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东头的大娘翻箱倒柜找出4个5角梅花硬币,到县城集市上花了60块钱手工费打造了一枚金光灿灿的戒指,戴着手上甚是亮眼,你还别说,款式新颖、泛着金光,不逊色金店卖的成品呢。
最近几年,5角梅花硬币在币圈收藏界可谓着实火了一把,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比如前几天有人到我们村走街串巷收币,1993年的梅花开出了15的高价,整整比币值高出了30倍。
这还不算什么,据说如果是未拆封未使用的原盒梅花,一枚能换35元,涨了70倍。
5角梅花凭啥这么值钱,据说内含黄金!如果真含黄金,那就可以理解了,按照当下370元现货黄金的价格,即便只含0.1克,那么价值也有37元。
但5角梅花真的如传言那样,内含黄金吗?
首先,5角硬币分“梅花币”、“荷花币”
常见的硬币有1角、5角和1元,具体到5角硬币,又可以分为1991年-2001年期间发行的“梅花”,该币重3.8克,币体金黄,正面印有梅花图案;
不过从2002年起,梅花币就不发行了,取而代之的是“荷花币”,颜色也从之前的金黄色改为镍白色。
91年开始发行,在此后的11年中,梅花币发行了11种,2001年发行的那款更是被收藏界人士称为“绝版”,因为这是最后一款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硬币,之后就用“中国人民银行”取而代之了。
2001年之前,移动支付尚未普及,那时候找零基本要靠硬币和小面值纸币,因此5角硬币的发行量还是很大的,差不多每年平均发行量都在5亿枚左右,市场保有量很大。
不过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和普及,加上2001年梅花币被荷花币取代,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梅花币了,有点逐渐退出流通的意思。
5角梅花币成收藏界“宠儿”,缘何价值如此之高?
恐怕连5角梅花币自己都想不到,自己在完成历史任务后竟然成为钱币收藏界的“宠儿”,价值比面值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
梅花币为何如此受宠?难道真的内含黄金?
含不含黄金我们暂且不说,其实梅花币价值之所以水涨船高,与以下几个原因撇不开关系:
一是造型美观、通体金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现在的硬币,无论是1角、5角还是1元硬币,或者是前段时间发行的10元面值纪念币,通体都是镍白色,“毫无新意”。而梅花币是金黄色,这在镍白色中就显得很“突兀”,或者说是一股清流,大家才争相收藏;
二是梅花币早在20年前就不发行了,而退出流通的货币因为稀缺而具有了收藏价值,倘若梅花币发行至今,那么市场保有量很大的前提下,一定不会有如此高涨的收藏欲望。
第三个原因就是我们上文说到的有人看到梅花币呈金黄色,于是用来打造首饰,尤其是农村的大妈。当然,这种行为属于毁坏货币的行为,是违法的,不提倡,甚至会被处罚。
5角梅花币到底含不含黄金?
我们言归正传,5角梅花币到底含不含黄金?为什么通体金黄?
其实想一想也知道,面值只有5角的硬币怎么可能含有黄金呢?按照现在黄金370元/克的价格,如果一枚梅花币只含0.01克黄金,那么锻造成本也在3.7元以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币值,这种“赔本的买卖”,央行怎么可能去做呢?如果真的是这样,想必大家在最初就收集梅花币去提炼黄金了。
事实上,梅花币的材质是黄铜合金,尤其是91年-94年发行的梅花币用的是进口精黄铜,这种材质的颜色与黄金十分相似,因此通体呈现金黄色。
2001年之后发行的荷花币之所以呈现镍白色,是因为锻造材质是钢芯镀铜合金,这与精铜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大家不要再相信所谓的“5角梅花币含金”的说法了,一点都不靠谱,实际上这种说法都是收藏界的人士杜撰起来的,目的是炒高梅花币的价值,他们在其中转手倒卖,有利可图罢了。
写在最后:
综上来说,梅花币真不含金,0.01克金就价值3块多,如果含金就背离了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基本属性,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除非是限量发行的、具有收藏意义的纪念金币,否则普通的硬币是万万不会用贵重金属来铸造的。
5角梅花币具有收藏价值的原因是它已经退出流通,而且通体金黄,区别于现在流通的硬币,再掺杂上一些人为炒作的因素,这才使得它受到大家的追捧。不过,虽然不含金,但随着退出流通和移动支付的兴起,市场上的保有量确实越来越少了,收藏几枚也完全可以,但是大家一定不要拿来锻造首饰,这可是不尊重货币的违法行为。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首先可以告诉你:梅花5角硬币的市场价格挺高,尤其是1993年和1994年的。
网上流传的市场价格如下:
可见它们的市场价格比币面价值翻了N多倍。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以最新、实际报价为准。当然,品相越好的价格越高。
难道梅花5角硬币里真的含有黄金?
