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会影响国际物流?本文将阐述自己的观点。
1.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物流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将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一世纪之初作为分析经济全球化中国际物流影响因素的第二个阶段,起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终点为WTO多哈回合正式中止及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起来,凭借马歇尔计划,欧洲实现了快速复兴,北美拓展了全球市场,日方经济也在战后重建中实现了迅速恢复与大幅增长,相互之间经济贸易联系不断加强,物资流动日益频繁,形成了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繁忙贸易航线,国际海运物流量大幅增长,纽约、伦敦、横滨等港口的航运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

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向外转移,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中国等国家先后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中,培育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快速崛起,成为新的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的发明以及随之建立的一整套标准化国际物流软硬件体系,有力支持了全球三大生产网络的运行与相互之间的贸易活动,统一的国际海运规则建立了全新的国际物流商业与法律秩序,推动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2.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影响国际物流的四个维度分析
第二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依然由发达国家主导,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国际资本是背后的推动力量,但与第一阶段全球化不同的是殖民经济已土崩瓦解,世界建立起了新秩序,发展中国家在积极融入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以全新的身份参与全球化,从中获得了快速发展,也承担了越来越多的责任。
(1)治理结构——大国主导下的多边合作
同时,在世界的另一端,苏联的力量也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与美方抗衡的大国,并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随着“铁幕演说”发表和“杜鲁门主义”出台,两大阵营开启“冷战”,世界舞台开始上演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2)欧美方家是第二阶段全球化主导者和早期参与者、获益者
尽管笼罩在“冷战”阴霾下,经济全球化仍然在二战之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下快速推进。1948年,由美方主导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启动,英国、法国等18个西欧国家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以确保各成员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共同促进欧洲经济合作与复兴发展,后改名为经济合作发展组织。
同期,苏联出炉莫洛托夫计划,被认为是马歇尔计划在东欧地区的“替代计划”,成为经济互助委员会的雏形。马歇尔计划对提振北美与欧洲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参与莫洛托夫计划的东欧各国经济恢复速度则慢得多。

(3)世界各国广泛参与和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虽然早期由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但后来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人民在赢得反侵略战争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斗争胜利并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各国也纷纷走上发展经济的道路,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首先是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方式,不仅使本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也为经济全球化做出巨大贡献。

之后,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主动参与和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并从中获得了本地经济振兴发展的机遇。200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已达到14300亿美元,遍布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全球进口与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4.0亿美元和13.8亿美元,是1970年的40多倍,发展中经济体所占比例已达到40%左右。随着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走向深入,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16快速发展起来,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空间格局——欧洲、北美、东亚三大生产网络的形成
(1)马歇尔计划加强了西欧与北美的经济联系
在马歇尔计划实施的4年间,西欧各国共接受美方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无偿赠予,10%为贷款。这一时期也成为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超过了二战之前的水平。
由于欧洲在接受援助后,转而又将资金用于购买大量美方商品,解决了美方由于战后经济迅速繁荣造成的商品过剩问题,同处北美的加拿大也同样受益。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西欧与北美地区经济得到重振和进一步发展,相互之间的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相比之下,莫洛托夫计划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但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也有人认为,该计划以建设社会主义大家庭为口号,强制推行“国际分工”,把东欧变成苏联的原料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造成了东欧各国经济的畸形发展。总之,在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初期,东欧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欧,并且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美方开始向外转移纺织、耐用消费品、简单机械产品、冶金工业等低端产业。之后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方开始大力发展电子工业等高科技产业,制造业转移进程加快。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后,美方逐步完成了制造业转移和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业为主的新产业体系构建,同时依靠海外生产基地制造的大量廉价工业消费品,成功平抑了国内通胀。在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中,美方依托美元霸权和科技、金融领域的绝对优势,掌控着全球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占据国际资源配置与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2)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地位不断提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方进行了彻底的社会改革,依靠原有人才与科技基础,并在美方资金技术支持下恢复重建,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通过发展军工产业获得经济快速发展。此后,日方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方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尽管后来“石油危机”和“广场协议”使日方经济遭受打击并陷入低速增长周期,但已经建立的强大产业体系和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仍然使日方在东亚生产网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20世纪60年代起,亚洲的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抓住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市场快速扩张的机遇,开始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吸引大量外资与技术,凭借区位条件与劳动力成本优势,快速建立了工业体系,实现了经济飞跃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大陆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又向前迈进一大步。第二阶段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国际三大生产网络,在东亚乃至全球,无论是产业体系的完备程度,还是生产能力与产量规模,中国都首屈一指,可以说东亚的生产网络是以中国为主体的,而这一生产网络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中的地位在全球化当前阶段得到了显著提升。

(3)区域经济一体化向前推进
在这一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中,世界各国和地区除了在WTO等全球性贸易组织框架下开展生产与贸易合作,还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等形式的区域经济组织已遍布全球,涵盖议题快速拓展,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其中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三大区域经济合作区。此外,为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推动各国和地区经济增长,许多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世界或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如经合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等。
以上就是正加财经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