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区块链领域兴起了一个与Fintech类似的概念——DeFi,即去中心化金融,指代建立在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金融」产品和服务。
虽然在区块链行业中有人认为DeFi与Fintech之间仍有差别,但是在实际产品上,DeFi依旧和Fintech一样从传统金融模式中借鉴并延展出了稳定币、数字货币借贷、去中心化交易所等产品模式。
而在这些模式中,数字货币借贷在近期最为被行业所关注。这种模式既不局限于钱包的存储功能,又可以在积累一定的用户量之后向交易所模式进行演变,相比较于其他产品模式性价比更高。
但是,由于DeFi自身去中心化的特性,在整个数字货币借贷产品的业务流程中,并没有引入第三方监管机构,而涉及到具体的数字货币抵押、托管、风控等方面也都还缺乏完善的增信和监管机制。
以近期活跃的DeFi项目Renrenbit为例,在其过往的宣传中,主要的风控手段有两种,其一是与慢雾科技共同合作安全审计;其二则是在8月5日晚上线的100%准备金。
Defi,作为一个新的概念,其业务模式和行业规则处在早期发展阶段,可谓日新月异,但其基础设计逻辑仍然脱胎于传统金融产品。那么,Renrenbit所宣传的准备金到底是什么?要起到什么作用呢?
按Renrenbit的宣传,其公布的100%准备金是该平台保障用户随时提取的储备资产。然而在传统金融机构中,准备金率一般低于20%。
Renrenbit如何证明准备金真实存在?
Renrenbit创始人赵东的办法是在GitHub开源公布了自己的准备金证明方案,地址是github.com/renrenbit/ProofOfReserve。他自己也在微博上表示:“100%准备金证明就是把我们平台的资产,暴露在光天化日下接受所有人的监督,使得我们平台未来不敢作恶也无法作恶,因为只要作恶大家就能看见,这样用户才能对我们更加放心。”
此外,按照Renrenbit发布的公告,其将自身标榜为“一个安全、透明、专业的区块链数字银行”。那么,这个准备金和银行准备金又有何差别?
一般情况下,准备金(reserve)是商业银行库存的现金按比例存放在**银行的存款。实行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按照中国央行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后的情况来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简单来说,银行的准备金是用于应急,确保出现大量提现时的清偿能力,与Renrenbit所称的保障用户随时提取有区别。
既然提到了随时提取,那是不是可以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做对比呢?
按照央行发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央行要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统一交存至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由央行监管,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
以此来看,Renrenbit目前收到用户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其所推广的C2C借贷和闪电贷产品,资金用途为抵押借贷,并非支付使用,看起来与P2P平台所建立的风险准备金计划有些类似。
P2P平台所设立的准备金计划是用于借款出现逾期或者违约时,网贷平台将会动用资金账户里的资金来归还出借人。资金的来源包括但是不限于P2P网贷平台自有资金、借款管理费、追讨回来的违约借贷的资金、出借人收益的分成提取等。
一般情况下,风险准备金应交由银行托管对资金账户进行监控,并定期出具报告,以证实客户资金的明确去向及变动,并定期向公众公开余额。
但是,Renrenbit的准备金放在哪里?又由谁来监管?
赵东微博截图显示,Renrenbit准备金被存放在多个云钱包中,并向用户实时公示。
可是这个钱包是由谁控制的呢?赵东在自己微博中也变相给出了解答。
7月30日,微博用户“吴承剑”评论:准备金是不是应该放在第三方啊。赵东回复称:准备金放在“第三方”,“第三方”弄丢谁负责?
也就是说,所谓的100%准备金还是放在赵东自己的钱包里,并且赵东基本不相信第三方托管所起到的安全和增信作用。
那么具体到服务合同中,Renrenbit是怎样与用户进行约定的呢?近期Renrenbit更新后的服务合同中显示,Renrenbit为用户主要提供虚拟商品保管服务、商品处置代理服务共两项服务,其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仅包括:履行提供服务的义务、有权向借贷双方收取服务费、对获得的用户信息进行保密并不能进行任何形势的传播。
但是,在上述各条之中,唯独没有提到准备金的使用问题。而是在违约责任中,合同中才提到“保管期间,保管物如因丙方原因发生毁损灭失,丙方应予以赔偿,但丙方的赔偿额度上限为就保管物已经向甲乙双方收取的服务费用;”,但是依旧没有明确用什么资金来进行赔付。
金融分析师肖磊认为,由于行业缺乏规范,没有人会觉得在币圈搞这种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有人愿意参与就是可行的。如果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跨链技术和托管技术都还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技术成熟度不够,所以很难做到自动第三方托管,所以这种模式更多还是自律和制衡的问题。但很多时候道德是抵不过市场诱惑的,如果没有具体的监管机构介入,未来存在风险较大。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