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所有借款产生的利息都计入财务费用的。要分别借款的用途进行处理。
1、短期借款一般是企业为了满足正常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者是为了抵偿某项债务而借入的。其利息属于筹资费用,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2、企业的长期借款一般用于固定资产的购建、改扩建工程、大修理工程、对外投资以及为了保持长期经营能力等方面的需要。长期借款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按以下原则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1)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的, A、如果长期借款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资产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利息支出数应当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等相关资产成本; B、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以及按规定不予资本化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
算法
实际利率法是采用实际利率来摊销溢折价,其实溢折价的摊销额是倒挤出来的.计算方法如下:
1、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 实际利率
2、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面值 *票面利率
3、在溢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溢价的摊销额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4、在折价发行的情况下,当期折价的摊销额 = 按照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 - 按照面值计算的利息
注意: 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 =面值 尚未摊销的溢价或 - 未摊销的折价。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债券的帐面价值,在计算的时候是要减去的。
实际利率法又称“实际利息法”,是指每期的利息费用按实际利率乘以期初债券帐面价值计算,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计利息的差额,即为本期摊销的溢价或折价。
首先计算实际利率,(59×5 1 250)/(1 R)^5=1 000,得出R=9.09%,此时不编制“实际利率法摊销表”。
1.购入债券,分录如下:
借:20×0年1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250
贷:银行存款1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50;
2. 20×0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1 250-250=1 000,分录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31.9
贷:投资收益1 000 ×9.09%=90.9;
3. 20×1年12月31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此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借方余额=1 250,“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借方余额=5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贷方余额=250-31.9=218.9,因此,其账面价值=1 250 59-218.9=1 090.9,
实际上账面价值可以根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总账余额得到,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1 250×4.72%=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借贷差额=40.16
贷:投资收益1 090.9×9.09%=99.16;
实际利率是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收益率。计算实际利率的公式为:实际利率 = (1 名义利率) / (1 通货膨胀率) - 1。其中,名义利率是指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利率,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上涨的百分比。通过计算实际利率,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投资的收益情况,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上就是关于利息支出怎么算的问题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这些利息支出怎么算的2点内容能够解答你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