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瞬间已过去了20年、21年,回顾那段“茅指数”和“宁组合”的辉煌岁月,仿佛一场遥远的梦境。回忆起那时的种种,不禁想起剧中人的感慨:“这个秋天这么长,像过了一辈子似的。”
这段时光的漫长并非来自于季节,而是源自人心的坎坷。随着下行周期的持续,悲观情绪蔓延。如今,政策底早已显现,信号清晰可见,但市场底的位置却众说纷纭。
市场的起伏常常伴随着三个底的出现: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政策底展现了宏观层面的态度,政策与措施的出台成为市场的强心剂。而市场底则是交易层面的,牵涉资金、投资者情绪等多方面因素。
回顾过去几轮政策底-市场底的历程,不难发现,重磅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率先扮演着市场强心剂的作用。政策底的出现并非立竿见影,常伴随着底部的反复震荡。然而,重要政策与市场底出现的时间差距往往只有1-2个月,下跌空间也相对有限。
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市场底的核心矛盾改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往往从最易观察的“政策底”入手,进行乐观布局。
从历史的镜头里观察,经济底部的价格企稳往往会先体现在商品上。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和库存周期的见底,股市跟随商品上行的概率也较高。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经济需求的疲软。这只是去库存过程中被放大的一部分。当前,我们正处于被动去库向主动去库的转变过程中。
因此,眼下或许正是逢低布局A股的良机。投资者们或许会在若干年后怀念这段遍地机会的日子。只有在别人还不相信的时候,你选择相信积极的一面并且拿得住,才有获得更大收益的空间。
细心观察,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当时只道是寻常,很多线索已经在悄悄出现,只是我们事后才能看得清楚。愿大家在投资理财的道路上顺利前行,成就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