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期限结构是指某一时点不同期限的即期利率与到期期限的关系及变化规律。无偏预期理论又称为预期理论,提出了以下命题:长期
债券的利率等于在其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算数平均值。这一理论关键的假定是,债券投资者对于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没有特别的偏好,因此如果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低于到期期限不同的其他债券,投资者就不会持有这种债券。具有这种特点的债券被称为完全替代品。在实践中,这意味着如果不同期限的债券是完全替代品,这些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必须相等。
预期理论可以解释事实:1.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有同向运动的趋势。从历史上看,短期利率具有如果它在今天上升,则未来将趋于更高的特征。2.如果短期利率较低,
收益率曲线倾向于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较高,收益率曲线通常是翻转的。然而,预期理论有着致命的缺陷,它无法解释事实3,即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做完全独立和相互分割的。到期期限不同的每种债券的利率取决于该债券的供给与需求,其他到期期限的债券的预期回报率对此毫无影响。关键假定: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根本无法相互替代。该理论认为,由于存在法律、偏好或其他因素的限制,投资者和债券的发行者都不能无成本地实现资金在不同期限的证券之间的自由转移。因此,证券市场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无差别的市场,而是分别存在着短期市场、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不同市场上的利率分别由各市场的供给需求决定。当长期债券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高于短期债券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时,债券的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相反,则相反。
流动性溢价理论是预期理论与分割市场理论结合的产物。它认为长期债权的利率应当等于 长期债权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与 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之和。流动性溢价理论关键性的假设是,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意味着某一债券的预期回报率的确会影响其他到期期限债券的预期回报率,但是,该理论承认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的偏好。换句话讲,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但并非完全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