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2018年以来,比特币行情大起大落。重上16000美元大关后,比特币又快速回落至9000美元,近期,反弹至11000美元。
行情之所以上窜下跳,都是监管惹的祸。
由于比特币与各国法定货币发行权冲突,因此比特币必然处于大部分政府的强监管中。
但监管升级难以驱散比特币飙升背后的驱动力量与因果逻辑。
不同于现实中的法定货币具有无限的供给量(只要经济许可与人类需要),比特币从一开始就锁定了数量上限。2140年最后一枚被挖出后,比特币总量达到2100万个,而这也是比特币的最大供给量。问题在于,用于网络交易的比特币其实要少得多。据数字取证公司Chainalysis的研究报告,截至目前大约有278万至379万个比特币已经永远消失,相当于比特币总数的17%至23%。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早期的一些“矿工”因电脑废弃等原因而忘记了自己的比特币钱包账户,这些比特币将永远处于“沉睡”状态。
既如此,收藏比特币的价值就不言而喻。
比特币具有的不可再生、可分割等类黄金属性,也让其成为目前通胀预期升温下的避险资产之一。
其实,比特币飙升的真正关键点在于其使用价值被逐渐接受。目前看,比特币的支付范围不断扩容。游戏平台Steam正式支持比特币支付,钱包公司iPayYou开通了AmazonDirect服务。伦敦一家创业公司推出了一种预付费Visa借记卡,允许人们在购买时将其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兑换成英镑,比特币获得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作为全球最大的受监管的外汇市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正式推出比特币期货,比特币作为可交易资产的合法性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加拿大政府还为比特币基金公司颁发牌照,日本更是认可了比特币的法定货币地位,并批准一些公司为虚拟货币交易所运营商。
Harris民意调查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虽然只有不到2%的美国人拥有比特币,但19%的人表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五年内购买,这将代表采用量增加10倍。此外,32%的千禧一代可能在未来五年内购买比特币。
因此,虽然全球监管升级,但比特币价格上涨依然有着坚实的支撑。
然而,由于对比特币的价值无法明确定量,比特币的价值完全基于市场的需求。比特币交易有着全天候交易、T 0、无涨跌停限制的特点,且由于筹码较少,价格易受到庄家控制,有可能出现一天价格涨几倍的情况,同时也可能出现一天内价格跌去一半的情况,比特币容易陷入泡沫化,市场的投机色彩浓厚,投资者应保持清醒的认识。
监管是好事,如果一个不符合时代发现的产物,在2013年就彻底灭亡了,从13年的500美金~17年的2万美金,就能说明区块链的代币→比特币是何等的强大,任何一群人,一个政策,一个挤兑是不能阻挡新生事物发展的脚步的。
如果您认为加密货币可以远离银行和政府的监督,那么请三思。据新海峡时报报道,马来西亚财政部长Lim Guan Eng表示,所有加密货币必须经过马来西亚国家银行(Bank Negara Malaysia)的签发,才能向公众发行。“我建议所有希望引入比特币(风格的)加密货币的各方首先参考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发布财务机制决策的权威,”Lim Guan Eng在议会质询期间表示。
虽然这个国家仍然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听起来只是想提醒其网民 - 以确保他们不会陷入骗局或者惹来洗钱等犯罪嫌疑。
“我们并不希望希望阻挠它(加密货币),因为我们会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Lim Guan Eng继续说道。 “但它仍然受现行法律的约束。”
虽然财政部长正在提出这些建议,但似乎还不清楚该国究竟将如何规范那么多自由来往马来西亚线上的加密货币。
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在马来西亚境内额度加密货币发行过程开始之前必须征得**银行的批准,虽然这听上去很不靠谱。但是,随着各国政府希望对数字资产进行监管,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事实上,不久前巴哈马**银行也发布了一个监管框架,以帮助将加密货币产品融入其金融业。
全球性监管对于比特币来讲是大利好,短期会是利空。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17年开始到现在的暴跌每次都是政策利空导致的。暴跌最厉害的基本属于2017年9月4号,中国七部委联合发布禁止中国大陆所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直接用法币交易,和宣布ICO为违法集资。这一重大利空宣布后比特币中国区交易平台顺利开始暴跌,比特币腰折一半,从2万6人民币直接跌到1.2万人民币,其他山寨币直接暴跌百分之70以前。
之后呢?比特币从10月开始暴力拉升,直接拉到14万人民币也就是接近2万美元。我们要清楚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是没有任何国际金融机构诚信背书的,也就是市场承认而国家不承认的尴尬地步。一个没有国家公信力背书的货币你敢用吗?如此大的波动,如果有国家愿意加强监管这长期来讲是大利好。
最近的1月初暴跌,是比特币的自然回调洗盘和加上日韩穿出监管收税的消息导致的,6000美元之后今天已经不是涨回到1万美元去了吗?
