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汇率 是1美元兑3元人民币。到85年左右是兑换5元人民币。现在06年差不多是兑换8元人民币。
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
下表列出了1971年至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注:年平均值,1美元兑换人民币金额。特别说明: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53-71年都是462。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2元。 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百美元折合人民币是242元 1949年-1952年采用浮动汇率换算,1953年到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维持在46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
在民国以前时期(1912年以前),一块大洋(一两银子、一枚银元)=800元人民币;在民国时期(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一块大洋=400元人民币;在解放后(1949年10月1日之后)一块大洋=200元人民币。
在1949年之前,人民币和银元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固定汇率。相反,汇率通常根据当地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来决定。在某些情况下,人民币的价值可能会高于银元,而在其他情况下,银元的价值可能会高于人民币。
从1973年4月1日起,每张价格为5元,到1980年,每张价格为5元。20世纪50年代,在“土改”、“三反”、“五反”运动的影响下,群众大量将金银兑换**民币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民国抗战前一年或通行法币前夕(1936年)的1银圆折合今人民币30元。
1、在这个过程中,汇率制度经历了多次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固定汇率制度(1979-1994年):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主要由政府设定和管理。
2、改革开放前新中国成立后,参照苏联方式,国家垄断对外贸易,规定人民币官价为1美元=6元人民币,此一汇率保持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汇率因为汇率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外币黑市,最高时,美元兑人民币超过1:10。
3、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4、.1953年初至1972年底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1953年,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国内物价稳定。
5、第一阶段:汇率波动频繁时期(1949—1952年)。这一阶段的汇率主要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相对物价水平来制定的,并随着国内外相对物价的变动不断的进行调整,人民币汇率调整频繁,波动变化比较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