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结束后的短短4天,又有两家企业主动撤回材料,终止IPO进程。
截至10月11日,自8月27日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消息发布以来,主动撤回材料的企业已经达到33家。
如果将时间前拨至**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7月24日,IPO撤否的企业则达到67家。
从撤否项目所属板块来看,创业板最多为23家,科创板最少为9家,上证主板和深证主板分别为14家和10家,北交所11家。
而从投行撤否情况来看,7月24日-10月11日,撤否项目家数与保荐家数基本成正比。撤否家数在4家及以上的券商共5家,其保荐企业家数均位列行业前七。
从撤否原因来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采访调研发现,主板净利润不足1亿元、创业板净利润不足8000万元、科创板创业板板块属性不足、成立时间仅有数年存在资本堆积嫌疑、身陷诉讼纠纷等,均是企业IPO进程遗憾终止的原因。
根据受访人士分析,当前环境下,企业若想实现沪深主板上市,必须避开上述雷区。如若单纯因为板块属性不足但属于“专精特新”,可以尝试北交所,否则若想上市则需考虑赴港IPO或者等待沪深交易所IPO节奏的放松。
目前,包括十月稻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月稻田”)等在内的多家消费类企业已经推进港股上市进程,浙江捷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众科技”)等在内的多家企业则转道北交所。
67家折戟企业探因
10月8日,拟募资规模高达150亿元的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股份”)主动撤回材料,终止主板上市进程。150亿元的拟募资规模,对于保荐机构中信证券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根据受访保代分析,正大股份折戟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所属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二是业绩下滑,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3.95亿元。
10月10日,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材”)同样撤回材料暂别上市之路,其原计划登陆科创板,近年来净利润稳步增长。上述保代认为,科创属性不足或许是其IPO搁浅的原因所在。
自7月24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截至10月11日,已有67家企业终止IPO进程,其中63家为主动撤回。多位投行保代告诉记者,撤回原因多为企业和保荐机构在监管的窗口指导或反复问询之下“识时务”。
哪些企业IPO更易折戟?
根据受访保代分析,营利情况、行业类别、板块属性强弱、成立年限、是否涉及诉讼等都是重要原因。一些昔日解释后可以过关的因素,IPO节奏收紧之时则容易成为雷区。
首先,净利润与持续营利能力是考核重点。
2022年,主板净利润达8000万元、创业板净利润超6000万元即可冲击上市。如今,在一些保代看来,主板净利润不足1亿元、创业板净利润不足8000万元,基本没有尝试的意义。过去,企业硬科创属性足够强,即使亏损也能上市,如今亏损企业科创板上市几无可能。
比如,沪深主板折戟的江苏汇联活动地板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池州华宇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净利润均不足1亿元,且没有其他明显硬伤。拟登陆科创板的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则因净利润亏损而撤回材料。
与此同时,净利润持续满足最低上市标准,但业绩下滑较为严重的企业也被迫暂缓上市进程。不过,此类企业通常未必及时终止上市,而是被告知等待2023年年报数据出来以后再行考虑。
其次,衣食住等大消费类行业,除非成立时间长、营业收入净利润远超板块底线要求,且为知名度极高的龙头企业,且必须是大行业龙头而非细分行业龙头,否则沪深交易所上市基本无望。
比如,10月10日撤材料的正大股份、9月25日结束上市进程的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更早之前IPO折戟的鲜美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均属于农副食品相关行业。
再者,科创板、创业板对板块属性的要求再度提高,一些过去擦边科创或“三创四新”的企业被迫暂停IPO。9月28日告别创业板的高景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即被视为板块属性不足。
与此同时,成立年限也成为考量因素之一。其关注重点在于,企业成立时间过短存在资本堆积可能,监管更鼓励企业通过自身硬实力做大做强企业以后再行上市,而非在资本的簇拥之下仅仅几年就实现IPO,后者存在上市减持套现的更大可能。
此外,企业合规要求有所提高,如若涉及诉讼、处罚等上市之路更易中断。9月18日科创板夭折的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于今年5月、8月被恩捷股份起诉共计7项专利侵权。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保代们看来,尽管沪深交易所上市要求有所提高,但目前IPO并未停摆。业绩优异、质地优良、板块定位契合度高的企业,上市速度可能放缓,但仍然存在较大成功IPO的希望。
撤否潮下的转型
67家企业终止IPO进程,哪些券商投行撤否项目更多?
根据Wind,撤否家数与保荐家数基本平衡。7月24日-10月11日,撤回家数最多的为中信证券,撤回7家,不过其保荐家数同样为行业第一,期间为81家企业提供保荐服务。
撤否家数紧随其后的为6家的中信建投和民生证券,保荐家数分别为64家和42家,位列行业第二和第七。
华泰联合证券撤回家数为5家,保荐家数以48家排在行业第五。
国泰君安撤回家数为4家,保荐家数为49家,分别位列券业第五和第四。
保荐家数在40家以上,撤否家数最少的为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均只有2家撤回,其保荐家数为53家和43家。
从撤否率来看,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表现最优,仅为3.77%和4.65%。除此以外,撤否率在7%以内的券商还有4家,为国金证券(5.71%)、广发证券(5.88%)、开源证券(6.25%)和东方证券(6.67%)。
其他保荐家数在15家及以上的券商投行,撤否率同样不高,仅有华泰联合证券(10.42%)、民生证券(14.29%)、长江证券(15.79%)三家超10%。
事实上,撤否率较高的券商保荐家数普遍较少。数据显示,撤否率超50%的券商共有7家,保荐家数均在4家以内。其中,华龙证券和华兴证券最高为100%,其仅保荐1家企业上市且被撤回。
值得注意的是,在受访人士看来,当前的撤否情况需要特别看待,不能将撤否家数或撤否率与券商投行执业质量简单挂钩。
“不同时期撤材料原因有所差异,撤材料数据的意义需要区别看待。在昔日现场检查‘一查就撤’的情况下,撤否率高意味着投行存在帮助企业‘带病闯关’的风险。而目前项目撤单原因,大多为特殊时期上市标准变动所致,不能将责任单纯归咎于投行。”受访人士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荐项目的科技属性,是影响冲刺科创板的企业是否需要撤回材料、能否顺利IPO的重要因素。在10月11日举办的2023科创大会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华平表示,“当前,新一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速度持续攀升。下一步,证监会将适时出台资本市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各板块对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形成高水平创新主体,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对此,有投行保代表示,后续科创类企业的上市速度有望加快。一方面,科创板可能会针对硬科技企业制定更为灵活的上市标准;另一方面,致力于服务“专精特新”、上市节奏目前不降反增的北交所,有望成为承接更多科技类企业上市的沃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