在央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没有发行之前,比特币是撑得住的。
商品房在很多国家,仅仅是用于居住的商品,而不是投资保值的投资资产。但是在我国是有所不同的,商品房一方面居于有了居住的实际使用功能,还有着投资保值的投资功能。所以在此情况下,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房产其实在我国的走势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变化。
前不久,有专家说,押注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人最终会付出沉重代价。这句话引发了比较大的争议。如果从绝对长期的角度来看肯定是正确的,因为不可能有一个商品永远涨不会跌的,但是在我国从中短期来看,有些地方的商品房价格是不会出现下跌的,而且有可能持续的小步调升。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房价可能就将缓慢下降。
那么在全球通胀的背景下,其实各种资产的名义价格都将被推高,尤其是大宗资产的价格会在短期内上升,我国也会受到这种影响。大家已经看到,从去年到今年,各种大宗商品主要生产资料的采购价格,那么逐渐的就会影响到了中级消费领域和最终产成品的价格也会随之上升。房产作为消耗大宗商品的主要领域,生产成本也是逐步上升的,所以从生产成本角度,房产的成本未来确实会逐步上升。
但是房产的销售价格和交易价格并不一定是由成本完全影响的,还与着土地的供应、税费的调整等等相关,最重要是在交易环节还受到了宏观调控措施的重要约束。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国房产的价格现在是以稳定为主,既不会快速上升也不会快速下降,但是这种调控措施其实是对抗了市场的需求。一旦放开之后,可能价格就会发生比较大的两极分化。
我国民众可投资的投资品范围相对是比较窄的,投资房产仍然是重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也是避险资产的好选择。那么在通胀的预期下,其实房产投资和权益类投资还是一个可以值得考虑的方向。但是现在针对房产投资风险是在加大,因为如果选择的区域不好,有可能未来迎来的是房产价格的逐步下降。
在国家三大经济发展带上,例如环渤海京津经济带区域不知、长江经济发展带、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上,其实这些地方的经济有着广阔的前景,那么会吸引着无数人在此创业和安居乐业,自然房价还是相对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中短期会基本保持稳定,而且是稳定向上浮动。在中西部的一些地区以及人口外流区域,房价可能会慢慢的稳步下降。
对于本地房价而言,其实经济的是否强力发展,人口是否持续流入,那才是决定房价的最重要基础,至于全球通胀,在一定程上仅仅是锦上添花的效果。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
全球通胀膨胀已经渐渐接近尾声,从美国国债加息,西方各国也是纷纷跟着美元的加息节奏运行。别看美国再次投放1.9万亿美元,还有未来的3万亿美元的投放规划。可相对于去年的基础货币从3万亿美元增加到了7万多亿美元,美国国债更是达到了28万亿美元,是美国GDP经济总量的120%。这早已过了警戒线的位置,风险早已经来了!
全球资本逃无可逃,西方疫情加剧中更是跌幅不断,还好在无限制量化宽松政策下的全球股市还是顶住了下挫风险,可房地产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下跌也是无可避免。
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2020年出现了劲爆局面。这也是由于天量资金和货币的区域流动性带来的投资渠道闭塞,最终流向了房地产市场,让房地产市场成为全球的一枝独秀。
可如今大量涌入国内资本市场的资金开始回流,美元一旦进入缩表,那么资本会加速向美元资本市场流动。美元升值才会慢慢形成,别看这1.9万亿美元的国债投放,跟去年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
在国内资本寻找新的投资热点之时,大家异口同声地选择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这就是一个高风险时期的最具避险之地。可上层却是不乐意了,这不是不务正业吗?于是今年以来深圳二手房指导价,22城土地拍卖一年最多三次,还有最狠的要属上海,不仅对消费贷、经营贷进行了管控,还有二手房也需要进行备案和监督,房价被抑制是必然的。可一线城市一边倒的趋势还会继续,选择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就是选择了一个绝佳的避险场所,在资金无法全面自行流动之时,选择一线城市无疑还是最好的选择。但也千万不要混淆,一线城市房地产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那是两码事,一个的房地产HK化,一边是房地产市场日本化,或者说是鹤岗化。选择最重要,风险无处不在,别以为投资了房地产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才可能喜笑颜开。
朋友你好!我是房产领域创作者 言行勿忘法。很高兴能在此为你做出如下回答:
我的答案是,虽然全球通胀在即,但房产不可能作为避险财产。
原因有二:
1、在我国一直以来,由于长期没有显现出房产商品化的价格属性,以至于前些年,国家实行房产改革商品化政策后,房产价值突然剧增,使之瞬间产生了房产商品化的巨大投机利差,很多人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些年买房保值增值的实惠,由此被很多人误认为买房产可以成为避险财产。殊不知,当房产价值经过多年逐渐回归到其固有价值后,房产随着时间和地域供求关系的变化,增值潜力锐减,甚至会大幅贬值造成严资产损失,根本不具有稳定的资产避险功能。
2、从全球各地看,成熟的房地产市场,也不具备普遍的长期避险属性,只具备商品价格属性。因此,房地产在受地域时间和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其价值与价格存在极大不确定性,根本没有世界各地公认的资产避险功能。
因此,房产不能成为避险资产,只能在适当时机作为投资市场中的临时投机的一种商品。
海峡比特币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