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耳鼻喉科门诊
时常会接诊一些
主要表现为
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
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的患者
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
会有一部分人合并出现
耳部的闷堵感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通过专科检查可以发现
这部分患者的鼓膜
变得向内凹陷
颜色也由原来的珍珠灰色
变成了琥珀色或是橘红色
这说明在我们的中耳腔内充满了液体
这种情况叫做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儿童多见。
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
1.耳痛: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起病时可有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消失快,慢性者无耳痛。
2.听力下降:起病隐匿,往往不能明确指出发病的时间,起初听力时好时坏,与中耳内积液波动相关。当液体粘稠时,听力则不会因头位的变化而变化。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多数学龄前儿童的听力下降表现不典型,病程较长的孩子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对声音反应差等表现。
3.耳内闭塞感: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按捺耳屏后这种闭塞感可暂时得以减轻。
4.耳鸣:耳鸣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如“噼啪”声或低音调“轰轰”声,个别患者有高调耳鸣,成年人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分泌性中耳炎危害很多!
感冒后易发
很多人有这种体验,感冒用力擤鼻或者坐飞机后、有慢性鼻窦炎的病史、小儿鼻塞流涕后,出现耳朵不适,耳朵闷堵感,听力下降,听别人说话感觉声音变小了等,这些情况下需要警惕中耳炎。
咽鼓管障碍
感冒后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和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中耳腔与鼻咽腔是通过咽鼓管相通。
咽鼓管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中耳内压力,当它阻塞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气体又被粘膜吸收,导致中耳内负压形成,从而导致中耳腔内积液产生,这种积液是中耳粘膜渗出的,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耳朵进水了。
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早期通常表现为耳痛、鼓膜充血红肿,由于中耳腔压力失衡而引起耳闷堵感等。
若未及时、有效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加重,可出现鼓室积液甚至化脓,从而造成耳胀痛感加重,引起听力下降。当鼓室内积脓持续增加、鼓膜炎症无缓解,则可导致脓液流出,即我们熟知的耳流脓。
另一种情况是,鼓膜完整未穿孔,但鼓室内积液积脓未能经咽鼓管完全排出或自行吸收,长时间囤积于中耳腔内,日趋黏稠、胶着,从而形成“胶耳”。
中耳炎还可能引发颅内病变
由于中耳结构与位置的特殊性,若中耳炎持续进展,则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轻者可出现鼓膜穿孔不愈合,长期耳流脓溢液。
当炎症感染累及听骨链,导致听骨链固定或中断,则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进一步累及耳蜗及前庭,则可能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听力完全丧失,并可伴有耳鸣、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其他不适。
也可能破环鼓室骨壁,侵犯面神经,从而出现嘴角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等面瘫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加重,向上延伸,破坏颅底骨壁进入颅内,则可能导致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病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生活中如何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
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引起炎症波及中耳。
当心耳朵进水
污水的浸泡加上耵聍的刺激,可能引发中耳炎,若原来鼓膜有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的复发。
游泳前需做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治好之后才宜游泳。
擤鼻涕不要太用力
擤鼻时两侧鼻子交替擤,不可用力同时擤。
哺乳要注意
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尽量不要躺着喂,以免溢奶和吐奶引起中耳炎。
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若持续存在
听力损失将不可逆!
分泌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自限性,中耳内的积液能逐渐自行排出,早期的听力损失也是可逆的。
若积液无法消除、症状持续存在,将导致粘连性中耳炎、胆脂瘤的发生,对鼓膜以及中耳腔的功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听力,可选择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等方式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或者采取病因治疗,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积极治疗鼻腔、鼻窦、鼻咽部疾病。
成都民生耳鼻喉医院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西玉龙街2号,地铁1/4号线骡马市站G口出来直行200米即到)
预约看诊耳鼻喉疾病,可以直接拨打成都民生耳鼻喉医院24小时健康热线,提前预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