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周,A股完成了3000点保卫战的“绝地反击”。
本周一,沪指最低跌至2923点,**汇金公司宣布买入ETF并将继续增持,市场在周五收复3000点,当日资金净流入股票ETF超过8亿元,一周净买入资金约为172亿元。从资金流入方向看,沪深300、科创50指数是两大重要方向,创业板、恒生科技、医疗、证券等ETF产品,也迎来较多净买入。
业内人士表示,本周汇金出手ETF市场,因此本周股票ETF市场的资金流向,对观察汇金的投资动向有重要参考,多只表征A股大盘的宽基指数、低估值行业指数等获得资金的增持,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历史数据也显示,汇金增持时点均发生在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时期,叠加当前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回暖,在市场底部买入有望未来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沪指站上3000点
昨日净流入超8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0月27日,全市场797只股票ETF(统计股票ETF和跨境ETF)总规模1.64万亿元。在昨日A股冲击站上3000点后,市场信心回升,单日基金份额增长0.56亿份,按照区间成交均价测算,净流入资金约为8.1亿元。
从资金结构看,昨日资金净流入较多的还是大盘宽基指数,比如嘉实、易方达、华泰柏瑞旗下的沪深300ETF,三只产品单日净流入资金16亿元。
较低估值的恒生ETF也受到资金青睐,净流入资金较为靠前。另外,宽基指数中,科创板50ETF、科创100ETF等净流入资金也位居市场前列。
行业或主题ETF中,在市场底部反弹过程中,资金更看好券商板块的弹性表现,昨日证券ETF、券商ETF,证券保险ETF,以及前期跌幅巨大,估值仍处于市场低位的医药类ETF,也获得了资金的净流入。
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对此表示,虽然今年A股市场表现低迷,但在政策“组合拳”下,政策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活跃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在发力,汇金宣布买入ETF并继续增持,在当前A股较低估值水平下,有望带动增量资金入市,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低估值的医药都有望受益,也成为资金追逐的方向。
泓德基金也表示,虽然近期海外市场在美债利率飙升的背景下震荡回调,但国内很多经济数据表明了当前我国经济内生动能逐步增强、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均为国内资本市场提供了有力的基本面支撑。结合当前稳增长政策仍在加码,A股整体处于历史低位的估值水平,此时汇金增持入场也暗示资金面在转暖。
从资金流出方向看,中证1000指数净流出较多,华夏、易方达、富国基金旗下的中证1000ETF合并净流出超6个亿,中证500ETF流出4.29亿元,上证50、纳指ETF、科创50ETF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净流出。
行业指数中,短期出现明显反弹的医药ETF、半导体ETF出现了净流出,今年超额收益较多的红利ETF也出现一定程度资金流出,展现了短期资金“落袋为安”的操作思路。
本周净流入172亿元
重仓买入沪深300、科创50两大方向
拉长时间来看,在本周一**汇金公司宣布买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并将在未来继续增持以来,本周股票ETF市场总份额增长209亿份,净流入资金约为172亿元。
作为市场上重要的机构资金,**汇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买入ETF,对增强市场信心的信号强烈,市场影响巨大,也凸显了当前资本市场的配置价值。
汇金出手后,当周沪指从底部的2923点强势收复3000点,目前以3017.78点报收。
作为机构资金风向标,本周股票ETF的资金流向,可能也代表了这一重要机构买手的投资“风向标”,备受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最新数据,本周净流入资金最多的是沪深300ETF,易方达、华泰柏瑞、嘉实、华夏基金等四家公募旗下沪深300ETF净流入资金总额就达155亿元。
科创50指数是另一重要方向,华夏、易方达旗下科创50ETF本周净流入超30亿元,为机构资金增持的另一大方向。
另外,创业板ETF、创业板50ETF合并买入超12亿元,也是资金流入较多的品种。
行业和主题指数中,恒生科技、医疗、证券、创新药、芯片等都是资金买入的方向。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经理表示,汇金增持ETF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当前A股极具投资价值,多个主流宽基指数估值处于近年来低位,而经济景气度和企业盈利在积极转暖,历史上汇金增持往往也在不久时间迎来市场拐点。本周净流入较多的ETF,对我们观察汇金投资布局ETF动向有重要参考作用。
泓德基金也表示,回顾汇金增持历史,增持时点均发生在市场情绪较为低迷的时期中。时隔多年汇金增持四大行和ETF后,市场并不一定即刻迎来反转,但其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依然明确,体现了监管层呵护市场的意图,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而从本周资金流出方向看,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净流出居前,南方、华夏、嘉实旗下中证500ETF净流出合并超48亿元;华夏、易方达、南方、富国、广发旗下中证1000ETF总计流出超52亿元,是宽基指数中净流出的两大方向。
行业或主题指数中,养殖、中国国企、集成电路、酒ETF净流出居前,部分板块短期出现明显涨幅,不排除短期交易型资金“落袋为安”,但对于长期配置型资金而言,当前市场低估位置,仍是战略性配置的较好时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