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成熟过程包括蜡熟期和完熟期两个时期,其收获的最佳时期为蜡熟末期。因为小麦在蜡熟末期籽粒千粒重达最大值,此时收获产量最高。如收获期不当,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减产。目前农民收获小麦时普遍存在着偏早或偏晚的现象,这一问题应引起广大农民朋友的重视。
小麦收获适期很短,一般3—5天,及时收获也是小麦丰产丰收的一个保证。收获过早,由于小麦在蜡熟末期之前灌浆仍在继续,若此时收获,则籽粒灌浆不充分,且籽粒含水量高,人为导致小麦千粒重下降,以及脱粒过程的机械损伤和脱粒分离不净,造成小麦降质减产;收获过晚,在蜡熟末期之后,籽粒中干物质积累停止,根系开始衰老,而植株仍在呼吸,自身所需营养从麦粒中吸收,易导致“养分倒流”,千粒重降低;若遇到阴雨天气,不仅易使籽粒内含物因呼吸作用造成消耗,籽粒千粒重降低,也常常会造成穗发芽,或导致籽粒霉烂,严重降低了小麦的产量及品质;植株因失水过度而发脆,麦穗过干,易导致机械收获时折穗,断穗,落粒等机械损伤,降低小麦产量,同时遇到大风,也会被吹掉一部分麦粒,进而减产。 最后,提醒农民朋友收获小麦一定要适期,过早或过晚,均不可取。
大豆是一种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也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精饲料。大豆非常耐瘠薄,耐干旱,又喜肥喜水,还是一种培肥地力的广适性作物。大豆亩产量低是不争的事实,大都在400–500斤,200–300斤的也不在少数。要想实现大豆的高产,必须要做到"七宜"和"六不宜"。
宜为哪般?不宜又为哪何?
一,七宜
第一宜,地宜肥
大豆能较耐贫瘠的土壤,又有根瘤,所以有很多人会认为大豆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事实证明,大豆要想高产,就必须选择有好的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土壤质地为壤土,具有良好的保肥保水能力的中性土壤播种。
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以通过多施有机肥,如腐熟好的鸡粪,猪粪,牛粪等,来提高土壤肥力。
第二宜,宜轮作
大豆最好不要重茬种植,重茬的大豆容易出现茎干枯,易感染病害,从而降低产量,影响品质。俗话说得好,"豆田年年调,豆子年年好"。
实践证实,一般情况下,重茬大豆要比正茬大豆减产20%—30%,高的能达到50%。土壤肥力越高,减产幅度越小,否则减产幅度越大,特别是干旱低肥的地块减产更为严重。
大豆重茬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病虫草害加重,养分单一消耗,根系分泌的有毒物质的毒害作用。如大豆可以小麦,小麦,大豆轮作,或小麦,大豆,谷子轮作,或小麦,大豆,谷子,玉米四茬轮作等,最好是2–4年轮作一次。
第三宜,水肥宜足
很多人认为大豆生长不需要太多的肥水,但这是很大的错误。大豆除苗期需要适当控水蹲苗,促根深扎,以培育壮苗外,从开花到鼓粒都需要充足的肥水,以促进开花,结荚,鼓粒,实现粒多,粒大,粒重。俗话说"旱收芝麻涝收豆",在大豆的开花结荚和鼓粒的时间段,可分别追施复合肥,鼓粒期后,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钼酸铵,硼肥,氨基酸类叶面肥2–3次,间隔10天左右,以保证养分的供应,促进鼓粒,增产。同时,在开花到鼓粒期,遇到干旱时要及时浇水。
第四宜,宜起垄栽培
大豆起垄栽培,增加了土层深度,有利于根系的深扎,可实现分层施肥,有利于产量的提高。起垄宽度因人而异,有喜欢一垄播双行的,有喜欢一垄播三行的。垄高一般在10厘米左右,宽度在60–90厘米。
起垄播种大豆具有防寒,增温,储水,防涝,抗旱,保墒,提高肥效,节省用种等优点,增产效果明显。
第五宜,种子宜拌种
大豆用根瘤菌拌种是一项具有明显增产效果的技术,用菌剂,在避光条件下均匀拌种,拌种后不可再混用杀菌剂,阴干后35小时内播种。
你也可以采用微肥拌种,如钼酸铵,因为大豆对钼肥特敏感,可用钼酸铵,将钼酸铵溶于水中,均匀喷洒在大豆种子上,阴干后就可播种。
第六宜,大豆宜早播
大豆的品种很多,各地的播种期也不尽相同,但都应该在适宜的播期内力争早播,这是取得高产的关键。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夏大豆要早播的文章,大家都很赞成。其实不管夏大豆还是春大豆,适期早播是取得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要遵循旱地早播,涝地晚播,只要不受晚霜冻害为度,充分利用无霜期内的有效积温,适时早播,缩短播期,才有可能获得高产。
