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工伤纠纷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确认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如已有劳动合同则此步骤可省略;
2.在劳动关系确立后,申请工伤认定,并可能涉及相关的诉讼程序;
3.进行劳动技能鉴定以评定伤残等级,这里特指劳动技能鉴定而非司法鉴定;
4.依据鉴定结果,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来主张工伤赔偿。除了治疗费、护理费、伙食费和治疗与休养期间的工伤津贴外,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若劳动关系终止,用人单位还需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了工伤认定的时限。
1.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延长。
2.如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一年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
3.若单位未在此期限内提交申请,期间发生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单位承担。
对于超过一年的工伤情况,处理方式取决于期间是否存在中断的情形。
1.如未中断,则不能再申请工伤认定,受伤员工可通过人身伤害赔偿金向用人单位索赔。
2.如果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了工伤认定,那么即使超过一年,仍有可能获得工伤认定。
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也明确了工伤认定的时限。若超过两年的最长申请期限,劳动部门将不予受理,这意味着当事人无法通过工伤途径获得赔偿。
1.当工伤认定申请被不予认定时,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其近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若对此结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行政复议可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
3.若对复议决定不服,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规定:
对于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的决定、工伤认定结论、单位缴费费率、经办机构未履行协议或规定以及工伤保险待遇异议等情形,有关单位或个人都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通过了解上述内容,我们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处理工伤纠纷问题。在处理过程中,请确保了解相关的法律条款和程序,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工伤纠纷处理中还有其他疑问吗?随时为你提供法律支持,保护你的合法权益。快来留言提问,我们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