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光大证券上市,是七年来继中信证券之后第一家以IPO方式上市的券商。就冲着这个吉祥的日期,可见管理层与光大证券对未来市场的期许。
光大应该感谢市场给予50倍的发行市盈率——光大证券的发行价定为19.00元/股-21.08元/股之间,按本次发行前的总股数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区间为44.19倍至49.02倍。按本次发行后的总股数计算,对应市盈率为52.78-58.56倍,相比普通券商股有溢价。
但光大证券称,本次发行价格区间按2008年净利润计算的市盈率水平较可比公司有一定的溢价,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特殊因素影响较大。随着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发行人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常增长,配售对象参与本次发行申购的热情较高。看来光大证券不必感谢投资者,而要感谢央行与证监会,如果不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热情,如果不是证监会为股市鸣锣开道,如果市场不稳,哪有光大证券今日堂皇登场。就象在信贷扩张、利率下降周期允许发行公司债与地方债一样,说到底是政策的红利。
抛开政策红利不说,光大证券上市有两大隐患未除。
一是光大证券受到质疑的信用尚未恢复。光大证券保荐的烟台氨纶,通过虚假记载手段达到了上市的目的,烟台氨纶在定向募集过程中,擅自将法人股向包括内部职工在内的社会公众出售,并以内部职工股的名义确认,使得内部职工股占比高达64.29%,构成超范围、超比例违规发行的重大事实,属于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4月3日《关于立即制止发行内部职工股不规范做法的意见》中严令禁止的行为,被明确为“今后一律不得转为社会募集股份有限公司”的类型。
烟台氨纶造假,保荐商光大证券难辞其咎。曝光之后,烟台氨纶以及保荐机构发布了澄清公告,轻描淡写“公司在上市申报过程中对相关事项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对法律与信用指字不提。在此事件中,光大证券不是犯了同谋罪,就是职业素质非常欠缺,连基本的造假都看不出来。不论属于哪一种性质,此事件证明创新的职业素质或者职业道德有亏。此事不了了之,光大证券重新涂脂抹粉之后包装上市,不仅是光大证券之耻,也是监管者之耻。
二是光大证券上市打造富豪令人生疑。2005年光大证券首次增资扩股,引入3家发起人股东,发行价为每股1元;2007年4月,即将上报IPO材料的前几个月,光大证券实施增资扩股,发行45300万股,以截至2006年底每股净资产值1.373元的2倍确定发行价为每股2.75元。8家新股东共以10亿元现金认购3.68亿股,锁定期限皆为光大证券上市后一年。2010年8月,上述8家新股东则将可以抛售光大证券。若按国泰君安给出估值计算,两年后,上述8家新股东的投资将获得778%-843%的增长。
上报IPO前允许低价购股,实在是一本万利的事。获利者中有资本大鳄、有被称为“最烂A股缔造者”、*ST宏盛大股东上海宏普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买卖之事两相情愿,他人无从置喙,但光大证券挑选如此投资者再次证明,他们对于自己的信用品牌并不挂心。
目前的大小限制度有逼实体从业者成为市场上油头滑脑、毫不负责的投机分子之嫌。资本市场倒逼实经济之事屡见不鲜。上午有同事告知,家乐福与麦德隆两家大卖场,虽然前者营销收入远高于后者,但后者的日子却好过得多,因为家乐福租场地,而麦德隆却是买断购地,光是地价升值就收益不菲。只是这样的企业还是百货业主吗?恐怕叫“地主”或者房地产投资者更合适,光大证券的原始股东同样如此。
对于光大证券如此之高的发行价格,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强作为应对。虽然光大规模大、净资本多,那只不过说明光大有个好爹妈,有强有力的后盾,而不能说明经营能力强。事实是,2008年,在全国107家券商中,光大证券净利润列第十二位,滑出前十名。2006年和2007年,光大证券分别名列第九和第十。可见,光大证券不仅靠天吃饭,在行业景气时业绩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光大的垄断优势在增强,但未必能在未来的融资融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光大以未来远景许诺投资者,谁知道未来如何呢?中国资本市场远景不错,但谁能保证光大证券的远景一定好?如果我们希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打破垄断,那么,中国证券行业重新洗牌,以能力与信用来估值的时代进行估值,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福音。
注:对于言论的阻碍,一是权,二是钱,两者一样可恶。喝过狼奶的人,总有控制基因,一些市场企业同样如此。
幸亏有越来越多的媒体,理念契合的朋友,此文交给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