第七宜,苗宜匀
大豆不同的品种适宜播种的密度不同,根据品种的特点,土壤肥力,生产条件等确定播种密度。俗话说得好,"豆密一把草,无苗收不了"。
如早熟品种,独秆型品种,叶形狭长的品种,株形都比较紧凑,繁茂性差,适宜密植,反之则稀植。
在土壤较贫瘠的条件下,大豆的生长量小,稀植不利于保墒封垄,不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产量低。土壤肥沃,播种密度大时,个体生长过于旺盛,群体内光照不足,徒长易倒伏,落花落荚重,产量不高,因此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肥水条件好,个体生育茂盛的,应稀一点,反之则密。化学除草剂使用次数多的地块应适当增加密度。
以上就是大豆要高产,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七宜。下面我们再来啦六不宜。所谓"六不宜",就是在大豆生产中要注意的六点。
二,六不宜
第一不宜,播种不宜深
俗话说,"蚕豆宜深,大豆宜浅","豆苗要整齐,种子在地皮"。这些凝结劳动人民智慧的农谚,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大豆的播种方式以条播和穴播为主,有等行,宽窄行,窄行密植,等距播种,精量点播耧播等,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播种方法,但力求达到播种深度一致,大约在3–5厘米,2–3指深即可。
第二不宜,不宜大水灌
大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10–20厘米的土层中,且属好氧根系,施肥或中耕后浇水,但不宜大水漫灌,防止土壤板结构,根系窒息腐烂而亡。因此,在大豆的需水临界期一一花荚期,宜小水漫灌,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季及时排水,防止积水,以防花荚脱落,影响产量。
第三不宜,药物促长不宜重
大豆用钼酸铵拌种时,用量不宜过多,防止苗期徒长。初花期用促生剂不可过量,如初花期用膨大素,盛花期喷施亚硫酸氢钠,三碘苯甲酸等。
大豆初花期到盛花期,叶面喷施膨大素,亚硫酸氢钠,苯甲酸的目的就是,促根系发达,增加根瘤菌数,提高结荚率,防止落花落荚。
第四不宜,除草剂用量不宜多
俗话说,"黄豆要长好,拔净窝里草","大豆锄三遍,豆荚结成串"。杂草对大豆的产量影响很大,中耕除草可疏松土壤,促根蹲苗,防徒长和过早封垄。但现如今几乎都是用除草剂来灭草,但一定要注意用量问题。
如苗前封闭用药乙草胺,超量使用会造成幼叶皱缩,生长期喷施的精喹禾灵,盖草能等。
第五不宜,化控不宜过早
大豆因肥水过量时,会出现"脚高",容易倒伏,影响产量,所以要用多效唑等控旺剂抑制一下,但用药时间要适宜,最佳用药期为始花期,也就是刚刚开花时,用1多效唑可矮化植株,缩短茎节,增加茎秆的粗度,防止倒伏和落花落荚,提高产量。
第六不宜,收获不宜晚
大豆茎秆呈棕黄色,当有少量叶片还没有落净时是人工收获的最佳时机,当叶片全部落净时,籽粒已归圆,此为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机。当大豆种植面积过大,虽然豆叶还没有完全落净,但此时豆粒已经变黄,开始归圆,这时是分段收获的最佳时期,但涝年或涝区不宜采用。
但在大豆的收获时间上,大都存在着收获偏晚的问题,造成杂荚多,丢粒多,对产量影响很大。
大豆产量低,最主要的是没有做好以上几项工作。以上这几项管理措施,虽然看起来比较麻烦,但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可做到。大豆生长前期,因根系生长的原因,仅可吸收土壤10厘米左右内的肥水,20厘米以下的肥水利用的很少,到结荚期,随着根系的深扎,10厘米以内的肥料又很少再利用了,所以在施肥时要注意分层施肥,既要施基肥,又要施种肥,还要追施花荚肥,结荚肥,一定要注意肥水管理,增加产量。
收获季节正如火如荼。至于花生的收获,一些不常种花生的农民可能会有些怀疑。看看别人的花生。他们的花生成熟了吗?花生收获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如果太早,花生不成熟,种子不饱满,含水量太高,卖不出价钱;如果收获太晚,地下害虫吃得更多,收获时豆荚容易脱落,使收获工作更加困难。因此,找到合适的收获时间非常重要。下面小帮手从四个方面简单说一下判断花生成熟度的方法。购买花生种子时,包装上会有一个生长期,不同品种的生长期时间不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根据品种的生长期来判断,相差几天就没事了。
