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股市分析股东人数这一招不灵,已经失效的原因只有两个原因:
第一,上市公司披露的股东人数是具有“滞后性”;
第二,现在的A股投机性太强,流动性太快;
这两大原因就是会导致,现在炒股去看股东人数失效,看股东人数分析股市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下面针对这两大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1)滞后性
上市公司披露业绩报一般都是每季度公布一次,而这个公布业绩报告时间是在1~4个月之内。
最典型的就是年报,年报披露时间最长,可以晚4个月时间披露。根据规定每年1月1日~4月30日期间,各大上市公司披露年报。
假如以年报来分析,当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人数显示的是上一年度9月~12月的股东数量。
所以当上市公司披露年报后,股东明细看的是过去的股东人数,经过4个月时间,这些股东早已经更换,造成这种股东人数是不真实的。
就跟投资基金一样,混合型股票基金,当基金公司公布的持仓股票都是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其实基金公司早已经调仓换股了,基民看到的股票都是记录而已。
正因为股东人数是具有滞后性,等大家看到的股东数量,与实际最新股东数量是不正确的,这些数据没有多大的实际参考价值,所以会失效,失灵。
(2)投机性
随着A股市场股民越来越来,已经达到1.7亿多股民;同时也随着股票数量越来越多,股民越来越来多。
大家炒股的选择性更加多了,操作流动性更加强了,很多人都是今天进明天出局,导致股市投机性特别强。
正因为在季度第一天就流出很多股东,但尤其披露的是上一季度的数据,其实这些股东早已经卖出了,股票买卖都十几次了,但数据还保存在历史股票当中。
所以股市由于投机性太强,股东流动性太快,股东人数并非每天更新的,大家看到的都是历史股东数。
总之现在的A股想要通过看股东人数去判定一只股票是否被控盘,这种方法已经失灵失效了,原因是滞后性和投机性等造成,希望大家一定要清醒,这个方法无效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找出真正控盘的潜力股。
在过去股东人数的变化是有着积极的意义,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判断是否有庄家进入的重要标志。但是随着现在监管的有效进行,以及证券投资指标的多样化,基本上大家仅仅将股东人数作为一个非常不重要的参考指标了。
1.在上个世纪90年代,那时候恶庄横行,炒作之风非常严重。面对监管手段的之后,以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坐庄抬轿子,找庄家一起发财,跟随庄家一起吃肉,变成了证券投资散户的一大特色。在没有准确信息的情况下,其实分析股东人数的变化是非常有用的。
2.因为那时候庄家要吸收筹码,他就必须不断的在市场中进行潜伏,将散户手中的筹码逐步吸纳到自己控制的多个账户之中,未来好进行股票的拉升、对敲以及出货。当一个散户抛售了手中股票之后,进入到庄家控制账户之内,其实股东人数就少了一人。而这个庄家对敲吸收筹码的过程,一般要持续在三个月6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内。
3.虽然股东人数的汇报是在每个季度或每半年才汇总在股东情况变更中,但是因为庄家的行为也非常久。所以如果发现股东人数有效的缩小,那么有可能就意味着庄家的吸筹行为正在进行。如果看到股东人数非常之散,也非常之多,那么可以断定这只股票没有庄家进入或者庄家已经逃离。这是在那个时代炒股的一大特色。
4.但是庄家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违规违法的。因为他们通过各种隐秘手段,控制多个证券账户进行协同操作,这其实就是证券法中的操纵市场罪的最重要表现。无论庄家最终是否谋利,只要有此行为,即构成罪名成立。尤其是在今年新证券法实施之后,此项罪名可是一项重罪。经济处罚可以罚到倾家荡产,还要背负刑事处罚。
5.另外在现在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占据市场主流地位之后,散户数量越来越力薄的情况下,分析股东人数其实已经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了。还不如去看公司的前10大股东变动情况,以及踏踏实实的去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公司的行业形势变化,以及公司产品利润率的变化。
所以过去去查看股东人数变化,只是在一个特殊的证券投资环境下的一种特殊现象。现在与时俱进,不要再去留恋那时了,而且那时投资的散户亏损的比例更多。
