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正处于新一轮技术迭代周期,高效N型电池组件市场推广进程全面加快。在多种技术路线中,异质结的产业化受到高度关注:相比TOPCon电池,异质结有更高的理论转换效率、更简化的工艺流程,加上与钙钛矿的叠层,异质结几乎被“锁定”为下一代电池主流技术。
异质结何时迎来大规模量产?在日前于安徽宣城进行的异质结产业论坛上,来自华晟新能源、东方日升(300118.SZ)和迈为股份(300751.SZ)等多位厂商负责人分享了研发最新进展,超薄硅片、0BB、无铟化、电镀铜等降本技术在下半年还将进一步成熟。华晟新能源董事长徐晓华在现场称,今年三到四季度将实现异质结和TOPCon成本的打平,甚至超过并接近PERC成本线。
业内分析认为,异质结技术何时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将取决于其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的速度。随着多项降本工艺的成熟,异质结电池组件“虽迟但到”,多家抢先布局组件厂已经实现率先出货,但面对产业化进展更快一步的TOPCon电池组件,异质结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可能是未来几年光伏产业最大的悬念。
多项核心降本措施进展明显
在近日进行的中国光伏行业年中回顾会议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上半年N型产品产业化全面加速,企业端在快速提升N型产品的产能。龙头企业中,到2023年底,预计晶科、晶澳、天合、正泰的N型产能占比将分别达到70%、55%、53%、80%。
但不同技术路线的“悲喜”却并不相同。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新一轮高效电池迭代中,主要包括TOPCon电池、异质结电池和XBC三种技术。其中,TOPCon电池由于可以在前代PERC电池基础上技改升级,性价比优势更加明显,成为此轮产能扩张和技术迭代的主角。
相比之下,异质结电池近两年一直面临“叫好难叫座”的情形。东方日升异质结事业部总经理杨伯川在此次论坛上表示,异质结未能实现快速规模化落地的原因,主要是金属化成本、硅片价格、组件技术及靶材成本四大因素限制。
因此,异质结实现规模量产的首先条件,是解决成本难题。其中,浆料降本主要通过无主栅设计(0BB),以此减少银耗量。杨伯川预计称,2023Q3异质结金属化成本还将在8.0分/W,不过未来伴随技术升级带来的单瓦银耗量和含银量持续降低,该成本有望在2024H1下降至5.0分/W。
同时,华晟新能源CTO王文静也在会上透露,按照规划,0BB技术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导入量产,在2024年后,电镀铜技术将全面取代含银浆料,使单瓦银耗降至0mg。迈为股份董事长周剑也在现场展示了银包铜的降本计划,短期目标是通过钢网以及NBB的量产,实现降低主细栅用量并提升效率,中期目标则是通过银包铜浆料的批量使用降低银浆单价,在2023年底导入银包铜40%(银含量),明年中期达到35%,到明年底进一步降低到30%。
董事长周剑透露,迈为今年交付会超过40GW异质结设备,其中包括去年留下来的和今年上半年的订单,预计交付70条产线。今年下半年每个月都有6条线的出货量,且明年的需求会更加乐观。
靶材是异质结电池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之一,通过减少稀有金属铟的耗量,是异质结降本的重要途径之一。周剑在现场乐观预计称,异质结的临界点已经到了,很多技术在下半年都有大的突破。其中包括迈为通过多种方式降低铟用量,包括PVD设备改进。迈为股份在今年7月宣布,通过对溅射单元的不断优化,目前迈为的最新设备对于100%铟基靶材的理论单耗已从近20mg/W降至13.5mg/W,旧设备亦可升级。
在降本计划中,预计在2023年末,迈为提供的异质结电池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中,对于100%铟基靶材的理论单耗可降低到12mg/W左右。董事长周剑进一步透露称,在规划的降本路线中,铟的耗量有望降低到10mg/W左右。
在回收方面,随着异质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可将5.2mg/W之外的部分尽可能回收,届时,电池真正消耗的铟金属仅4.3g/W。同时,据周剑介绍,新材料的导入将进一步降低铟消耗,新型改进TCO材料已开发成功,具备优秀的耐候性,能够抵御电镀过程中的酸碱侵蚀。
头部厂商已实现规模出货
目前异质结已经有了清晰的降本逻辑,但新技术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中信建投在最新研报中认为,新技术能否快速投入量产,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下游客户IRR是否提升,二是设备投资成本回收是否足够快。分析中提到,HJT(异质结)成本相比较于去年已经明显下降,但仍然高于TOPCon电池设备。
不过,虽然降本还有诸多的不确定性,但在此轮光伏扩产军备赛中,几乎没有头部厂商会忽略该一技术路线。今年以来,晶澳科技、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都表示对其保持研发投入。金刚光伏、爱康科技等也因异质结投资受到关注。此外,由于异质结与钙钛矿在叠层工艺下可以实现30%以上的转换效率,异质结的远期发展也被坚定看好。
一位现场企业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异质结从发明至今已经有30年时间,已经不需要再进行发电效率、产品性能方面的市场教育,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换而言之,只要有这个产品的供应,价格合适,异质结一定是首选。
从近两年的产业发展看,在PERC电池转换效率临近理论极限后,更高效N型电池的迭代也随之开启,异质结量产被提上日程后,多家头部厂商已经率先实现规模出货。
据东方日升方面消息,继2023年2月22日完成0BB电池首线设备进场后,4月先后完成了首线介质供应及首线首批异质结电池片下货,且平均效率达25.3%,最高效率达25.6%。又于6月27日宣布,实现了首线单日超30万片的产出,异质结量产再提速。最新调研纪要显示,公司2023年量产异质结电池生产能力将近3GW。
公司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产线单日测试产量可达340040片,可利用良率不低于98.5%,碎片率仅为0.90%。目前,东方日升生产G12半片、110μm的异质结电池片,15万片平均量产效率可达25.5%,冠军电池片量产效率可达26.0%。
华晟新能源目前仅成立三年,专注于异质结产品生产和研发,但目前已投产5GW电池与组件产能,处于行业前列。财联社记者从公司获悉,目前大理/无锡/肥西项目已经启动,预计今年底实现异质结电池与组件产能各20GW。
华晟新能源CTO王文静认为,更高的效率上限决定了异质结在未来一定会赢。当前,异质结电池的最高效率已经领先TOPCon近1%,从数据报告也可以看出,异质结电池的钝化表现远优于TOPCon,未来p面微晶化、铜电极、光转膜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异质结在光学上的不足,从而实现更大幅度的提效,持续领跑其他晶硅电池技术。
(文章来源:财联社)
正加财富网内容推荐 | ||
OK交易所下载 | USDT钱包下载 | 比特币平台下载 |
新手交易教程 | 平台提币指南 | 挖矿方法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