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人形机器人发展动能愈发强劲,“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未来产业热门赛道。这些机器人结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械工程技术,具备了接近人类的智能和动作能力。
近日,一位X用户发帖写到:“人形机器人的重量还不到汽车的十分之一,那么制造坡道能达到汽车的十倍吗?这有什么关系吗?似乎制约因素将是软件能力而不是制造能力。”
对此,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回应称:”人形机器人单位质量的复杂性要高得多,但我仍认为它最终的成本将不到一辆汽车的一半。“
人形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受益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人形机器人在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机器人具备智能化、交互性和情感化特点,能够执行复杂任务和与人类进行互动。预计未来几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尤其是在护理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和娱乐机器人领域。然而,人形机器人市场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成本控制、伦理法规等挑战,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
——全球人形机器人发展历程
早在1986-1993年,日本本田公司接连开发了E0到E6等7种行走机器人,只有腿部结构,主要用于研究行走功能。1993年,公司在研制的P1基础上加上了双臂使其初具人形,而后同年完成的P3则是ASIMO的原型。2000年,本田公司推出ASIMO;2013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推出Atlas,能够在碎石堆上行走。
而特斯拉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最快的公司,最初于2021年的AI DAY发布了人形机器人的概念机,并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实现了快速迭代,完成了开发平台建造、Optimus产品亮相以及电机扭矩控制、环境探测与记忆、双手复杂任务等能力的实现。
——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分析
人形机器人的产品力能否满足需求,取决于机器人运动控制、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具体介绍如下:
——人形机器人软硬件发展均存在难点
相比于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更能适应于各类现实生活的场景,使得机器人能从专用转向通用,增大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此外,人形机器人也是实现具身智能的最佳物理形态之一。但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萌芽期,在软硬件方面均存在发展难点:硬件方面灵敏度与承压能力的协调,关节能力不能匹配运动规划;软件方面技术研发难度大,算法是核心,需不断的训练与迭代。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2023年5月GGII发布的报告预测,预计到2026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在服务机器人中的渗透率有望达到3.5%,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参考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约占全球市场25%的数值测算,2030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亿美元。
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了越来越高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过,在专家看来,人形机器人距离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还有一段路要走。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表示,首先,技术瓶颈问题,如传感器的精确度、稳定性等;其次,高昂的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会影响人形机器人的普及率和市场接受度。
科技投资专家、首建投合伙人王嘉宁也认为,法规限制的角度来看,数据隐私、安全责任、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法规尚未全面涵盖机器人应用。这些都是人形机器人普及中,需要突破的限制因素。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