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意最新版本
欧意最新版本app是一款安全、稳定、可靠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APP下载 官网地址
中国经济在全世界已经是独树一帜的存在,目前,中国所实施的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正在全面展开。中国不仅会在本世纪中叶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将给全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甚至引发全球经济格局新的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几乎在各个方面和领域都超越了前人,前所未有,其中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引人注目。
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前所未有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规模量级前所未有。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与现代化建设的人口规模,二是现代化建设起步的经济规模。 有研究指出,在之前人类历史上所发生的历次产业革命中,无论是英国、德国还是美国,参与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人口规模都相当有限。英国早期产业革命的人口参与规模只有区区数百万人,德国在引领第二次产业革命过程中也只不过千万级的人口参与其中,美国领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人口参与规模算是登峰造极,达到了上亿人口的量级。当前全世界正在经历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国成为了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已经动员起了十亿级的人口参与到第四次产业革命中来。显而易见,如此庞大的产业革命人口所拥有的能量及所形成的影响将是空前的。从经济规模来看,虽然按照
汇率折算的GDP数量,中国与美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按照购买力评价标准计算的中国经济规模却远远超过美国。 此外,不管按照哪个标准来衡量,在现代化的起步时期,中国的经济规模都是全球最大的产业革命巨无霸,其产生的经济核聚变将带来无与伦比的巨大冲击波,并有可能在短时期内改变世界。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 历史上无论发轫于英国、德国还是美国的产业革命和现代化,其所形成的影响范围和深度都是有限的,甚至只有局部影响。譬如,英国蒸汽机的发明主要改变的是英国的纺织业和交通运输业,对其他行业影响有限;再以美国领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为例,虽然美国成为了全世界的经济领袖,并且也带动了欧洲和亚洲的日、韩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没有从中受惠。相反,美欧等先发展起来的国家和地区利用产业革命所带来的先发优势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技术垄断和经济剥削,使得美欧等发达国家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穷的越穷,富的越富。 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是站在一切人类现代化文明成果基础之上的全方位现代化,不仅包含有传统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产业方面的现代化内容,而且还包括文化教育、政府管理、社会服务、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人文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所提出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不仅如此,中国式现代化在惠及每一个中国人的同时,还将惠及全世界。中国式现代化将通过与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互联互通、互通有无、共商共建、互惠互利、共赢多赢,从而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利益格局,重塑全球经济发展版图。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起点和水平前所未有。 众所周知,前三次产业革命的主要起点和内容分别是蒸汽机、内燃机、电子通讯等领域,所能达成的最大生产力目标只是实现了部分取代人工劳动的机械化、电子化生产。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处于人类的第四次产业革命阶段,中国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经走完了西方几百年所走过的产业革命之路,现代化建设的起点已经跃升到信息化、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无人驾驶、绿色低碳新能源等全新的科技领域。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每取得一项重大突破都将是颠覆性的、具有革命性甚至影响全球。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出于零和博弈的思维对中国科技发展和产业革命采取了一系列围追堵截的打压制裁措施,但事实证明,美国此举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影响有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可阻挡。目前,相较于美国除了在高端芯片、大飞机制造、高端医疗设备、高端机床等方面中国仍然存在差距和短板外,其他绝大多数产业和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实现赶超并开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旦在芯片等短板领域实现突破,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处于完全自由狂奔状态,也将为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带来更大的福祉。
中国制造开启双道超车模式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民营企业研发制造的“引力一号”火箭在山东海阳东方航天港成功实现了首飞。这颗全球最大的固体火箭的成功升空不仅意味着中国航天制造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实现新的突破,成为中国制造新的象征。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大踏步迈进,中国制造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实现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逆袭,并且正在同时开启中国制造对西方国家制造弯道超车和直道超车这两条赛道的赶超大戏,这两条赛道上的中国制造主角接踵而来,闪亮登场,令人侧目。
第一,高铁制造独步全球,核心技术和装备全面实现国产化。 截至202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超过4.5万公里,不仅蝉联全球高铁总里程第一的宝座,更令人惊叹的是,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装备全面实现了国产化,在全球的高铁市场竞争舞台上,中国的高铁真正实现了直接超车,并且一骑绝尘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目前中国的高铁里程已经占到了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七成以上,处于绝对的领先位置,更令国外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是,中国高铁的速度、安全、舒适性更是无与伦比。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而且中国高铁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中国高铁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够撼动。
