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黑名单,怎么贷款又被拒?”一个客户气愤地说:“我已经申请了很多次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在的一再询问下,才发现他被列入了灰名单 。一些客户以往的“敏感行为”反映出他们存在借贷失约风险,虽然逾期次数不多,但还款意愿一般比较低,这类客户一般称为“灰名单”,金融机构为了控制不良贷款率,就会对其拒贷。来告诉大家,哪些行为可能会被列为“灰名单”:
1、 肆意申请不上征信的网贷
现在流行的手机app贷款、网络小贷等,有些是不上征信系统的,很多客户就开始肆意申请贷款了;但有些“行为”会被大数据记录在案,如果申请太多,可能会被怀疑借款用意,拒贷就在所难免了。
2、 习惯性逾期
有些人总喜欢逾期一两天,不等着客服催,就不还款,信贷经理也会常提醒客户按时还款,他们就是不听,于是这些逾期不仅要被罚高额利息,还可能会引起借款平台的担心,因此会降低你借款的额度,还可能拒贷。
3、 多家机构频繁贷款
有些人总感觉自己的钱不够用,一周内总计申请贷款几十次,短时间内申请太频繁,征信会被“查”花,这时金融机构会认为你很缺钱,借钱太密集,逾期风险会很高,而被直接圈进灰名单。
4、 找多个中介办理业务
缺钱寻路无门,就去中介找钱,而有些“黑中介”往往会集中并反复去各大机构录入你的信息,甚至为了让你的资料容易过审,会提交一些虚假信息,这样你极有可能被大数据标注成“极度饥渴型客户”or“信用不及格客户”,以后你申请贷款只会是越来越难…
5、 综合负债过高
信用卡随意的“洗刷刷”,利用“时间差”在不同平台申请网贷,以为会获得了很多额度的贷款,可是网贷会被大数据记录,不同的网贷平台共享着相同的信息,一旦查出申请人负债过高,申请会被拒,同时也会被拉入灰名单。
6、 资料涉嫌作假
一些人明明是“小员工”非得把自己写成“公司总裁”,或者直接提供虚假信息,认为信审查不出来,还能提高贷款额度,然而借款机构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你提交信息的真假,如果被发现造假,可能会被这些机构终身秒拒。
7、 有骗贷倾向
当然,你可能并不想骗贷,但大数据会分析你的行为,解读出一些倾向,例如,提交资料虚假、用途不符合、手机号未实名认证、手机号使用时间短于3个月,都可能被认为放款风险系数高。
8、 有高利贷历史
一些申请人曾有借过高利贷历史,即使现在如数还清,也会被金融机构重点考察。这些借高利贷的人一般都是走投无路或者涉及黑社会背景的人才会使用的借款手段,无论还清与否,都会有风险。
当然,脱离灰名单也有很多办法,提醒大家,要去正规机构贷款,同时保持良好的借贷习惯,提交真实有效的资料,按时还款、不试图欺诈,建立良好的征信,一段时间后,你就可以离开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