花生成熟后,叶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上部叶子变黄,中部和下部由绿变黄。同时很明显树叶脱落,地上落叶很多,这是第一判断点。透过叶子观察后,如果不确定,进行下一步判断,从地上和地上随机挑选几颗花生,拔出来检验。当荚果饱满率在80%以上,外壳坚硬,荚果张开,里面的花生饱满,颜色是这个品种的颜色时,基本可以判断可以采收。根据一些外部因素和具体情况,比如收获季节临近,还有几天的差异,但根据天气预报,未来几天当地会有持续的阴雨天气。这个时候可以提前几天收割,可以(但不要太长)避免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花生泛滥。去年花生收获季节,下了一场大雨,很多花生都泡在水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花生成熟期,此时叶片不会继续生长。由于新陈代谢微弱,花生顶部的叶子已经开始逐渐变黄脱落,花生幼苗底部的叶子最先脱落。我们可以把这个指征作为花生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花生的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成熟,比如过早衰老的花生也会有上述症状。花生成熟了,也说明果实发育完全了。这时,花生被拔出来,仔细观察花生果实的纹理。如果整个花生的荚粒清晰,也意味着花生可以达到收获指标。
花生果实很多,当然不可能每个果实都达到成熟期。一般来说,一打花生的果实,如果成熟了,80%以上都可以采收。而且如果采用机器收割,建议早收。如果晚了,花生会掉到土里,增加收割的难度。虽然早收可能会有一点损失,但即便如此,对于目前农村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机器早收也是最好的选择,花生后熟也可以减少一些产量损失。花生收获后必须及时晾晒。花生荚果含水量在45%-55%之间,非常高。如果不晾晒或晾晒不彻底,花生很容易腐烂变质,影响花生质量,造成经济损失。花生收获后及时晒干。当花生种子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即可贮藏。这时候花生就更容易搓切了。
烟草夏秋季开花结果。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南亚、中国。那么烟草怎么种植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种植烟草的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种植烟草的方法
一、烟草生长的环境条件
1、温度: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地上部在8—38℃范围内,均能生长,生长发育的适温是25—28℃,在零下2—3C时,烟株就会死亡。地下部在7—43℃之间都能生长,但最适宜的温度是31℃。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24—29℃,最低温度为7.5—10C,最高温度为35C。温度低于7.5℃,种子发芽过程停止;高于30℃,发芽过程缓慢;超过35℃,则会使已经萌动的种子逐渐丧失生命力。烟草移栽期一般应在晚霜过后,气温不低于10℃,叶片成熟期较理想的日均温是24C左右,持续30天,可生产优质烟叶。
2、水分:一般是生长前期需水,中期最多,后期又少。苗床期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左右为宜,移栽前10—15天停止供水,进行炼苗。移栽到还苗期,叶面蒸腾量小,平均每天耗水量3.5—6.4毫米。还苗到团棵期,平均每天耗水量6.6—7.9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低于40%则生长受阻,高于80%,根系生长较差,对后期生育不利。团棵至现蕾期,平均每天耗水量7.1—8.5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为宜,此期如缺水,生长受阻,若长期干旱,会出现早花或早烘。现蕾至成熟期,平均每天耗水量5.5—6.1毫米,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此期水分应稍少些,可提高烟叶品质;如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延迟成熟和品质下降。
3、日照:烟草一直需要足够的光照,但大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烤烟在生育期要求日光充足而不十分强烈,每天光照时间以8—10小时为宜,尤其在成熟期,日光充足是产生优质烟叶的必要条件。富于短波分量光照和煦的昙天,有利于提高烟叶品质。
