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了吗?《个人信用信息查询报送授权书》签了吗?该还的钱按期还上了吗?
9月22日,花呗公告了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最新工作进展:目前,在获得用户授权的基础上,部分用户已经能够在自己的征信报告中查询到花呗记录,未来征信服务将逐步覆盖全部用户。
公告显示,花呗向征信系统报送的信息包括:账户开立日期、授信额度、额度使用及还款情况等。信息将按月汇总纳入征信系统,不会单笔报送,也不会上报消费内容、消费时间等具体消费信息。
消息一明确,一些用户在网上提出担忧:过往逾期记录、频繁花呗消费使用,是否会影响向银行申请房贷、车贷的通过率,导致贷款困难?
花呗回应,花呗接入征信系统后,正常使用花呗,保持良好的使用、还款习惯,不会导致贷款困难,而是有助于增加用户征信信息的全面性。如果长期、多次的逾期会在银行评估用户信用时产生负面影响。花呗同时公布数据称,99%以上的花呗用户都有良好的使用记录。
花呗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
监管之下,互联网信贷纳入征信是大势所趋,因为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在满足需求、带来便利的同时,人性在商业营销的催化作用下也酝酿了风险,更全面的监管既是规范行业、规避机构风险的保证,也是让公众钱袋子可持续的需要。
监管之余,我们或亲历或见证了:以花呗为代表,一系列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推动着一代人消费习惯的改变。
自2014年花呗上线以来,花呗积累了5亿用户,足够长的时间、足够多的用户体量,是时候回头审视花呗了。
花呗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网络上一些用户如临大敌,表示要还款关闭花呗。综合来看,是否影响未来向银行申请车房贷款是各种不安情绪的源头。
用户关心的另一问题是:频繁使用花呗小额网购/线下消费,是否会影响贷款审批?
花呗的公告表示,信息将按月汇总纳入征信系统,不会单笔报送,不会上报消费内容,信用记录数量不会剧增。由此来看,频繁使用花呗不会体现在按月汇总的信用记录里。
AI财经社援引一位银行房贷业务客户经理意见:人工审批环节,一些客户经理会对用户花呗的支出金额进行考量,几千元的数额是正常的。但如果用花呗进行过万元的消费、甚至频繁的奢侈品消费,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好的使用习惯。不过,是否逾期依然是首要考量因素。
豆瓣上分享的苏宁任性付报送的征信记录
此外,也有声音对花呗向征信系统上报的时间提出疑问:用户在花呗上的信用信息是从用户授权之日起开始上报,还是连同授权日期之前的信用记录一起上报?表示其中存在类似“追溯”的逾期风险。
大众对花呗风吹草动的关心和紧张,折射出花呗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
花呗的规模、应用场景、普及速度是惊人的。
2014年,花呗应用上线,名字轻巧的“花呗”,为大众敞开了另一个钱袋子。2020年8月,蚂蚁金服招股书透露,6年多的时间,花呗就积累了约5亿用户。
以信用卡为参照,到2019年末,六大行的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6.4亿张(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达到这一数字,信用卡用了35年,而花呗收获5亿用户,只用了6年。
花呗如此普及,并非偶然,它首先抓住了年轻用户。
在用户画像里,据支付宝统计,使用花呗、借呗的用户中,90后占比6成。早前2017年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报告》显示,有37.4%的90后把花呗作为首选支付方式。
形成这样的结构并不难理解。在花呗出现,开始快速获客的几年里,90后以学生、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为主。相比其他年龄段,90后“买买买”的需求更旺盛,但支付能力相对不足,这也导致他们更容易接受提前消费。
从当时花呗打的广告,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年轻用户的锁定。
2017年,花呗广告主题很明确——年轻,就是花呗:活成我想要的样子
2017年,花呗广告主题很明确——年轻,就是花呗:活成我想要的样子。它还举了个例子,一名快递员用花呗分期买了第一把萨克斯,看起来美好诱人。走心的背面,透过“什么都可以省,热爱的不能省”,花呗显然是在鼓励消费。
花呗向年轻人兜售自己,因为他们知道年轻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更强、消费意愿和潜力可期。“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当时用花呗给人的感觉很新潮。”一位大学期间开通花呗、毕业工作2年的用户花花说,这一个体感受也侧面反映了花呗成功营造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
不过,不要低估了90后的理性,花呗普及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确实提供了优惠和便利。
花花告诉盐财经,她通过同学知道了花呗,之所以开通花呗,是因为生活费花完了,但又不想主动向家里伸手要钱,先用花呗等之后生活费到账再还款,周转方便;有时就医有了额外支出,花呗充当了应急工具。
一名快递员用花呗分期买了第一把萨克斯,看起来美好诱人。走心的背面,透过“什么都可以省,热爱的不能省”,花呗显然是在鼓励消费
毕业后,虽然实现了经济独立,她依然保持优先使用花呗的习惯,这也改变了她的消费方式:她可以购买体验更好的产品,虽然比同类价格稍贵,但依然有能力支付,只是一次性全款买下,短期内有压力,花呗与免息分期付款组合,让她在不降低当月生活质量情况下,提前享受。
即便没有大额消费需求,花花也先用花呗,把自有现金留下用于储蓄和理财,以钱生钱,同时设置到期自动全额还款,也不会产生逾期,这让她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有足够偿还能力的她,反抱怨花呗授信给她的额度太小:“花呗是看不起我,觉得我还不起吗?”
