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麴糵”,是制酒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两汉魏晋时,北方游牧民族“能作白酒(一般认为是指白色的米酒,与现代白酒不同),而不知作麴糵,米常仰中国。”因此,早在汉高祖时,中原就通过国家赏赐、边疆贸易等途径对外输送我们的自酿酒,甚至以酒为国礼。当时汉朝赠与匈奴的酒与糵,很可能就是域外人最早品尝到的中国酒。
其实无论是东方、中亚还是欧美地区,饮酒都是印刻在各个民族骨子里的传统习俗,因而匈奴人才需要从中原获取酿造粮食酒的技术,而中原人也会对葡萄酒等西域传来的美酒如此热衷。可以说,酒承载着人们对美与幸福的向往。
同享
酒见证着人们年年岁岁的勤劳耕耘和欢欣收获,它承载着五谷丰登的喜悦,将人们心心相连。
粮食丰收。来源/pixabay
在孟浩然笔下,农家老朋友在丰收后,以家常饭菜款待客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中举杯畅饮,闲聊家常。而在16世纪荷兰画家彼得·勃鲁盖尔的画作中,丰收的农民们在田间小憩,品尝着酒的芬芳,回到村镇则更是欢声笑语,载歌载舞,尽情畅饮,举杯之间无处不彰显着丰收为普通人带来的喜悦。
自朴素的农耕时代以来,酒就已成为了共同享受丰收成果的象征,浓缩了岁月的情愫与生活的美好,使人们共同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同乐
美酒同样记录着人们的每一个笑容,每一次歌舞。
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奉狄俄尼索斯为酒神,为其举行盛大的酒神节。酒神象征所至之处,遍是歌声乐声。而中国古人则常以歌舞促酒,宋朝宫廷大宴上“宰臣酒,乐部起倾杯。百官酒,三台舞旋。”在《倾杯乐》与《三台曲》的快慢间奏之间,觥筹交错,众宾尽欢。
《韩熙载夜宴图》卷,(五代)顾闳中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酒娱情,从无高低贵贱之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美酒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点缀着每一个细微而和美的欢乐时刻。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将葡萄酒称为“能使人愉快舒畅和喜悦的伟大的赐予者”。
李白在南陵别儿童入京的“离别之宴”上,“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孩童、欢笑、佳肴、美酒,仿佛只是平凡生活的一个剪影,却又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希望与生命力的画卷。
同聚
当我们与阔别的老友重逢、与思念已久的家人团圆,只有饮尽一杯酒才能诉说心中的想念,也只有酒才能记录下相聚时的欢欣。
按照唐朝的风俗,自元月至月晦,大家常呼朋唤友踏青郊游,“并爲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月晦”即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旧俗重视正月晦日,以之为佳节。就这样,“欢聚”“畅饮”成为整个正月的主题。
欧阳修与故友重逢,也少不了以酒助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或许人生的复杂际遇已不足以用语言诉说,酒过三巡,才能道尽十年间各自披荆斩棘的回忆。也无怪诗人感慨:“尊前莫惜醉如泥。”
欧阳修像。来源/中国历史博物馆保管部编《中国历代名人画像谱》,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而对苏轼而言,春日与友人畅饮,或许意味着活在当下,及时行乐。“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便是在劝朋友“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了。好友在旁,有花有酒,还有什么忧愁值得劳心伤神呢?
