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是指不向公众募集资金,针对部分投资人或专业投资人进行投资、管理资产的一种非公开发行的基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私募基金产品如何估值收益,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私募基金产品如何估值收益
1、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指将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乘以根据行业或参照企业计算的估值乘数,从而获得对企业股权价值的估值参考结果,包括市盈率、市现率、市净率和市售率等多种方法。
市盈率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每股价格/每股净利润)。
市现率指的是企业股权价值与税息折旧摊销前收益(EBITDA)的比值,相应地,企业股权价值等于EBITDA乘以市现率。EBITDA为税后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折旧和摊销之和。
市净率(PB)也称市账率,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股东权益账面价值的比值,或者每股价格除以每股账面价值。
市销率(P/S或PSR)也称市售率,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年销售收入的比值。
2、折现现金流法
折现现金流法是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将企业价值定义为企业未来可自由支配现金金流折现值的总和,包括红利模型和自由现金流模型等。
3、成本法
成本法包括账面价值法和重置成本法。
账面价值法:原理:公司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净值即为公司的账面价值,但实际操作需对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做相应的调整。如资产的坏账损失、负债是否有未入账的负债等;
重置成本法:是用待评估资产的完全重置成本(重置全价)减去其各种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该项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完全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时条件下重新购置一项全新状态的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
4、清算价值法
清算大致分为破产清算和公司解散清算。
5、经济增加值法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R-C)__A。
私募基金收益怎么算
一、简单净值收益率
简单净值收益率是不考虑分红再投资影响的基金净值收益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NVAt表示基金的期初份额净值,NVAT表示基金的期末份额净值,D表示考察期内每份基金的分红金额。
举例来说,某只基金在t日的份额净值为1元,T日的份额净值为1.1元,期间在M日每10份派息2.5元,那么该基金在这一阶段的简单收益率为:
二、时间加权净值收益率
时间加权收益率的假设前提是,在基金进行分红时,投资者不取出分红所得现金,而是把分红所得换成基金份额,立即进行再投资。分别计算分红前的分段收益率,时间加权收益率即可由分段收益率的连乘得到:
根据时间加权净值收益率计算公式,上例中,假设该基金在除息前一日的份额净值为1.2元,那么就有:
简单净值收益率由于没有考虑分红的时间价值,只能是一种基金收益率的近似计算,而时间加权净值收益率考虑了分红再投资,可以准确地反映基金经理的真实投资表现,能更准确地对基金的真实投资表现作出衡量。在不分红的情况下,简单净值收益率和时间加权收益率相等。
三、年化收益率
对于运作期限较长的基金,有时我们需要将其运作期间各阶段的收益率进行年化,以此考量基金的投资收益。年化收益率有简单年化收益率与精确年化收益率之分。
我们用Ryear表示某基金的年化收益率, 表示第 个阶段基金的收益率,那么经过n个阶段后该基金的简单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精确年化收益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这里以季度收益率为例,说明基金阶段收益率的年化过程。假设在一年中,某基金的各季度的收益率分别为5.35%、-2.99%、3.23%、5.56%,那么该基金的简单年化收益率为
四、精确年化收益率
为类似地,可以将周收益率、月收益率转换为年收益率。
五、平均收益率
另外,在对多期收益率的衡量与比较上,通常用平均收益率指标。平均收益率有两种计算方法:算术平均收益率与几何平均收益率。
一般来说,算术平均收益率要大于几何平均收益率,每期的收益率差距越大,两种平均方法的差距越大。相对而言,几何平均收益率可以较为准确地衡量基金表现的收益情况,因此,我们通常用几何平均收益率来衡量基金过去的收益情况,而算术平均收益则更多的用来估计未来的收益率。
私募基金介绍
私募股权基金是指对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进行的投资。该投资的投资内容主要包括非上市公司股权或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两种,形式主要有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和夹层融资等。私募股权基金追求的不是股权收益,而是通过上市、管理层收购和并购等股权转让路径出售股权而获利。
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投资策略
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投资策略是私募基金的核心内容,它们决定了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和投资收益。本章将详细介绍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和投资策略。
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
私募基金的运作方式与公募基金有所不同。公募基金是向公众募集资金,由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管理,投资者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份额。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资金,通常只向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人士开放,其份额不对外公开发行,不接受公众申购和赎回。私募基金的份额持有者通常需要一定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