第二,船舶制造实现全面超越,并形成压倒性优势。 2023年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中国船舶制造捷报频传,中国造全球最大浅水航道第四代LNG运输船“大鹏公主”号、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地中海·泰莎”号陆续交付;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顺利交付并完成试运营,并在2024年的第一天正式开启它的商业首航。2023年是中国造船业实现全面突破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成为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如今,全球造船看亚洲,亚洲造船看中国。 不久前,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占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承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中国造船业在2023年的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0.2%、66.6%和55%,首次全部超过50%,显示出中国造船企业的强大竞争力,不仅实现了对日韩等传统船舶制造大国的全面超越,而且正在形成对竞争对手的压倒性优势。
第三,国产汽车开启颠覆模式。 在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卧薪尝胆之后,2023年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首先,中国汽车的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第一产销大国;其次,中国的汽车出口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出口规模达到了近500万辆,首次登顶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宝座;再次,国产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开启了弯道超车的颠覆模式。 过去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多达近千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升至35%,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势力的带动下,中国制造乘用车品牌高歌猛进,不仅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达到24.1%,过去的这一年更是将国产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有率提升至56%。 更值得大书特写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军全世界,不仅在重塑和改写全球汽车制造与市场版图,而且中国汽车制造还在传统汽车制造强国的老巢直接发起进攻和挑战。比如,长城、奇瑞等中国汽车制造企业不仅在东南亚、俄罗斯等国际市场攻城掠地,而且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还直接深入日本、德国等传统制造业强国的市场腹地,不畏强手,勇入虎穴,开辟新战场。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其产品推陈出新速度之快、技术迭代升级势头之猛、制造与扩张能力之强,令一众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目瞪口呆,目不暇接,甚至不知所措。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以风卷残云的气势席卷中国汽车市场,并且给全球传统汽车制造大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国外品牌汽车在中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相反,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与传统汽车制造大国一决高下的时代正在来临。
第四,绿色新能源产业引领世界。 近年来,中国在绿色新能源产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令人叹为观止,绿色能源产业领域的技术突破令人眼花缭乱。放眼全国,从西北的沙漠戈壁到东部的蔚蓝大海,从险峻的高山峡谷到广袤的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风机、一座座水电站,正源源不断地送出清洁电力。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中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装机达到14.5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风电光伏发电量已超过同期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突破15%。以水利发电为例,仅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6座梯级电站共同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1年的累计发电量就达到2700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超8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2亿吨,满足2.8亿人一年的用电需求。 中国绿色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强有力支撑,而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绿色低碳新能源技术进步的推动。近年来,中国成功研发制造全球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水电机组、具备大兆瓦级海上风电装机自主研发设计能力、核电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三代大型先进压水堆技术、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新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进展,等等。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中国已形成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目前中国在水电领域已经形成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研发与产业配套体系,而在光伏组件、风电关键零部件产量方面已占全球市场70%以上,在全球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技术与制造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芯片、大飞机、高端医疗产业后发制人
如上所述,中国制造今非昔比,已经开启了对西方的双道超车模式,并且在高铁、船舶、汽车、绿色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开始形成竞争优势。更令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害怕的是,即便被他们“卡脖子”的高端芯片、大飞机、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中国也正在不断突破、奋起直追,呈现了后发制人的态势。