4、土壤:烟草虽然可以在多种类型土壤上生长,但对生长优质烟来说,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以红土为优,其次是红黄土、沙土和两合土,而潮垆土(黑土)最差。
5、天气现象:大风和冰雹天气对烟叶的危害比对其它任何作物都严重,不论是在苗床或大田期,都可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在烟草生育期内经常出现大风和冰雹的地区,不能种植烟草。
二、烟草的栽培管理
1、育苗:烟草种子在催芽以前,应放在15—20℃的日光下晒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要培育壮苗,一是采用双层薄膜纸筒育苗新技术,纸筒直径不小于4厘米,高度为6—7厘米,每平方米育苗625棵,10平方米1畦的苗床可供4亩烟田栽植使用。二是配制营养土,用60%的大田土和40%经过腐熟的猪圈粪作为基质,每畦约需营养土0.8—1立方米,消毒后再拌入复合肥3—4公斤。三是适时早播,早移栽,可使产量提高20%,品质提高25%。黄淮烟区应在立春前后至2月中旬播种。四是苗床管理,由于播种时气温较低,易受低温危害,要按照烟苗生长对温湿度的要求,及时调控。一般进行两次间苗,第一次在“十字期”后进行,苗距1.5—2厘米,第二次间(定)苗在4—5片真叶时进行,苗距6—8厘米。
2、移栽:适时早栽是生产优质烟的关键一环。黄淮烟区的最佳移栽期应在清明至谷雨前栽完。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1200—1300株。采用地膜覆盖栽烟,不仅可以起到增温保湿的作用,且能提高烟株抗旱防涝性能,并可以防止烟叶黑暴。移栽前若下透雨,可在雨后及时盖膜,保墒提温。若无雨,要在栽烟时带足底水,栽烟后将地膜盖严(若在清明前后栽烟,因气温较低,可先盖膜后露苗,等气温稳定时再划开地膜,掏出烟苗并在根部封口压膜以防失水)。
3、大田管理:烤烟生产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质矛盾。一般是产量越高,品质越差,但也不是产量越低,品质越好。因此,管理上要在稳定产量,保证质量上下功夫。①适量施肥:以基肥为主,采用平衡施肥新技术。移栽前每亩施纯氮肥量,对低肥田,为6公斤,中肥田5公斤,高肥田3—4公斤,氮磷钾肥的比例以1:2:3为宜。中后期发现缺肥时,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追肥。②及时灌排水:在烟草需水关键期烟田干旱情况下,喷溉1—2次,可增产8.1—43.1%,提高品质。若烟田渍水1—2天,将减产47.8—65%。低洼烟田或多雨季节要注意清沟排水。③注意中耕培土:干旱情况下及时中耕,对保墒蓄水具有重要意义。雨后及时中耕,可降低土壤湿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中耕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病虫害。结合中耕适时培土,可促发新根,扩大吸收水肥能力,有利于排水防涝,增强抗旱及防风抗倒能力。④适时打顶除杈:打顶除杈不仅可使产量提高31—49%,还是提高烟质的主要途径。打顶一般应根据留叶数分两次打完,促进烟株整齐,生长落黄一致,而利于烘烤。株杈要及时干净。⑤加强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药剂防治及人工捕杀相结合。
三、采收
成熟采收是优质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烟叶成熟的特征是: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面上茸毛脱落,茎叶角度增大(近似90度)。下部叶片主脉发白,中部叶支脉发白,上部叶主支脉发白,且在叶面上出现黄斑,才可采收烘烤。
烟草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全体被腺毛;根粗壮。茎高0.7-2米,基部稍木质化。叶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矩圆形或卵形,顶端渐尖,基部渐狭至茎成耳状而半抱茎,长10-30(-70)厘米,宽8-15(-30)厘米,柄不明显或成翅状柄。花序顶生,圆锥状,多花;花梗长5-20毫米。花萼筒状或筒状钟形,长20-25毫米,裂片三角状披针形,长短不等;花冠漏斗状,淡红色,筒部色更淡,稍弓曲,长3.5-5厘米,檐部宽1-1.5厘米,裂片急尖;雄蕊中1枚显著较其余4枚短,不伸出花冠喉部,花丝基部有毛。蒴果卵状或矩圆状,长约等于宿存萼。种子圆形或宽矩圆形,径约0.5毫米,褐色。夏秋季开花结果。