花花的这些想法普遍存在于90后。
2019年,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和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称,90%的90后使用花呗并非因为单纯为了提前消费使用花呗,而是想要借此“省钱”和“占便宜”,这一调研表示,92%的90后每个月都会有结余,80%的人会将结余进行理财;对比他们的余额宝和花呗则发现,90后每月在余额宝攒的钱,平均是其花呗账单的4.5倍。
2019年,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和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称,90%的90后使用花呗并非因为单纯为了提前消费使用花呗,而是想要借此“省钱”和“占便宜”
提前消费并非花呗的发明,但花呗让这一消费习惯更普及,依托淘宝这一庞大的消费场景,在促销刺激、小额免密支付进一步降低门槛面前,消费需求得到快速满足,尤其是在购买意愿更强的年轻群体中间。
便利之余,花呗带来的风险同在,且更难以察觉。
花呗具有消费与金融贷款的双重属性,用户的注意力往往更多集中在消费一侧,低估或忽略了金融风险。
对用户来说,风险之一在于授信额度过高。
2020年12月之前,花呗快速壮大的时候,不少月生活费一两千元的在校大学生拿到了数万元的额度。同时,花呗的便利让一小部分用户产生了心理变化——感觉花呗花掉的不是自己的钱,变动的只是一个数字,进而日积月累中过度消费,又对实际偿还能力盲目乐观。
有网友在豆瓣小组上讨论关于花呗的话题
收不抵支时,花呗和信用卡一样,具有分期还款功能,但还款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是分期费率,花呗分期还款最开始展示的费率看似很低,但换算成年化利率其实颇高,容易产生认知偏差,低估了还款压力。
“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在营销手段上,银行推销电信用卡也存在不明示年化利率的操作,直到今年3月,应监管要求才双双得以改善。
单笔来看,花呗分期的年化利率略高于银行信用卡。
一位花呗用户提供的10月20日待还款金额是606.56元,若分12期还款,每期是54.99元,同时期,招行信用卡的分期费率是54.55元,花呗高0.44元。另一位用户展示的待还款金额是4387.16元,若同样分12期归还,花呗上是397.76元,招商银行是394.55元,工行是391.92元。
信用卡与花呗分期率的对比
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曾撰文表示,花呗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值得注意的是,花呗3、6、9期的年利率低于4倍LPR的借贷红线,但12期的年利率以15.89%高于红线的15.4%。
在2017年之前,花呗和借呗组成的微贷业务,主要通过阿里系的自有资金向用户放贷,靠利息获利,但随着消费借贷需求扩大,自有资金难以满足需求,同时投资者也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在扩张过程中,风险也随之升级。
2017年,蚂蚁花呗和借呗就因为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等方式融资引起监管注意,这一年12月,监管要求:不得通过资产转让、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突破小贷公司杠杆限制。
之后,花呗、借呗开始整改“降杠杆”,对所属小贷公司大幅增加实缴资本、限制部分用户的借款上限。
2020年12月,大量花呗用户反映花呗授信额度突然降低。蚂蚁集团回复称,花呗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额度,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
据界面新闻分析,花呗和借呗按照“小贷公司“的监管,却做出了一家中等规模银行的资产量,资本金与风险资产规模严重不匹配,形成事实上的监管套利……这一新模式,让蚂蚁用少量资金实现对大规模资金的“全面参与”,保留了对消费贷款资产的控制权的同时,蚂蚁仅承担有限的“劣后级”风险(注:劣后级意味着风险高、收益率也高),这对银行系统是潜在隐患。
后来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去年11月,蚂蚁中止上市,之后进行多次整改,到今年6月,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获批开业并成持牌机构、花呗、借呗成其专属品牌,证券日报援引匿名业内人士分析称,较小贷公司而言,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监管标准更高,而牌照资质也更稀缺,花呗、借呗的未来运作将更合规、透明。
至于开头引入的花呗接入征信系统,也可视为风险监控的小小一环。
排版 | 瑾瑜
以上就是正加财经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