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港股收盘后阿里巴巴发布了第四季度财报及2023财年全年业绩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阿里的财年并非自然年,而是每年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所以本次财报就是阿里2023财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从4月1日开始阿进入2024年财年。
阿里的2023财年经营情况可以用平稳过渡来形容,业绩有所恢复但增速只能算一般。2023财年中阿里巴巴实现营业收入8687亿元,同比上涨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725亿元,同比上涨17%。
收入上涨比例不高但净利润看着还不错,其实不然,17%的增幅中有不少是投资的金融资产市价上涨贡献的,与阿里主营业务关系不大。
财报里的其它财务数据不做过多解读,网上类似的内容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看。总的来说阿里2023财年处于恢复之中,这与全球经济环境有关,美联储连续大幅度加息导致这年头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撑下去等待经济繁荣是唯一的选择。
国内电商领域的另一大巨头京东目前拥有5家上市公司,除了整体上市的京东集团外还有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以及收购而来并表的达达和德邦物流。此外,京东已经宣布将要分拆京东产发和京东工业独立在港交所上市。
完成上市后京东系上市公司的数量将提升至7家。
作为业务涵盖范围远大于京东的阿里,旗下上市公司数量还不及京东,这也许是阿里加快分拆亿业务单元单独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市场传出过多则阿里旗下公司单独分拆上市的消息,涉及菜鸟、阿里云、盒马等。消息传出后阿里内部基本上采取了不予置评的态度,年报披露后我们发现之前的传闻几乎全中,年报中与上市融资有关的内容涉及阿里巴巴六大业务集团中的四个,具体如下。
1.智能云集团分拆,谋求独立上市
云业务是阿里的朝阳业务,12个月内将实现智能云集团的完全分拆,寻求成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
2.菜鸟集团、盒马独立上市
菜鸟是阿里集团的物流业务,原本并没有分拆独立上市,财报披露董事会已经批准菜鸟集团执行上市流程,预计未来12个月至18个月完成上市。
盒马生鲜是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重要品牌,归属于本地生活集团,也是前期传言将要独立上市的业务主体,年报确认了这点,预计未来6个月至12个月完成上市,这意味着盒马将会是最先完成单独上市的业务。
3.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对外融资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个准备上市的主体外阿里六大也集团中的国家数字商业集团也有自己的融资计划,不同的是国家数字商业集团暂时不准备独立上市,预计将引入战略投资资金,扩股增资,引入第三方私募股权基金。
这么一来未来阿里系至少多出三家上市公司,如果随着业务的发展国家数字商业集团也有上市计划的话,那么增加的上市公司数量将增至四家。
此前,阿里巴巴宣布了重大组织架构调整,“1 6 N”架构落地后阿里巴巴母公司作为投资控股平台,旗下所有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每一板块为独立集团,拥有各自的董事长与CEO,独立运营。
很多人未能正确认识阿里组织架构调整的意义,以为只是重新规划业务而已,实则没那么简单,本次组织架构的关键在于“独立”二字。
原先的阿里虽也有业务板块划分但更注重“团结一致”,集团内各业务板块共享各类资源,赚钱的业务贴补亏损的业务,老业务扶持新业务,长此以往让亏损和被扶持的业务失去了紧迫感甚至引发了“大公司病”。独立集团化相当于化整为零,单独考核,要活下去、活得好就得靠自己,没有“靠山”了,促使竞争意识的加强。
财报数据也体现了这一点。
年报显示2023年财年里的六大业务板块只有中国商业的经营利润为正,实现了1722亿元,剩下的5大业务均为亏损,其中亏损金额最多的是本地生活,一年亏损233亿元,国际商业亏损84.3亿元,云业务亏损51.5亿元。
亏损意味着现金流的减少,独立运营后哪来的资金继续“烧”呢?除了银行借款外更多需要引入权益资金,私募融资或独立上市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资金就是企业运营的粮草,没钱别说拓展业务了连最基本的持续经营都维持不下去。
独立经营后各业务集团自己搞钱,筹集来资金后需要面对战投股东及公众股东,面对的压力更大,不像以前,钱反正是集团给的,即使有考核也无法和外部压力相提并论,市场会倒逼业务集团更重注重运营和资金使用的效率。新模式一看就出自于财务出身的阿里巴巴现任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之手。
阿里的各项业务领域均有强大的对手,电商领域有京东和拼多多,本地生活服务领域有美团,智能云领域有腾讯、百度、华为、三大运营商,物流领域有顺丰和京东,各个赛道的内卷均十分严重。变革是为了适应环境,应对竞争,而业务集团独立融资(上市)是为独立运营提供资金保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阿里的老本虽多但不增长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张勇意识到了这点并踏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