烟草的价值
烟草除能制成卷烟、旱烟、斗烟、雪茄烟等供人吸食外,尚有多种医疗用途。虽然烟草给人类带了很多危害,甚至被称为“毒草”,许多国家或地区明文限制流通或抽吸,世界卫生组织成员还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其医疗价值不能因其危害性而被抹杀。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烟草性温味甘,有毒,具有消肿、解毒、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等症,还可治疗项疽、背痈、风痰、鹤膝(包括骨结核、慢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等)等病。也可用于灭“四害”(钉螺、蚊、蝇、老鼠)和杀虫等。
黄花菜是金针菜的一种,属于百合科折叶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花蕾干制品供大家食用。黄花菜适应很强,除盐碱地,水洼地等都可以栽培,而且种植1年,可以连续收获15年以上,一般的栽培水平下,亩产干花可达85–100公斤,经济效益还是不错的,同时还能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有观为花,食为菜的美誉。
黄花菜株高一般为30–90厘米,叶片基生而狭长,成对着生于短缩茎节上,每一个假茎及其叶丛成为一片,实际上是根状茎上的一个分蘖,花薹就从叶丛中抽出。黄花菜每年的2月底3月初进入萌芽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进入抽薹期,于6月下旬至8月初开花,进入开花采收期,一般历时30–40天左右。自此以后,黄花菜就进入了中休期,也就进入了黄花菜的秋季管理时期,就会对黄花菜进行割苗。
黄花菜的割苗很有讲究的,割去什么样的叶片,割几次,如何割,都要弄清楚,否则会严重影响黄花菜来年的产量和质量。
一,割去花莛和老叶
秋季黄花菜进入第二次排芽,展叶,第二次的排芽和展叶与来年的产量密切相关,做好秋季管理,主要是为次年的丰产奠定基础。黄花菜采收结束后,就进入了中休期,中休期大约15–20天的时间。在中休期内及时把老叶和枯薹割掉。
割叶,就是指黄花菜春苗经过抽莛,开花,于采收完毕后,把残留的枯莛,老叶全部割除,促其早发冬苗。方法是:
黄花菜采收结束后,立即将其从地面以上3–6厘米处割除。留茬过短,损伤隐芽。留茬过长,会过多地消耗植株的养分。
有人认为过早割叶是促进冬苗早发,多分蘖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南方地区,对采后割叶和花莛非常重视。但在有的地方,如我们山东地区,大家都没有割叶的习惯,都是让其自然枯死。而安徽等地,也是要到霜降,当黄花菜的植株全部枯死以后,再把花莛拔除,然后用铁铲从地表铲除枯死的叶丛。
黄花菜割叶后,虽然是能够促进新芽的萌发,但是在北方地区,夏季一般雨水少,叶部病害并不是很严重,黄花菜采收完毕后,叶丛生长的仍然很旺盛,大多是不进行割叶。有一些事实证明,黄花菜割叶对黄花菜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等都有害,割叶越早,不良影响越大。所以说,黄花菜采收前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叶片,防止提前老化枯黄。
如果你非要割叶不可,那就在割叶后及时进行深耕松土,在植株的两侧追施有机肥,促进秋苗发棵分蘖。
二,不宜割秋苗
黄花菜一年抽发春苗和秋苗两次苗叶。秋苗是在黄花菜采收完毕后的秋天开始发生,到冬季霜降后停止生长,苗叶枯亡。一些菜农认为,秋苗既不抽薹,又不结蕾,不用好好管,有的人就一次或者是多次割收秋苗作为猪饲料。也有的人就放任牲畜践踏,不再施肥,不防治病虫害。殊不知,这样一来,黄花菜蔸部不仅不能积聚养分促进分蘖萌芽,而且把原有的养分消耗殆尽,不利于苗蔸抗寒越冬,严重影响来年黄花菜的产量和品质。
根据多年的试验,在施肥,浇水,用药等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100蔸5年生黄花菜进行不割秋苗与连续割除3次秋苗(割苗后7–10天长出的嫩苗又割掉)的对比试验,不割的最长叶增长11.2厘米,叶宽0.26厘米,每株叶数多2.1片,10株分蘖多2.4株,抽薹率增加18.7%,鲜蕾产量增加30.1公斤。
试验同时还表明,头年割苗次数越多,次年黄花菜的产量减产越大,一般会减产50%—80%。你说黄花菜割秋苗有多多不宜吧。所以,在此强烈呼吁大家,黄花菜秋苗千万不要割掉,一定要注意保护好。
