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首只持有期浮动费率基金结束募集最新情况来了!
2023首只持有期浮动费率基金结束募集最新情况来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首只持有期浮动费率基金结束募集最新情况来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2023首只持有期浮动费率基金结束募集最新情况来了!
国庆节前夕,陆续投入发行的首批浮动费率基金,可谓是近期新基金市场最受关注的看点。
率先交出募集答卷的是首只管理费与业绩挂钩的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基金,募集规模16.68亿元。不俗的战绩还在延续,景顺长城基金宣布,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基金于10月31日成立,首募规模13.01亿元,为首只公告成立的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
从今年四季度发行情况看,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基金发行规模可以进入主动权益基金的前二,仅次于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基金,成为近期市场亮眼的一幕。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渠道了解到,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基金的主要销售渠道是招商银行,对该基金的发行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该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持有时间挂钩,持有基金份额的时间越长,适用的管理费率越低,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管理费让利,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提升持有人投资体验,也带来了不少吸引力。
基金定投适合愿意忽略短期市场风险的投资者
在基金定投实践中,很可能市场处于长期不断下跌过程,此时投资者的所有投资均暂时表现为亏损,因此,对于短期风险敏感的投资者往往很难坚持定投。
基金定投适合对投资操作偏好小的投资者
定投的强制性投资特性让投资者失去操作主动权,特别是在投资者认为趋势确定的时候。定投的自动投资特性让客户远离“贪婪与恐惧”的同时,也割舍了主动投资的乐趣。定投在满足投资者部分心理需求的同时冷落了另一部分心理需求。
基金老鼠仓问题
在刚过去的中国大牛市中,基金市场如火如荼,但曾一度深受投资者青睐的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曝出一件大丑闻,前上投成长先锋基金经理唐建的老鼠仓行为已被证监会查实。客观说,这可能还只是冰山一角,基金业还有很多没有曝光的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显然存在很多漏洞。据业内人士透露,基金经理的“老鼠仓”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这不禁让我们对基金一大热点“老鼠仓”进行深入探讨。
证券市场的“鼠患”叫“老鼠仓”,指基金经理在使用公有资金买入,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个人的资金在低位买入该股票,等到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个人的持股也会率先卖出后获利,而机构和散户的资金甚至可能因此被套牢。“老鼠仓”问题属于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运作资金的职业优势炒作股票,涉嫌利益输送,也是涉嫌内幕交易刑事犯罪的行为。
显然,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是加强监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18 条规定基金经理对基金的义务,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得担任基金托管人或者其他基金管理人的任何职务,不得从事损害基金财产和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的证券交易及其他活动。一方面我们需要做的:首先,应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惩罚力度。其次,增加对规范基金个人交易行为监管制度的可操作性。再次,完善持有人会议和基金内部的制衡机制可以防止内部监管机构的“功能弱化”.另一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成为监管的有效措施,在监管部门难以发现证据的情况下,应该积极鼓励市场来监督,通过高额奖金动员全民力量进行积极举报,从而从源头上遏制这种行为的泛滥。
基金折价之谜是什么?
封闭式基金折价是一个令人深感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中国的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一般有三种价格:一是面值,二为净值,三是市场价格。面值在募集时设定,我国一般规定为人民币一元。基金在以后的动作过程中,通过获得投资收益或造成亏损,就表现为基金的净值,衡量基金的内在价值,它是一个时点概念,在某一时刻,基金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和相关费用后除以初始设定的基金份额就得到了基金的单位净值。基金的价格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基金时基金所表现出来的价格,价格随着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而不断变化。人们发现,基金的市场价格往往低于基金的单位资产净值,这一现象即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国外实证研究表明,封闭式基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折价现象,并存在以下动态特征:上市初期往往存在溢价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折价现象,而且除了上市初期外,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折价状态。封闭式基金的折价幅度经常随股市大幅度波动,直到接近封闭期时,其价格才与净值趋于一致。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历史虽短,但也基本呈现上述特征,并且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折价的幅度和深度都较国外市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