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周,一则悬而未宣的公告,给了公众丰富揣度的空间。全国明星企业、知名白马股和个性鲜明、自带话题体质的董明珠,这些标签让格力电器“低调不起来”,相反,它的一举一动都足以成为舆论中心,更何况是“企业控制权变更”这样的“爆点”。
4月8日,停牌了5个交易日的格力电器公告称,拟通过公开征集受让方的方式协议转让公司部分股权。这则公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在正式结果揭晓前,“谁会来接盘”,这个疑问都会像迷雾一般笼罩在人们心里,而我们需要真正关心的是,控制权变更后,是否更有利于公司治理和公司未来发展?是否能给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创造更大价值?
谁接盘格力?
毫无任何征兆,A股市场知名白马股格力电器在这个愚人节早间突然发布公告,宣布“拟筹划公司控制权变更,公司股票即日起停牌”,初步预计于4月9日复牌。消息让人不知所措。
4月8日收盘后,格力电器的公告如约而至,但也仅是确认股权转让方式、股票9日复牌及其他常规信息披露,而这符合此前市场猜测,但公告没有透露更多其他信息。
那么,谁将接盘?根据此前市场的猜测,由于格力电器在家电行业的领先地位、其董事长董明珠的鲜明个性以及格力电器独特的“国有”状态,都引发各界对其股权变动形式、是否会易主的揣测。这其中包括股权转让多少(有猜测5%,也有说是10%);股权转让给其他国资单位,还是引入非国有资本,改变格力电器的国有控股性质。
不管谁来接盘,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预测,严格来说并不科学,无数关心上市公司成长和动向的A股股民,现在能做的就是静待格力电器方面的“官宣”。“吃瓜”之余,还是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
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是格力集团,后者是珠海市国资委全资控制,也就是说,格力电器最终实控人是珠海市国资委。
从股权结构看,格力电器的股权比较分散,截至2018年三季度,大股东格力集团占公司18.22%的股权,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则占有8.91%,是第二大股东。
图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格力电器前十大股东名单,非流通股东
事实上,格力集团所占格力电器的股份比重一直在降低。
2005年底,格力电器实施先股改再引资。现有管理层保持不变,同时实施MBO方案。但当年,按照监管规定,格力集团在改制一年内不能转让格力电器的股份,一年后转让比例也被限定在5%-10%的范围以内,使得收购最终未能成功。
2006年,格力电器实施股改,这是该公司史上力度最大的股权分置改革。格力集团向公司主要经销商作为股东的河北京海担保投资有限公司转让格力电器10%的股权,使之位列公司第二大股东。这一排名一直维持至今。该次改革措施完成后,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股权比例由58.66%下降至29.74%。
2007年和2009年,格力集团继续实施股权分置改革,向管理层股权激励以及向经销商转让股份。直到所持股权比例为18.22%。
上市22年市值增超76倍
格力电器成立于1991年,初期主要依靠组装生产家用空调。公司于1996年上市,彼时的总市值为37元。
2012年,格力电器进入“董明珠时代”,营收迅速上涨。财务数据显示,2012年格力电器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993.16亿元。
2013年起,格力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已经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
到2018年,格力电器预告实现营业总收入2000亿至2010亿元。人均产值从2012年的91.2万元跃升至2018年的149.6万元。
目前,如今的格力电器,已发展成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业集团,产业覆盖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格力电器旗下的“格力”品牌空调,是中国空调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产品,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在A股市场的市值也水涨船高,截至4月1日,格力电器的总市值为2840亿元,较上市初期的37亿元增长超76倍,复合年化增长率达22%。
董明珠还提出自己第二个任期的目标:2023年格力电器的营收将冲击6000亿元。今年1月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她介绍:今后格力电器将形成空调、生活电器、高端装备和通信设备四大板块。
多元业务如何协调发展?
格力电器的发展壮大,给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董明珠”也成为格力的标签。
但盘点它的产品,大家熟悉的也就只有空调。为了摆脱对空调业的过分依赖,董明珠近年进行大胆高调进军手机、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其中,去年年底格力电器宣布拟斥资30亿元参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事项;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更早,从2016年开始向珠海银隆两次增资,董明珠因此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但董明珠的多元化布局并不被看好,甚至手机业务及后来与银隆的扯皮成为外界的笑柄。
因此,格力电器如何实现多元化增长、如何完善激励机制,将是董明珠新任期内急需化解的两大难题。
这次格力电器筹划控制权变更,不管谁来接盘,接盘后能否为格力带来发展方向的变革;能否激发这家空调巨头的内在机制活力;能否打破原有的束缚,完善激励机制,给予更多市场化的主动权,从而使这些多板块布局的业务协调发展,这些才是市场市场最终关心的问题。
此外,格力电器还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减少对董明珠依赖。三年后本届董事会期满,董明珠就68岁了,不管董明珠退休与否,谁是格力电器的接班人,后董明珠时代格力电器何去何从,都是格力电器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