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炎炎夏日中的二十四节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夏季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期。
“大暑”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春官·大师》中说:“大暑,大师为坛,置五鼓,南向设九 Partners(伴),西向设七 Partners(伴),北向设五 Partners(伴)。”这里的“ Partners(伴)”,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用于祭祀和仪式,在大暑这个节气,人们通过设置 Partners(伴)等乐器,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1、高温:大暑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北方地区白天气温普遍在30℃以上,南方地区更是超过35℃,部分地区甚至可达40℃以上。
2、潮湿:大暑时节,由于气温高,空气湿度较大,人体容易出汗,散热困难,使人感到闷热难耐。
3、多雨:大暑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尤其是南方地区,常有暴雨、雷阵雨出现,容易引发洪涝、山洪等灾害。
1、习俗:在大暑期间,我国民间有饮伏茶、吃暑羊、斗蟋蟀等习俗,饮伏茶是指在炎热的夏天饮用清凉的茶水,以消暑解渴;吃暑羊则是为了补充蛋白质和体力,应对高温天气;斗蟋蟀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消遣娱乐方式。
2、养生:大暑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活动,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要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的睡眠。
大暑是夏季的一个关键节气,了解其气候特点和习俗,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才能确保身体健康,度过一个舒适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