既然黄花菜秋苗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来做好管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三,黄花菜秋季和冬季的重点管理工作
1,秋季翻土作用大
黄花菜采摘的时间长,由于采摘践踏,往往会使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因此,秋季进行深耕翻土非常重要,要做到"早,深,空,干,大"。
(1),早
所谓早,就是要提前深耕,最好是在花蕾采收结束后,及时进行翻耕行间土壤,在秋苗发生前结秋挖土工作。因所栽培的黄花菜品种的不同,深翻土的时间上也各异,大多是在8月上旬至10月中旬间。
早耕土的好处是,能使被繁过的土壤得到较长时间的暴晒,提高烤土灭草的作用。另一方面,早挖翻土有利于当年秋苗早发和健壮生长,为第二年苗薹多,苗薹粗壮积累充足的营养。
(2),深
所谓深,就是挖土要深,深挖是黄花菜地挖土质量的主要要求。一般青壮龄黄花菜普遍深挖30厘米以上。新扩种的黄花菜则于行间深挖,近蔸处浅挖,以利于加深土壤风化程度,诱导根系下扎,既排水又保水,增强耐旱能力。
(3),空
所谓空,就是要把黄花菜株丛间的土壤挖空,翻挖时不要留土盘子,使经过充分风化后的土壤,借助雨力逐渐附于株丛周围,起到易旧换新的作用,增强团粒结构,利于新根的发育。
黄花菜植株生长到一定年限后,部分根蔸就会衰老,表皮皱缩,变为黑褐色,还会发生纺锤根。如果任其残留在植株上,会影响新根的生长,在深挖翻土时,可将这部分根切断,而这个时候的气温比较适宜,雨水充足,正是黄花菜新根发生的高峰期,切断老根会促发更多新根,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4),干
所谓干,就是宜在晴天土壤干燥时进行翻土,土壤干燥时深翻挖土,通气透水,能够减少来年苗期病害的发生。如果在雨天或者是土壤湿度太大的时候进行深翻土地,土壤会被再次踏实,不但达不到秋季翻土的好处,反而会使得土壤更加板结,更不利于黄花菜植株的生长。
(5),大
所谓大,就是指挖的土块要大,挖出来的大土块要翻个个,使表土面朝下,底土面向上,大的土块间互相驾空,形成一定的空间,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增强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冬季施肥加培土
黄花菜到10月下旬也就是立冬前后,植株进入休眠期,叶片自然枯死。这一时期主要是做好清园,覆土和培肥。枯枝败叶必须全部清除焚烧,以减少越冬菌虫源。
黄花菜的根群是从短缩茎的茎节上发出的,具有自下向上,一年一层,逐年上移发根部位的特性。黄花菜进入盛产期后,根系发达,如不进行培土护根,新形成的根群就会外露于土表,不但会大大减弱吸肥,耐旱能力,而且还会影响地上部植株的发育,使产量显著下降。培土,既可以使根群不致外露,又可加厚土层,培肥地力,防寒耐旱。
实践证明,冬季培土的黄花菜植株叶片肥大,花莛高而粗壮,花蕾萌发力强,采摘期也长,一般可增产20%上。培土时应先把凋萎的秋苗齐土割掉,并在地面封冻前进行完毕。培土的厚度要求6–7厘米,确保根系不露土,不受冻。
黄花菜要进行冬季培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基肥用量,保证养分平衡供应。
在此特别提醒大家,最近几年来,黄花菜在生产上出现了落蕾增多,病害加重,产量大减等情况。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严重缺钾。在土壤缺钾的情况下,黄花菜追施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性,增加花蕾数,提高成蕾率,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是一项有效的增产增收举措。
总之,为了使黄花菜秋苗早生快发,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平衡发展,达到苗叶,根系两旺,应及早收割老苗,搞好深耕挖土。8月下旬收获黄花菜完毕后,9月上旬应及时割除老苗,消除病虫害。同时,让秋苗早生快发,迅速达到一定的绿叶面积进行光合作用,累积营养物质输送到根部保存。在割老叶的同时,全面覆盖一遍土壤,取土培蔸,以保证黄花菜能够度过寒冷的冬季。
当然有影响,很大的影响。
比特币产量减半后,所有矿机的产量都减少,这时候,如果价格没有大涨,低算力低效率的矿机,就回不了本了,面临关机的风险。
所以,很多矿工上新式的矿机,就算币价没有大涨,也不会面临关机的风险。
另外,矿机制造商,需要推出效率更高的矿机,才能有竞争力。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