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中心化意义重大?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爆炸式增长已经是客观世界正在发生的现实,而支撑社会运行发展的体系却一直未有太大提升,所以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系统效率是区块链结合实体经济的大前提。犹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不同的角度存在对于区块链不一样的理解。
个人认为,脱离概念的外衣,究其技术特点,区块链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由节点网络和加密技术组成数据库,天然具备了不可篡改、去信任和可追溯的技术特征。那么区块链将会如何落地结合实体经济并提升效益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区块链形成的历史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不断集成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技术成果的过程。比特币作为区块链上的首发应用,诞生以来十余年的时间网络没有出现宕机和安全事故,无疑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比特币社区始终对于区块链网络是否可实现图灵完备存在分歧,直到以太坊网络上的智能合约出现,瞬间引爆了加密世界对现实世界的冲击,吸引大量关注。
2017年纷纷出现了各类眼花缭乱的关于机器执行合约的设想,当时的区块链可以说是承载了巨大的期待,最盛行的设想是:区块链作为可以从信息传递升级到价值流转的2.0版本网络将直接取代互联网。所以我们看到了大量基于互联网业务逻辑把数据照搬上链的尝试,很显然目前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到底设想出现偏差还是时机未到呢?关于这点至少当下还不能说形成了定论,答案只能留给未来。不过从方向上,我认为在技术生命尚处于早期的区块链与产业经济的结合将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首先,第一阶段是政策推动下的技术投入初期阶段。
主要任务是构建底层架构,完善基础设施,结合业务流程线上化进行数据上链,风险防控在链下完成,需要批量核查数据的真实性。这部分工程落地和生产要素的迁移,都会发生巨额成本,并且短期难以在经济效益上有所直接体现因此一般企业层面不会在这阶段产生太多投入的动力。缺乏市场助力,也就很难在技术和应用场景上产生实质性的飞跃和突破。
但是多中心节点网络和不可篡改的单向传播特性在庞大的经济体内部能显著减少中间环节,加强协同和组织执行效率,实现可追溯追责。对于公共事业支出庞大且各部门信息孤岛隔离严重的相应政府部门,会切实存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业务需求,例如医保的异地查验报销、地方政府的非税票据电子化、个人征信等级建设等等。因此在这个阶段,虽企业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效益之路有待摸索,但各地区政府的大数据中心、社保、金融等相关部门和事业单位会成为区块链技术落地的首批客户。
在这阶段,我们更多的需要结合所处行业的特性,思考业务痛点是什么?区块链能否解决?是不是必须用到区块链?使用区块链是否会增加系统成本?等等。
其次,第二阶段是区块链网络产品化和平台化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底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一批积累了工程落地经验并领跑市场的技术团队,完成业务部门区块链架构搭建中底层与业务层兼容的实际问题,中间层多链适配的标准化产品开始出现。根据摩尔定律,这阶段业务上链成本降低,底层的定制化需求减少,中小型企业开始接入区块链。更多B端需求体现在友好对接不同底层并且与原有业务层适配的中间层产品。
在企业陆续接受并实施数据上链的过程中,会有部分公司根据场景构建数字化业务流程,但仅停留在流程优化和高效化。虽在原有的商业模式下难以对业务逻辑进行重构,这却是推动数字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所有的创新都不会一蹴而就,互联网应用如果不经历网页和邮箱的阶段,也不会出现电商平台和手机支付的蓬勃发展。
在这个阶段,要客观分析市场环境和细分领域与新技术的契合度,合理预期数字经济的有效产出。
第三阶段,伴随着5G网络与物联网的商业化日趋成熟,在国家的全面布局和推动下,会形成全套统一的数字生态体系。
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机结合,将共同孕育出全新的业态和生产力。如果区块链在多元异构数据的安全整合、安全多方计算、通过零知识证明或者同态加密来提升数据高效利用程度等方面能产生重大突破,能低成本的实现可扩展的高通量计算、跨链通信、数字身份和隐私安全保护等功能,同时在具体落地上建立统一数据接入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数字经济技术供给和效益产出的模型理论,这阶段的区块链才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价值,信息传播、价值流转和信任共享合三为一。
在这阶段,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相对完善,有机会出现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企业可以留出一定试错空间,大胆创新,充分利用资源,释放数字经济的红利。
总而言之,我们要理性对待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阶段合理调控预期,评估效益产出比,结合社会成本在创新技术作为供给和经济效益产出的模型中,找到最大公约数,平衡发展,迎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