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经营始终面临“结构单一、竞争同质、自有资本利用率不高”的困扰,盈利则呈现随股市涨跌而大幅波动的“靠天吃饭”特征,最基础、最主要业务——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在近三年来还呈现加速下滑之势,证券公司的转型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转型却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坚守证券中介服务商本源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之一,证券公司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传播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投融资风险,从而降低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交易费用。证券公司的价值在于承担风险和管理风险,这正是证券公司的经营本质。证券公司的基本功能就是创造能够促进市场流动性并能够规避风险、创造收益的金融工具,为证券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专业、优质的中介服务,这也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与社会功能所在。华尔街投资银行业在2008年美国次级贷危机中的角色及遭遇再次说明,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证券公司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创新,但是任何创新都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公司则必须坚守本源——证券中介服务商的角色,为企业服务、为投资者服务。
从美国证券公司转型发展的实践来看,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遭遇二战后的第五次经济危机,期间以1975年取消证券经纪固定佣金制为代表的美国证券业市场化改革并未间断,由此也引发了美国证券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转型实践,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立足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收入结构的均衡,代理买卖手续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在上世纪90年代初降至20%以下,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业务结构也更趋于均衡。
第二,找准定位,培育优势领域,形成特色化的经营模式。如摩根斯坦利以资产管理见长,高盛则以投资银行和自营见长,而多数的美国证券公司却是凭借精品店(boutique)形式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自身相对优势、占据细分市场业务、重深度轻广度,同样获得了持续的快速发展。
第三,发展资本中介业务,提升自有资金利用率。数据显示,美国证券业上世纪80年代初的资本中介型业务收入占比(利润表中包括交易收入、融资利息、其他证券交易相关收入、其他收入等)超过50%,而这一收入占比在60年代末还不足20%。
从美国证券公司转型成功的启示来看,转型源于生存环境的改变迫使证券公司重新定位,由此刺激业务创新的需求,进而酝酿出新的经营模式,最终实现证券公司的转型发展。这就要求证券公司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明确战略定位,明晰转型方向和目标。[page]
证券公司的转型应立足本源,围绕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展开创新。这就要求国内证券公司要把服务于实体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方向,要把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的创新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动力,要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行业的各类创意和新思路,按照自身实际能力和市场发展需要,将创新愿望转化为配套可行的创新方案,逐步形成自身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特色和盈利模式。
证券公司的转型要有相应的内控机制,这是转型发展的必需基础。转型是存在风险的,在业务转型过程中,证券公司应根据自身情况,承担其擅长承担和能够管理的风险,要有足够的风险控制和回旋余地。这就要求国内证券公司要切实避免以创新、增收的名义去冒险,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也要处理好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的关系,不能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在合规前提下扩大发展空间。
证券公司的成功转型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离不开制度层面的创新和推动。因此,当前在我国证券行业创新提速、证券公司创新热情高涨的发展态势中,监管制度和政策环境要为证券公司的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对证券公司的业务转型留有适当的试错空间。
券商四大业务转型路径
受到证券市场发展阶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证券公司长期处于一种结构单一、竞争同质的发展状态,经纪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基本在55%-65%之间,但这一贡献度自2008年以来逐年下滑至2012年上半年的37%,较之2008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证券公司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首先,经纪业务要由通道型服务向财富管理服务转型。成熟市场证券经纪业务的发展表明,证券公司的财富管理服务是传统经纪业务在内涵方面的拓展,是经纪业务、研究咨询、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各项业务协同和集成。为此,围绕着经纪业务转型的创新可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充分发挥公司各项业务的协同,加大自主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同时适当引入第三方理财产品和跨市场理财产品,搭建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库,并建立理财产品的评估与动态管理体系;依托互联网渠道,创新营销及服务模式;通过营业网点的分类管理,推动营业网点的差异化经营,建设多层次的网点体系;要着力培养一支包括资产配置型、荐股型、机构业务型等不同类型的投资顾问队伍;要依托IT技术,建立统一的客户账户体系,通过对各传统资金账户、期货账户、融资融券账户等实体账户的整合以及对客户账户现金管理功能的开发,将提高客户适当性管理水平与帮助客户资产保值增值有机结合起来。[page]
其次,投行业务要由单一的融资通道服务向综合的金融服务转型。在现行的证券发行核准制下,国内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通道服务型的融资业务、特别是股权融资业务。因此,投行业务的转型应是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具体路径如下:第一,积极推进债权融资业务;第二,大力拓展并购及并购融资业务,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丰富资源为客户实施并购提供可行的整体解决途径;第三,探索新三板、区域性场外市场中的投行业务模式;第四,创新组织架构,充分调动和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建立研究、投行、经纪等相关业务之间的协同机制和良性互动,提升证券发行的定价能力和销售能力。
再次,证券自营业务要由相对单一的投资模式向多样化的、策略性的投资模式转型。随着指数类产品特别是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证券市场基础制度设施的加强,自营业务将有望从“炒股票”时代逐步过渡到“价值投资”和“管理风险”时代,由此而引发的业务转型可从以下几方面突破:第一,策略投资与价值投资并重,获取与可承受风险相匹配的投资收益;第二,固定收益与权益类证券投资并重;第三,扩大投资范围、创新投资方式,实现总体收入的增加和投资风险的分散;第四,加强业务协作以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或是为创造公司综合收益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