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与存在性和完整性认定相关。
2、观察与存在性认定相关。
3、询问与存在性、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认定相关。
4、函证与存在性、权利和义务认定相关。
5、重新计算与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
6、重新执行主要测试控制有效性,与所有认定均相关。
7、分析程序与存在性、完整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相关。
顺查法:
概念:顺查法指审计的取证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的方法。
优点: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一般说来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因此,审计质量较高;同时由于方法简单,所以易于掌握。
缺点: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适用范围: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逆查法:
概念:逆查法是指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反的方法。
优点:可从被审计事项的总体上把握重点,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主攻方向,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由于突出重点,因而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缺点:由于运用逆查法一般不要求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全面的详细审查,因此可能遗漏重要错弊事项。此外,在技术上逆查法比顺查法要复杂,掌握起来难度比较大。
适用范围: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
详查法:
概念:详查法是指对被审计的某类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的全部内容毫无遗漏地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方法。
优点:在审查会计资料的规模上,它是对整个单位或某类业务期间内会计记录和凭证的全部资料进行逐一验证。既要核对凭证、账簿、报表,又要审查有关的经济资料并加以分析,所以审查能全面揭露会计工作中的错弊行为,能较全面地查明问题并作出精确的稽查结论。
缺点:因为要审查全部账表凭证,因而必须安排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才能完成审计任务,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相对较高。
适用范围:适用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比较混乱的被审计单位,以及可能存在重大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被审计单位,可考虑采用详查法。
抽查法:
概念:抽查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资料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推断总体状况的方法。
优点:抽查法能使审计人员从单调、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极大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省审计资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点:由于抽查法是以部分资料的检查结果去推断总体的状况,因而有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发生频率不高的错弊行为,该方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比较广泛,凡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多、内部控制健全有效、会计基础工作较好、组织机构健全的单位进行审计,都可运用抽查法。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并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
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扩展资料:
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审计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
主要工作包括: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业务约定书;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确定重要性水平;分析审计风险;编制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控制测试;
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整理、评价执行审计业务中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
基本特征如下:
1. 可靠性:审计依据必须是可靠的,即依据应该是真实、准确、完整、可信的。
2. 充分性:审计依据必须是充分的,即依据应该足够充分以支持审计结论。
3. 相关性:审计依据必须与审计对象有关,即依据必须与审计对象的经济业务、财务状况等相关。
4. 时效性:审计依据必须是及时的,即依据应该是在审计期间内获得的,并且是对审计对象当期经济业务和财务状况的反映。
5. 可比性:审计依据必须具备可比性,即依据应该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审计人员能够得出有价值的审计结论。
1、权威性,即任何审计依据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或公认性,否则不足以引用为依据。
2、层次性,即审计依据因管辖范围和权威性大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层次。
3、地域性,即在空间层面上部分审计依据依然受地域性的限制。
4、时效性,即在时间层面上各种审计依据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不是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条件下都适用。
5、相关性,即所引用的审计依据应与被审计项目和应证实的目标相关。
以上就是关于怎么审计的问题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这些怎么审计的4点内容能够解答你的疑惑。
标签: 怎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