答案很令人失望:没有!其实它们的材质是铜锌合金。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硬币的材质。
硬币,也即用金属铸造的货币。
它具有使用方便、耐磨损、流通寿命长等优点。而且,它还可以净化现金流通环境,减少病菌传播。
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硬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流通货币,即普通流通用的硬币;纪念币,包括流通用的金属纪念币、收藏用的贵金属纪念币。
收藏币,一般用贵金属或普通金属材质制造,必须限量发行而且要公布发行量。其中贵金属纪念币,即俗称的“金银币”,价格昂贵,发行量极少。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普通流通用的硬币的材质。
第一套普通流通用的硬币的材质是铝镁合金,第二套材质是铜锌合金、铜镍合金。
第三套,发行了三种面值:壹角的材质为铝镁合金,伍角的为铜锌合金,壹元的为钢芯镀镍。
第四套,发行了三种面值:1角的材质先后为铝合金、不锈钢,5角的是钢芯镀铜合金,1元的是钢芯镀镍。
2013年9月23日,我国发行首批5元硬币,材质为黄铜合金。
也即,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普通流通用的硬币的材质,根本就没有含金的。
梅花5角硬币,属于普通流通用的硬币。属于第三套发行的,从1991至2001每年号都有发行,材质为铜锌合金。
它的正面为梅花图案,因而俗称“梅花5角硬币”。
既然它们不含金,为什么市场价格这么高?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因素:
其一,材质。
从上面普通流通用的硬币的材质来看,采用铜锌合金的材质极少。
而且一些梅花5角硬币还一度采用了进口黄铜材质。
铜的价值,当然比锌、镍、钢芯、铝合金、不锈钢材质高一些。
而且梅花5角硬币之后,就没有铜锌合金材质的硬币了。
其二,工艺。
大部分梅花5角硬币,采用的是手工雕刻模板,因而看起来图案浮雕深刻,做工精致、美观。
其后,我国造币厂开始用电脑雕刻机设计制造硬币。因而也就使得梅花5角硬币具有工艺品的收藏价值。
其三,存世量。
货币的发行量,与当时的国家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密切相关。
1993年,在特殊的经济环境下,当年发行的梅花5角硬币在11年里数量最少,因而1993年版的市场价值偏高。
货币有流通,就必然存在耗损。即使硬币,也有耗损、丢失等现象。
耗损直接影响着其存世量的多少,物以稀为贵。
国家已经停止发行梅花五角近二十年了,属于只消耗不生产的品种。
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就使得梅花五角硬币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除了自身具备的流通货币职能外,还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收藏保值功能。
于是,它受到了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喜爱和追捧。
这也导致民间以讹传讹,说是里面含有黄金。
梅花五角,属于第三套硬币,正面图案以国徽为主景,国徽下边有国名和铸造年份,国徽上方增加汉语拼音国名。
背面图案在突出货币面值的同时,下方还有梅花图案。
发行年份,从1991年开始,到2001年结束,总共有11年,如能集齐一套,价值更高。
梅花五角硬币的材质,为铜锌合金,铸造精良,金光闪闪,但可以肯定,里面没有含黄金。
1991—2001年,国家发行了梅花五角硬币,铸造工艺精湛,材质精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近年来更是受到了收藏者的追捧,价格持续上涨。91—94年用的是进口精黄铜,和黄金的颜色很相近,其他年份用的国产黄铜也是质量优良的黄铜,所以有人误认为含金。梅花五角材质是铜、锌合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铜),没有金的元素,可以确定的说五角的梅花硬币内没有黄金。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货币的制造成本一定是小于面值的,不然国家早破产了。
1996年版的梅花五角,质量是3.83克,黄金的价格要高的多,96年黄金的价格大约是107块一克,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还是个人,有利润可以做,平进平出无利润也能做,但是如果是远低于成本的,这事就一定不会做,不然的谁都会把手里的金属货币融化掉,当贵金属卖掉。
实际上这样的事,在历史上也不是啥稀罕事,比如以前流通的铜钱,如果铜价高于铜钱的价格,那么一定会有人把铜钱收来炼成铜从新出售。
所以你不用考虑里面有没有黄金,从逻辑上分析那是一定没有的,除非你是用黄金做的纪念币,那币值也绝对不止五角。
梅花五角那时候用的是黄铜,也就是常见的铜锌合金,因为只有黄铜易加工不生锈耐磨损,价值又不是太高,太高的话不容易流通,黄金做成五毛哪怕只有3到5克现在也要过千元啦,怎么花呀!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