵引烟台迈进文旅产业的3.0新阶段。
通过文旅行业建圈强链,烟台文旅实现了转型升级。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7-8月暑期烟台接待游客2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0亿元。中秋、国庆长假期间,22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
在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方向,烟台也不曾落后。
如果说文旅行业是烟台经济发展的“第二曲线”,那么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方向则是烟台抢占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动能。
近年来烟台将“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培育出一大批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高的创新企业。
目前,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烟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22年,上述产业的规模以上产值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68.1%、33.4%、28.8%,远超传统产业增长速度。
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超过4000亿元,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突出。
文旅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双轮发展,为烟台市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赋能烟台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助其在万亿城市争夺中脱颖而出。
02 常州
除了烟台之外,常州也是冲刺万亿城市的黑马之一。
根据其工信局数据披露:常州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位列全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06.1亿元,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1.5和0.9个百分点,位列苏南第一。
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常州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靠南京,东依苏州,并与苏州、无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
“中吴要辅”的发展底气
常州自古以来重文崇教,人文荟萃,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隋唐科举以来共计孕育出15位状元,2920名进士,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中吴要辅”。
这片土地的历史积淀不仅为常州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根基,也为城市未来的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位于运输中心的常州,京杭大运河从中穿梭而过,带来千年富庶。沪宁沿江高铁和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呈“8”字形交叉互补结构,在常州汇聚又分离,激活现代经济发展。
依托便利的交通网络,常州聚集产业和人流,勾勒着常州的繁华面貌,制造业集群强、营商环境优成为最厚实的家底和最鲜明的底色。
2023年全市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8.7%。
上世纪80年代初,常州凭借“苏南模式”发展乡镇企业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也缔造了“敢争一流,耻为二手” 的常州内核。
虽然“苏南模式”曾创造出区域经济发展先发优势,但是以土地、劳力要素价廉形成的加工制造业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难以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且伴随城市发展和工业进步,传统制造业逐渐式微。大办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新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布局的变革。
常州
创新发展与产业升级之路
从以往甘当配角的“打工仔”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先行者”,常州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寻求产业发展新路径。
十多年前,常州敏锐察觉市场发展新方向,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围绕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链,陆续建成“三车四新三智能” “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以创新驱动发展,抢占了产业集群发展的“主攻点”。
在智能装备领域,实体经济是常州的“看家本领”,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常州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输变电及发电设备、工程装备、数控机床、内燃机及内燃机配件等省重点培育4大产业集群。
在高端装备行业,常州工程机械、先进农业装备、智能基础装备等多个产业、产品领跑全国。智能检测设备中集装箱/车辆大型安全检查系统,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居首。
常州大中吨位挖掘机销量居全国第一,平地机销量居全国第三,装载机和压路机销量在全国居前;单缸柴油机市场占有率全国居首;2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产量居全国第一……众多亮眼成绩让常州顺利晋级为中国工程机械主要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北有比亚迪、南有“理想”,常州“新能源之都”声名鹊起。2016年,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带着三页PPT来到常州打天下的故事被常州津津乐道。
而武进高新区以“厂房代建 招投结合”的创新模式深深吸引了李想的团队,理想汽车常州工厂由此落地。
2019年,比亚迪来到常州新北区设厂,2022年1月,第一辆“常州产”的比亚迪车正式下线。时至今日,常州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023年1-9月份,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实现产值3301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达45.9万辆,同比增长101%,总量全省第一。
在新材料发展领域,在比亚迪、理想整车企业入驻的带动下,常州以新能源汽车为产业链,迅速培育出新能源技术策源的“重地”。
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常州持续深化鼓励企业加码科技研发。通过新能源领域研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40%,动力电池领域专利数全国第一,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常州位居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中国城市50强的第五位,仅次于深圳、上海、苏州、北京。
如今常州已经拥有动力锂电池电芯及配套生产企业160余家。其中,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成为常州新能源动能的“台柱子”,天合光能、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万帮数字能源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37家新能源企业成功上市,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
常州
“2 5 N”,激活新质生产力
在众多城市抢占新赛道,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大趋势下,常州也不例外。
“2 5 N”新能源产业链描绘的蓝图是常州引以为傲的新兴产业。
其中“2”是理想、比亚迪两家整车企业,“5”是中创新航、蜂巢能源、江苏时代、时代上汽、北电爱思特5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N”是指众多上下游零部件企业。
在强链补链延链的运作下,“2 5 N”覆盖了新能源车制造的上下游,推动了常州新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链条也是常州的重点生产制造环节。2022年,全市光伏、风电等“发”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151.6亿元,造就了“硬核”常州。
在常州“连谷”创新区,除了新制造产业、新能源外,园区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在2022年已经突破了100亿,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达到386家,为常州未来发展注入更多生机。
万亿GDP城市,是文化积淀、自然环境、产业机构的积累,转换外化为GDP硬指标,从而展现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
烟台,常州,作为下一座“万亿城市”备受瞩目的“后备军”,不管是在经济布局,还是新赛道参与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但无论是哪座城市成功晋级,都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增添更多想象空间。
瑞承作为专为高净值人士、企业家群体提供服务的品牌,致力于围绕企业家客户群体的“企、传、投”需求提供综合咨询服务解决方案。
长期深耕企业家“企、传、投”服务,通过多年资产配置能力、科技能力、国际化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持续建设,为客户在资产配置、家族传承、企业发展与提升、品质生活、公益金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长期陪伴企业家客户的企业、个人和家庭成长,奔赴更加美好的事业与生活。
参考信息来源:
1 《2023前三季度全国城市GDP排名》
2 《新晋万亿GDP城市预测》
3 《冲刺GDP万亿城市,烟台有了新解法》
4 《中国市长访谈录|对话烟台市长:制造业是烟台实现GDP过万亿“主引擎”》
5 《冲刺"万亿之城",烟台凭什么?》
6 《工信局:上半年常州市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全省第一》
7 《常州:“新能源之都”是怎样炼成的?》
8 《“GDP万亿”踢出临门一脚,看常州的进击实力》
9 《2023年定能成为“万亿城市”的两城,其中一城人均GDP与上海相当(常州地理位置)》
10 《常州厚植新质生产力冲刺万亿之城》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性不做承诺与保障。过往成绩表现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可能带来本金损失。任何人依据本文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信息发布方不承担任何法律、法规及相关责任。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