“弟妹妻孥小侄甥,娇痴弄我助欢情。岁盏后推蓝尾酒,春盘先劝胶牙饧。形骸老倒虽堪叹,骨肉团圆亦可荣。犹有夸张少年处,笑呼张丈唤殷兄。”
——白居易《岁日家宴戏示弟侄等兼呈张侍御二十八丈殷判官二十三兄》
在白居易笔下,过年时的酒则见证了一家团聚的温馨。蓝尾酒与胶牙饧装点着节日的气氛,孩童的欢笑声萦绕在耳畔,诗人也似乎容光焕发起来。
2024年,五粮液联手四川航空,打造和美航班送“五粉”回家过年的川航包机活动。愿每一位“五粉”都能与亲朋和美团圆,在新年的钟声下团聚,在醇厚的五粮液酒香中碰杯。
同庆
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节庆饮酒是世界各地共同的习俗。
在中国古代,士子登科及第后,常常举办曲江宴、鹿鸣宴盛大宴会,寄情于酒,庆祝登科及第的喜悦。在曲江、鹿鸣宴上以酒相贺,展望前程,在祝贺士人个人考得功名、仕途可期的同时,更彰显出家族门楣的荣光,潜移默化地联结起更广阔的社会网络。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与张旭等人醉酒对诗的场所正是故事中曲江宴举办之地。
如果说曲江、鹿鸣宴的共饮尚且属于儒家礼仪的一部分,那么西方人笔下的节日饮酒则更接近“非礼”的狂欢,体现出在酒精致幻状态下人类的群体性浪漫。彼得·勃鲁盖尔擅长以大场面呈现平凡个体的生活场景。他的《圣马丁节酒会》一画描绘出人们欢聚一起,在畅饮中共度佳节的情景。
圣马丁节兴起自中世纪,人们为纪念圣马丁而进行数日的斋戒,并在最后一天举行狂欢。画中一群普通人已然沉醉于饮酒作乐之中,尽兴开怀,“饮酒之乐”与“乐人之乐”跃然纸上。
传说上帝为了阻止人类成功修建巴别塔,就令人类使用不同的语言,使其相互之间不能沟通。然而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感官来营造喜庆、和谐的氛围,引发有关交流、共享与传承的共鸣。
四海同春喜,天下一家亲。2024年春节期间,五粮液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四海迎春 天下一家”活动,通过庙会、游园、春晚直播、民俗活动、年俗美食、文艺演出、中国电影展映、非遗民俗大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架起中俄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也让全世界民众共享中国春节的喜悦气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春
“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新年作为辞旧迎新的重要节点,更是少不了美酒的出场。
在狄更斯小说《圣诞颂歌》里,一杯酒,一顿丰盛的晚宴,可以算是欧洲人对圣诞节的共同记忆。不论贫穷富有、健康疾病,即便是如主人公克鲁奇一样的人,也对有布丁、火鸡、热葡萄酒的圣诞晚宴怀着朴素的期待。
而在以红酒著称的法国,人们相信新年的狂欢要离不开饮酒。他们认为,留下存酒可能会招致厄运,因此在新年之初,要尽快将家中的酒品一扫而空。在跨年之际,不少法国人都喝得酩酊大醉。据说,谁率先喝完家里的酒,就能在新的一年获得更多的好运与幸福。这种节日庆祝传统,饱含着法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祝福。
而在中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情景早已深入人心,而一瓶好酒更成为年夜饭桌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当丰盛的饭菜冒着诱人的热气被送上饭桌,电视机里播放着热闹的春晚节目,一家人在此时齐齐举杯共饮,年味与幸福在此刻被具象化,我们对来年的殷切期待也尽在不言中。
甲辰龙年新春,五粮液以“五粮红”为纽带,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诚挚祝福,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当地时间1月29日,由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办、五粮液冠名的“旅西侨界2024年新春团拜会——五粮液之夜”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团拜会现场,五粮液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味赢得了中西各界代表的一致好评,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醇厚浓香,为到场来宾留下深刻印象。
大洋彼岸的阿联酋,五粮液也正在春节庆祝活动现场绽放魅力。当地时间2月3日,五粮液亮相阿联酋迪拜2024年春节庆祝活动。精心布置的展位结合五粮液品牌内容及剪纸艺术、川剧变脸等多种非遗艺术项目展示,吸引当地民众驻足,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当地消费者对中国白酒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春节期间,五粮液还陆续亮相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斐济、意大利、英国、法国等世界各地的春节庆祝活动,以美酒为桥梁,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与世界多样文明之美的“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在甲辰龙年,与全球人民一同为美好世界和美好生活举杯。
同愿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酒承载着无尽的美好愿望与情感。它是欢庆的象征,是团聚的纽带,更是友谊与亲情的见证,早已超脱了单一的实用价值,成为了记忆与期愿的共同载体,提醒着我们不忘来路,不惧将来。一杯好酒,是汉魏时中原人向匈奴输“酒”送“糵”带去的温度与真善美,是波德莱尔诗中“一首兼爱与光明的乐章”,是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中三个平凡而美好的愿望,是一种编织着情与景、人与物、味蕾与记忆的跨越文化界限的语言。
新春佳节,五粮液与全球华人一同迎接新的开始。在这个和美时刻,五粮液以独特的方式,持续探索着不同文化间的“和合共生 美美与共”,以其浓郁的酒香,融入了大千世界的万种风情,将中华文化的魅力传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传递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每一次的共饮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在不断擦亮“大国浓香,和美五粮,中国酒王”的金字招牌的道路上,五粮液以实际行动,将酒文化的魅力传递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新春之际,五粮液以实际行动践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任与使命,与全球华人共贺新春,持续探索不同文化间的“和合共生”,奏响“美美与共”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