第一,华为突围而出,高端芯片突破美国封锁。 2023年8月华为mate 60 pro手机悄然上市,不仅引发了国人的抢购潮,而且华为Mate 60的冲击波还辐射到了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尤其不淡定,因为华为Mate 60 Pro手机所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是纯血统的中国研发和制造的5G芯片,其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越美国生产的高端芯片。华为此举将美国企图通过制裁手段将中国高科技企业一网打尽并置华为于死地的如意算盘化为泡影。目前,虽然华为研制和生产的麒麟9000s芯片产能仍然有待提升,Mate 60 Pro手机仍一机难求。但是,美国已经失去了通过高端芯片卡中国脖子的手段,中美在高端芯片研发制造方面的竞争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被卡脖子的局面已经得到根本改变。 事实上,自美国对中国发动科技战以来,中国科技企业奋发图强,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将美国的制裁一一化解,高端芯片制造这个中国产业最大软肋也在悄然生变,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IC)进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出现下降。从相关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不断提高本地芯片产量以应对美国的芯片打压。进口数据上,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颗,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
美元,下降15.4%。可以预期,中国芯片产业对外依存度将会不断下降,按目前的势头,不需要太长时间,中国芯片不仅能够实现基本自给自足,而且还能够供应全世界。 过去40多年来中国发展的无数事实表明,凡是在某个技术或产业领域只要中国实现突破,哪怕是在外国人看来高不可攀的所谓科技明珠,只要中国一旦拿下,那么这颗明珠的身价离白菜价已经不远;同样,过去40多年来的无数事实证明,西方国家所拥有的一切所谓高科技,只要引发了中国的高度重视,很快就能够实现突破。如今,美国拥有的高端芯片制造技术已经被华为突破,所谓的高端芯片很快就有可能变成中端甚至低端芯片,中国在芯片领域反制美国的时代很快就要到了,如果有人不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国产大飞机突破美欧垄断,正蓄势待发。 今年1月5日,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 MAX 9型客机发生空中险情,机舱侧面一处内嵌式应急门脱落,客机紧急降落。美国联邦航空局随即下令停飞由美国的航空公司运营或在美国境内运营的该型飞机,以进行安全检查。之后,全球多家监管机构和航空公司也宣布停飞该型飞机。几天之后的1月14日傍晚,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77飞机与美国达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17飞机在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发生碰撞,尚不清楚这起事故是否与波音飞机的制造缺陷有关。紧接着的1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行从瑞士达沃斯启程返美途中,他搭乘的专机发生“严重机械故障”,布林肯及随员只能被迫下机。1月18日,美国阿特拉斯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8型飞机在起飞后不久机身着火,不得不紧急迫降。美国飞机事故频发已经不构成为新闻,美国的波音公司已经遭遇了巨大的信任危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布林肯的专机都出问题,这是对美国波音公司已严重受损声誉的最新一记重击。 相反,随着中国制造的C919机型在2023年5月28日正式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并且在2023年开始批量交付,目前已经投运四架飞机,标志着中国的C919大飞机己经突破了波音和空客的垄断局面,加之C929正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中国大飞机有望在未来二十到三十年内与波音、空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据1月22日最新消息,目前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拿下了超过1200架订单,形成了可观的大飞机产业链。2月20日,C919在新加坡国际航展进行了国际首秀之后又一次拿下40架新订单,中国飞机惊艳国际。目前C919的国产化率已达60%,国内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未来几年将达到30—50架的年交付能力。国内大飞机制造前景值得期待,长久来看,国产大飞机将后发别人,有可能后来居上。
第三,国产高端医疗设备逐项突破,全面崛起指日可待。 2019年之前,国内高端医疗设备超过80%份额都被国外企业垄断。2019年8月,海信推出新一代4K超高清内窥镜显示器HME8C32等核心技术,大幅提升医学影像在色彩还原和清晰度方面的表现,完成了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一次新突破。2023年,是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井喷式发展的一年,2023年1月5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中国国产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作为国产首个ECMO设备和耗材套包,上述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指标基本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2023年7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发出了一款高端核磁共振仪,并已实现了量产,该仪器的性能与国外进口设备不相上下,一举打破了这项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的局面,而一台的售价还不到300万元,只有外国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2023年8月南京生物医药谷园区企业凤麟核中科超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麒麟刀”医用直线加速器KylinRay-MELAC获批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此次产品上市标志着中科超精“麒麟刀”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系统五大系列产品全线上市,也是行业内此类研发上市最快纪录,打破了高端放疗技术“卡脖子”局面,实现了民族自主高端放疗品牌新的突破。 如今,西方国家医药企业统治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目前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逐项突破,全面崛起指日可待,西方医药企业在中国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据悉,中国CT市场高端/超高端设备国产化占比从2012年的0%增至2022年的55%。磁共振(MR)设备高端的3.0T MR国产设备占比从2012年的0%攀升至2022年的48%。2019-2022年高端超声设备的国产化增速高达114%,2022年国产高端彩超的市场份额达到24%。 2023年年底中国医疗设备企业再次传来好消息,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海外签约,图迈®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赢得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海外销售第一笔订单,标志着在高端医疗装备赛道上取得国际市场的全新突破。接下去,西方医药企业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应对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业的崛起,因为,一旦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业形成了竞争力,那么,西方医药企业的噩梦已经不远了。
文章来源:东方财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