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业内人士积极对正在修订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进行解读、反馈意见,不少有前瞻意识的券商已经开始着手修订风控规章制度。一般而言,征求意见稿期限一个月,之后会有正式文件出台。多家券商人士表示,随着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等表外业务规模的发展,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加大。目前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未来应重视表外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投行先行赔付细则待完善
近日,多家券商资产管理子公司表示,新规将继续挤压通道业务,由于扣减风险准备金的要求,将使得券商从经济效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衡量各项业务。此次在《证券公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表》中,有一项特定风险准备受到关注,一是对于资产管理业务(含直投等非牌照类子公司)扣减比例为1%,二是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先行赔付扣减比例为5%。
当然,在风险准备的扣减上,不同评级券商有不同的系数。各类证券公司的风险资本准备根据分类评价结果进行调整,系数为A类为0.8,B类为0.9,C类为1,D类为2。也就是说,A类券商的扣减比例最少为0.8%。
国泰君安证券相关人士表示,过去执行的标准相对宽松,各类券商之间差距较大。比如,过去对于连续3年的A类券商,以及多数优质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都按照三折或四折的系数来扣减。但这次如果提升到八折,则至少要增加翻倍的风险准备金。目前近80%的资产管理规模来自通道业务。如果按照0.8的系数扣减风险准备金,则需要大笔资金沉淀。
当前的通道业务收入非常低,近期有分析师调研某资管公司时发现,其被动管理的费率仅在万二、万三左右。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约在万五左右。如此低的收益率还要较高的风险准备金,证券公司显然要重新选择。这也是近年来优质证券公司的主动管理业务规模快速增加的原因。财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从长远发展考虑,公司必然选择以主动管理型业务为主。
有关投行业务的风险扣减最受业内人士关注。多家投行人士表示,由于相关细则还没有公布,迫切希望有更具操作性的指引,否则投行业务将受到较多制约。在投行人士看来,先行赔付伴随发行制度改革而诞生,这对于投资者是一种保护,但对于证券公司来说,不仅每单业务都要沉淀资金,且目前先行赔付的期限仍没有明确。
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母公司规模不大,但旗下有资产管理公司、直投公司、投行子公司等,且都发展速度较快,则可能面临资本金的天花板限制,需要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去开拓。
风控模式将生变
在券商人士看来,随着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等表外业务规模的发展,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加大。目前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未来应重视表外业务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有证券公司表示,因为很多表外业务具有支付义务。比如公司债权交易员跟交易对手签订了远期协议,甚至是口头协议,实际上都会对公司造成到期支付的压力。
随着近两年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断涌现新产品与新业务。如何有效管理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这对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识别、量化分析以及模型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多数公司仍按照各业务规模计提风险资本准备,并未按照风险类别来计算。未来逐步实现从按业务类别向风险类别进行风险计量的转变。兴业证券风控部门表示,未来将引入模型风险管理能力,因为模型若存在缺陷或问题,也会产生模型风险,这会导致依赖模型的复杂金融工具的估值以及相应风险计量结果和实际情况产生巨大偏差,从而导致交易员因使用错误对冲策略和工具而带来一系列损失等。风险管理部门需要配备相关专业人员负责审核验证金融产品估值模型和风险计量模型,管理模型风险。“我们可能会把关键的限额指标纳入交易系统进行实时动态管理。”有券商人士表示,当前正制定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风控组织体系和规章新制度。
当然,为了满足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券商的融资来源也将更加丰富,资产负债结构也因此复杂化,结构化利率风险相应提升,与资产负债管理相关的久期缺口管理等风险管理能力日趋重要。随着“资本中介型”以及“资本型”业务的开展,需要越来越大的自有资金运用,杠杆倍数在未来5年也将持续扩大,流动性风险也将增加,从而对券商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大要求。
(原标题:多家券商酝酿风控合规新举措先行赔付细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