如果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股东人数增减,反映出一种筹码的分布,但是这指标具有滞后性,很多时候是不灵验的。
A股是一个庄股的时代,也是一个资金推涨型股市,没有大资金介入,股价是涨不起来的,因此中小投资者都在寻求有庄家入住的股票,也就是庄股,股东人数的变化和前十大股东的变动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标,股东人数大幅减少,筹码趋于集中,有大机构或者是知名游资和私募大佬潜伏,说明有庄家入住,反过来,如果有机构、游资大佬和私募大佬撤离,股东人数增加,筹码趋于分散,说明庄家跑路散户接盘。
但是因为上市公司一般在每一个财报公布一次股东人数的变化,财报发布往往严重滞后,像年报要到4月份才结束,这个时候公布去年12月底的股东人数已经是严重之后了,已经没有太多的参考意义。
要考察股东人数的变化,需要结合股价走势看,如果前一财报显示筹码趋于集中,股价长期横盘,没有出现过明显上涨下跌或者是成交量的明显放大,可能是大资金依然潜伏其中,反过来,如果股价出现过明显上涨,同时伴随有高位放量的下跌或者是十字星,一般意味着大资金已经跑路了,这个时候随便介入可能就是高位接盘,如果出现过利空引发股价放量下跌,也有可能是大资金业不计成本的割肉离场,即使股价有调整,也不适宜介入,基本面的恶化很难判断哪儿是底。
投资股票还是从价值出发为好,认为公司价值合理,就介入,等待时机,寻机出货,发现估值高估,最好不要介入,炒概念炒题材散户斗不赢庄家的。
是不灵了,因为上市公司公布的股东人数基本上过期的,或虚假的,目的都是配合庄家的炒作。
现在庄家们都是采取游击战术,打一枪换个地方,散户们总是摸不清方向,搞不清地方,往往是事后跟进,结果频繁被搳韭菜。
先说结论:股东户数是筹码集中度的重要风向标之一,能够帮助我们选出“牛股”,然而,股东人数这个指标同时具有滞后性、多因素性等劣势,也有可能成为庄家诱导散户的“诱饵”,有很强的欺骗性,这也是有的人认为“分析股东人数这一招不灵了”的主要原因。
01 股东人数变动暗藏什么样的玄机?
年报和季报中的“股东人数”变化是很重要的研究个股的指标,通过季报与年度的对比,从股东人数增减变化的数据中,便能较真实地反映筹码究竟是流向庄家手中还是散户手中。
通常,股东人数越多,说明股票集中度越低,个股中散户比例较高,越多的人持有股票,人均持有就越少,筹码就越散乱,股票就越难被炒作,因而股价下挫;反之,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因而越有可能是主力控盘,后市出现大行情的概率大增。
如此看来,股东人数对于我们选股指导逻辑就比较清晰了:当一只股票的股东人数出现快速增多,人均持股量减少,往往是风险上升机会下降的信号。当一只股票的股东人数出现快速减少,人均持股量增加,则是机会上升风险下降的信号。
02 股东人数指标为什么会失灵?
股票市场有这样的现象,一旦一个规律被众人知晓,它就有可能失灵,甚至有的庄家、操盘手还会反向利用这些规律,欺骗散户,达到“割韭菜”的目的。
理论上看,股东人数指标与股价涨跌的相关性非常明确,实际操作中,却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单纯依靠股东人数的变动,是选不出“牛股”的,甚至可能被“钓鱼”。
举个例子,第一季度财报和半年财报之间,我们是无法了解4-5月份,股东人数的真实变化情况的,股票市场瞬息万变,指标的滞后是非常可怕的。因此,我们要辩证地分析目前已高度集中化的个股,不要全盘误认为就有新多主力要介入。
事实上,股价的变动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大盘走势、政策、国际形势、资金状况、业绩好坏、题材多少等。因此,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研判个股是否具有投资性与投机性,配合其他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研判个股和大势。
另外,近些年利用两融账户也能隐藏股东身份,由于信用担保账户这一集合账户的存在,会在技术上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人数较实际情况减少,从而使得持股趋向集中,这就使得原本可以根据筹码集中度来炒股的投资者会被欺骗。
03 利用股东人数选股的小技巧:怎样的股票值得关注?
综上,个股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一个指标既有它的参考价值,与股价涨跌具备一定相关性;同时,每个指标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一叶障目。股东人数指标其实并没有失灵,只是分析起来更复杂了很多。#理财大赛第三季#
我是正好,专注小白理财的80后巨蟹男,请关注@正好的理财笔记,和我一起慢慢变富。
dcr为什么涨如果觉得我写得好,请帮忙点个赞,让更多人看见,多谢!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