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风波之后,已停产7个月的广汽三菱又传出新消息。
日前,据日经新闻报道,三菱汽车决定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主要原因是电动汽车的普及和中国本土品牌崛起使其在华销量持续低迷。目前,三菱汽车已经开始与在中国的合作公司广汽集团就最终退出进行谈判。
针对此事,三菱公关部门负责人井上彻二在彭博社的报道中回应称,该报道不是公司正式发布的消息,“还在继续与股东对话,还没有做任何决定。”
同时,有媒体跟进报道称,广汽埃安将接手广汽三菱的长沙工厂,并将其改造成为广汽埃安的第三工厂,年产能为20万辆。
针对上述传闻,《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涉及的各方进行求证,但截至发稿均未获回复。
今年以来,广汽埃安品牌持续发力,销量增长迅猛,到2025年,该品牌计划实现百万辆的产销目标。数据显示,今年9月,广汽埃安月销量首次突破5万辆;今年前三季度,埃安累计销量已经超过35万辆。随着广汽埃安销量攀升,扩大产能也成为其重要工作。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三菱汽车退出中国市场,更有利于三菱汽车和广汽集团双方摆脱劣质资产。广汽埃安接盘长沙工厂,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多次陷入“退市”传闻
尽管还未官宣,但广汽三菱退市的传闻由来已久。
今年4月,三菱汽车宣布,在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的合并财报中计入了121亿日元(约合6.27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外费用和105亿日元(约合5.44亿元人民币)的特别损失。由于新欧蓝德在内的车型销量低迷,三菱汽车停止在中国当地的新车生产,并计入相关损失。
彼时,三菱汽车方面称,从3月8日到5月的3个月内,三菱汽车在湖南长沙的工厂停产新车,部分零部件继续生产,后续将根据库存和销售环境进行调整,预计6月重启新车生产。
今年5月,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在日本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澄清称,公司没有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尽管“在华面临困难”,长沙工厂将按计划于6月重启生产。
但长沙工厂不但没能如期重启,广汽三菱还等来了停产裁员的消息。
今年7月,一则《致广汽三菱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以下简称广汽三菱公开信)引发外界关注。广汽三菱公开信显示,广汽三菱目前的产品受市场转型的影响,销售远未达预期,公司经营陷入困境。在行业变革的大环境下,广汽三菱经营层和股东方经过慎重讨论,公司于6月份正式进入临时停产阶段。与此同时,广汽三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
据悉,广汽三菱已经公布员工安置方案,在公司方面由人事部门率头,各部门协同处理员工的诉求,推进安置方案的落实。公开数据显示,广汽三菱2022年的员工人数为2698人。
“目前,广汽三菱的股东三方正尽全力推动企业的纾困转型工作。广汽三菱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进行人员结构的优化,并尽最大努力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广汽集团相关负责人曾向记者回应称。
在华失意,转战东南亚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三菱成立于2012年,由广汽集团和三菱汽车各持股50%。2016年,广汽三菱国产第三代欧蓝德,取得不错的市场销量。数据显示,2017~2019三年间,广汽三菱迎来“高光时刻”,年销量分别为11.73万辆、14.4万辆、13.3万辆。
自2020年起,广汽三菱销量急转直下。官方数据显示,2020~2022年,广汽三菱销量分别为7.5万辆、6.6万辆、3.36万辆,同比分别下滑43.62%、11.99%和49.13%。
广汽三菱官网显示,目前该品牌旗下共有4款在售车型,燃油车包括全新欧蓝德、新劲炫、奕歌,以及进口车L200,新能源车型则只有一款阿图柯。其中,欧蓝德长期以来都是广汽三菱的主力产品,但广汽三菱过于倚重单一产品也带来了积弱难题。
同时,主力产品欧蓝德不断陷入质量风波,也加剧了广汽三菱的销量下滑态势。此前,广汽三菱曾发起召回,涉及车型包括2021年11月4日至2022年9月29日期间生产的部分欧蓝德汽车,共计1064辆;2017年8月1日至2022年8月2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欧蓝德汽车,共计55辆。
进入2023年,国内车市“内卷”加剧,电动化产品攻势强劲,广汽三菱面临的境遇更加窘迫。数据显示,今年6月,广汽三菱销量仅326辆,上半年累计销量1.20万辆。自今年4月起,广汽集团连续三个月的产销快报中未单独披露广汽三菱相关数据,后者与日野、合创等合资品牌共同归入“其他”类目。
在中国市场积重难返,三菱汽车将目光转向东南亚,计划在印尼生产小型纯电动车。据路透社7月消息,印尼经济统筹部部长艾尔朗加·哈塔托表示,三菱汽车2022年至2025年间在印尼投资总额将达到10万亿印尼盾(约合6.67亿美元)。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