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涉及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和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

以“共济未来,生机盎然”为主题的2023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下称“产业周”)10月16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开幕。本届产业周将举办近40场同期活动,覆盖上游、中游、下游的“全品类、全链条”。

在开幕活动上,针对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和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上海发布了三大行动方案。

此外,《2023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图谱》和《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两大重磅文件也正式发布。

瞄准合成生物等前沿赛道上海发布重磅行动方案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1993年上海率先将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当前,上海生物医药已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的新兴产业。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创新驱动的道路上持续飞驰。证券时报记者从开幕活动上获悉,2023年上海生物医药创新能力持续领跑,1-8月,上海共获批1类创新药临床批件133件,其中细胞与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批件20件;8个医疗器械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

本届产业周开幕活动上,针对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和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上海发布了三大行动方案,在全国率先打出“先手牌”,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推进合成生物高端生物制造,旨在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新浪潮,把合成生物技术作为上海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上海市促进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发展基因治疗科技创新产业,致力于突破基因治疗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临床研究和转化能力、推动生产工艺进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全面提升上海基因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

《上海市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促进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旨在形成产医融合、数智驱动和开放领先的创新体系,打造一批国内领先乃至国际先进的创新医疗机器人产品。

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Severin Schwan)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上海具备科研机构、临床研究、监管体系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果再加上更优的商业模式和政策框架,上海将如虎添翼,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的高地。

上海代表团首次“出海”中亚

本届产业周还将首次开展海外分会场活动。时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上海组织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20家高校机构、标杆企业代表共同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参加在当地举行的“国际科学与实践大会暨中亚-中国高端生物医药展览会”,随后访问哈萨克斯坦,共同探讨医疗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推进国际生物医药项目合作,促进上海创新药械落地。

“一带一路”医疗器械创新与应用联盟秘书长、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院长程云章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出海”有多个任务:一是上海20多家代表性企业及其产品在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展示;二是和当地几家医学院签署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三是把上海医疗器械创新产品推向中亚国家。

“上海的产品‘出海’到中亚和‘一带一路’国家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的出口产品有三分之一在中亚国家,非常受当地欢迎。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某些品牌的价格是我们的五倍到十倍,我们有价格优势。”程云章表示。

勃林格殷格翰生物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臧雨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创新型公司对于药品产品研发是比较熟悉的,而他们“出海”最大的困难是后续注册。一些企业常常聚焦于国内的法律法规,但缺少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本土创新企业要上市、要‘出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速度。如果他们自己去摸索的话,最终可能会成功”出海“,但失去了速度方面的优势。”臧雨果表示,在经验和加速“出海”上,勃林格殷格翰可以跟本土企业合作并帮助他们。

上海生物医药“热带雨林”生机盎然

证券时报记者从开幕活动上了解到,经过多年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逐步从平面化的“生态圈”,升级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空间链”五链融合的热带雨林般的“生态群”。

在空间链的部分,上海始终承诺,要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在开幕活动上,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上海市加快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根据该计划,今后两年上海全市将开工建设生物医药标准厂房总规模近500万平方米,形成生物医药“孵化-研发-中试-产业化”梯级产业载体新体系,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新高地。

该计划还将支持临港、张江、外高桥等开发主体开展生物医药智造空间建设,找到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制造的“智高点”,为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夯实基础。

在“产业集聚发展与生态服务体系建立”讨论中,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就在现场抛出了一个“难题”:生态汇聚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要如何培育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鲁白从创新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入手,剖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体系建设。他以原创新药为例指出,不同领域跨界合作协同创新带来研究模式、方法、工具的新变化。大学、科研机构、医院、企业等通过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助力从基础研究到转化研究再到应用全过程,打造“产学研医”新生态。

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谢其润表示,创新链要精准对接产业链,注意科研成果快速转化的市场价值。她表示,通过头部创新药企链接全球产学研资源,打造全球视野的国际化平台,探索全球创新靶点,塑造licensein-licenseout(许可引进-许可输出)正循环,正式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对全球前沿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

力推“国际化”全球合作蹄疾步稳

目前,上海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正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连续三年增长量都在千亿以上。在此背景下,本届产业周正是在前两届产业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深化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会客厅。

开幕活动上,“上海市创新药械‘出海’国际合作伙伴启航仪式”举行,阿斯利康、罗氏、礼来、拜耳、勃林格殷格翰、赛诺菲、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泰格医药、艾昆纬等,作为上海生物医药产品出海合作伙伴网络的代表共同发布启航。据悉,此举是上海为本土创新类企业精心打造的一揽子“出海”助力方案中的一环,在研发端引导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在市场端打造服务出海创新格局,助力上海智慧,尽早惠及全球。

在“创新国际化和产业国际化”对话中,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可以用好上海开放创新、人才集聚、临床研究等综合优势,在培育初创企业、推进医疗研发等方面,继续与在沪Big Pharma(大型制药公司)持续深化合作,借助成熟的全球化资源,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百济神州全球总裁、首席运营官吴晓滨表示,打造全球性Big Pharma离不开Firs tinclass(首创新药)和best inclass(同类最优)的创新。在以上海为代表的关键节点城市布局,营造全球化创新生态链,不但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更将深化产业合作,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734516.html
万亿赛道直面资本冷暖 预制菜如何重塑产业“蓝海”?
« 上一篇 2023-10-17
理财笔记财经早餐 10月17日周二
下一篇 » 2023-10-1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