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这类网络可以用于多种用途,各种档案分享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P2P技术也被使用在类似VoIP等实时媒体业务的数据通信中。
点对点技术技术简介
纯点对点网络没有客户端或服务器的概念,只有平等的同级节点,同时对网络上的其它节点充当客户端和服务器。这种网络设计模型不同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中通信通常来往于一个**服务器。
有些网络(如Napster, OpenNAP, 或IRC @find)的一些功能(比如搜索)使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而使用P2P结构来实现另外一些功能。类似Gnutella 或Freenet的网络则使用纯P2P结构来实现全部的任务。
点对点技术历史
P2P 架构体现了一个互联网技术的关键概念,这一概念被描述在1969年4月7日第一份RFC文档“RFC1,主机软件”中。在不用中心索引服务器结构实现多媒体文件交换的背景下,这个概念已经变的非常普遍了。
纯P2P
节点同时作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没有中心服务器。
没有中心路由器。
杂P2P
有一个中心服务器保存节点的信息并对请求这些信息的要求做出响应。
节点负责发布这些信息(因为中心服务器并不保存文件),让中心服务器知道它们想共享什么文件,让需要它的节点下载其可共享的资源。
路由终端使用地址,通过被一组索引引用来取得绝对地址。
混合P2P
同时含有纯P2P和杂P2P的特点。
1982年,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提出的点对点通信中的基本问题,含义是在存在信息丢失的不可靠信道上试图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达到一致性是不可能的,因此一致性的研究一般假设信道是可靠的或者不存在本问题,2008年出现的比特币区块链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1982年,戴维.乔姆(David Chaum)提出了注重隐私安全的密码学网络支付系统,该系统具有不可追踪的特性,被认为是比特币区块链在隐私安全方面的雏形
1990年,Paxos算法由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提出,这是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Paxos算法解决了分布式系统如何就某个值(决议)达成一致。
1991年,斯图尔特.哈珀(Stuart Haber)与W.斯科特.斯托尔内塔(W.Scott.Stornetta)提出利用时间戳确保数位文件安全的协议,此概念之后被比特币区块链系统采用。
1997年,亚当.巴克(Adam Back)发明的哈希现金是一种PoW演算法,此演算法依赖成本函数的不可逆特性,从而实现容易被验证但很难破解的特性,最早备用应用于阻挡垃圾邮件。哈希现金之后成为比特币区块链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1998年,戴伟(Wei Dai)发表匿名的分散式电子现金系统B-money,引入PoW机制,强调点对点交易和不可篡改特性。同年尼克.萨博发表了去中心化的数位货币系统Bit Gold,参与者可贡献运算能力接触加密谜题,后来,哈儿.芬妮提出RPoW(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机制),将B-money和亚当.巴克提出的哈希现金结合起来创造了密码学货币。
2008年11月1日,比特币白皮书发布,有中本聪首先在《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一文中提到了比特币。
2009年1月4日,中本聪创建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
2009年1月11日,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客户端0.1版本。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