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0日,首批10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交易,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今天,全面注册制落地迎来半年节点。
半年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188家,首发募集资金2483.12亿元,融资便利性提高;A股市场机构化程度加深,其中二季度证券机构、养老金、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均实现环比正增长;67家公司被立案调查,“零容忍”执法震慑不断强化。
展望未来,专家认为,在“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预期下,注册制各项配套制度将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融资渠道更加通畅,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也将持续加大,投资端等改革或迎来“加速度”,重点构建“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新股发行包容性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全面注册制改革首批企业上市以来,A股新增上市公司188家,首发募集资金2483.12亿元。其中,50家科创板公司募集资金1207.4亿元,80家创业板公司募资835亿元,两大板块占据募集资金总额超八成。分行业板块看,高科技板块IPO融资额乘势而上。信息技术、材料、医疗保健等行业募资额排名居前。
“全面注册制实施以来,主板上市更具包容性,A股的市场化程度和IPO的审核及发行效率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普华永道中国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
受益于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包容性提升,今年以来,科创板新上市近10家未盈利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已有格灵深瞳等多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首次实现盈利。
实施注册制不等同于放松要求。近期,IPO和再融资的募资额、数量相比去年均出现放缓,严监管下的企业撤回IPO申请数量有所增加。数据显示,4月10日以来,共有107家拟IPO公司撤回申请,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一方面,证监会坚持‘申报即担责’原则,严惩‘带病闯关’,并加强对交易所审核工作的监督和考核,不断督促交易所提升审核质量,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责任;另一方面,近期IPO数量减少也与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有关。”有投行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市场机构化程度加深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措施陆续落地,包括公私募基金、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在内的专业机构投资力量不断壮大,A股机构化程度加深,注册制下的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华西证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证券机构、养老金、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均实现环比正增长。专业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持有的流通股市值占比最高,二季度为7.82%。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积极买入A股资产。
“全面注册制落地以来,上市条件和交易制度的变化以及上市公司数量增多和退市常态化均对投资者提出更高要求,个人投资者理财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促进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和专业化趋势转变。随着机构化程度提升,市场定价能力也有望进一步提高,增加A股资产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
随着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序幕拉开,“投资端”“交易端”等增量政策推出有望加速长期资金入市,并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机构化。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证监会目前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系统工程,初步形成了“1 N X”的政策框架。其中一个“N”——即制定实施“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行动方案”,重点是持之以恒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着力提升专业能力,推进行业费率改革,进一步增进投资者的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引导各类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同时全面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营造各类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引入更多源头活水。
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
围绕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后的市场秩序和生态塑造,证监会持续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的措施更加有力。
在中端,证监会不断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深入实施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减持制度,深入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督促和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治理、诚信经营、做优做强。
在后端,证监会聚焦监管主责主业,保持“零容忍”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严惩违法乱象。
数据显示,自4月10日以来,67家公司被立案调查,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ST华铁、东方园林、*ST日海等近10家上市公司均于7月12日收到立案告知书,释放出执法震慑力进一步强化的信号。
市场预期,放管结合是注册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未来从严监管只会加强、不会放松。
监管部门:注册制绝不是“放任不管” 对违法违规露头就打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