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6月14日电 (吴晓薇)美东时间周一,美股三大指数低开低走。道指狂泻近900点,跌幅达2.79%;标普500指数大跌3.88%,较52周内的新高累计跌幅超21%,跌入熊市;纳指暴跌4.68%,从52周新高跌超33%,关键美债收益率再度出现了倒挂。
Wind截图
欧洲三大股指全线收跌。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1.53%,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跌2.67%,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跌2.43%。
此外,截至14日11:30,亚太主要股市也全线下跌,日经225指数跌1.86%,报26486.1点;韩国综合指数跌1.02%,报2478.92点;新西兰NZX50指数跌2.94%,报10603.72点;澳洲标普200指数跌4.75%,报6602.7点。
方正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燕翔指出,本轮美股大跌的原因非常清晰,即出现了非常不利的宏观场景组合:通货膨胀大幅上行与经济增长持续下行。持续上行的通货膨胀使得美联储加息压力越来越大,本轮加息的终点利率预期已经从年初的2.25%左右上升至目前的3.25%至4.0%。而且不只是美国,欧洲央行11年来也首次宣布加息。与此同时,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心也越来越升温。
当前美国的通胀率仍在飙升。据最新数据显示,美国5月的Cpi同比上升8.6%,再刷40年新高。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巴克莱、摩根大通等先后喊出,预计美联储本周加息75个基点。
中金固收指出,昨夜美国股市再现惊险一幕,跌幅较上周五扩大,尤其纳斯达克跌幅较大,本质上是因为美国5月份通胀数据出来之后,市场预期美联储需要悬崖勒马,加快加息的幅度,6月份议息会议上加息75bp可能变成基准情形,而不是此前预期的50bp,年末基准利率可能会上升到3%甚至更高,甚至一些预期认为可能上升到3.5%-4.0%。
中金固收指出,在这种加息预期强化的背景下,美债利率加速上升,2年期美国国债在上周五突破3%关口后,昨夜上升到3.36%,10年美国国债上升到3.37%,曲线再度平坦,甚至在5-10年期这段继续倒挂,5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接近3.5%。美元指数也一举突破105关口,最高摸到105.22。虽然很多波动幅度,绝对水平都在创造历史,但本源于美国通胀的水平和上升速度也是创造历史。在这种历史比较罕见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需要保持想象力,没有什么是绝对不可能。
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如果经济出现收缩,美股将迎来一场巨型风暴。高盛预计,2023年每股收益下降至225美元,逼近衰退情景中的中值200美元,14倍的市盈率将使标普500指数下降至3150点,这意味着,该指数还将继续下跌16%。
华泰证券研究所林晓明团队提到,截至2021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近30万亿美元,5月份通胀数据续创近40年新高,利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期向下,当前已处于极低水平。这意味着美联储和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施展空间都极为有限,难以采取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的宽货币、降利率等操作来支撑美股。美股上周继续重挫且盘面尚无企稳迹象,美股或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应注意提防其进一步下跌甚至波及全球其他股市表现。
平安首经钟正生团队认为,尽管缩表初期市场流动性或许不会受到过大扰动,但资产价格仍然可能出现巨大波动。自5月初美联储议息会议宣布即将开启缩表以来,10年美债收益率一度上行至3%以上,尤其是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从5月4日的0.07%蹿升至5月10日的0.34%(而3月1日10年期美债实际利率仅为-0.90%),即体现了市场在进一步计入缩表的影响。同期,美元指数在103以上高位震荡,导致多数非美货币汇率急跌。美股也出现了明显回调,标普500指数跌至4000这一关键点位之下。因此,从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来看,美联储缩表的冲击依然不可小觑。
燕翔表示,从美股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三个机制:一是短期悲观情绪传染,这个现在看已经影响不大。二是美国持续加息掣肘国内利率进一步下行。三是股市下跌进而美国经济衰退拖累全球经济。
李大霄指出,美股崩盘,对全球股市影响不容忽视,A股亦面临真正的考验。预计A股能够接受挑战,顶住压力。虽然美联储动向影响全球,但是我国货币政策与美并不同步,在美联储强力收缩的大环境下,我国货币政策仍然处于宽松阶段,以应对美联储过度收缩造成的影响。
李大霄还提到,综合来看,美股大幅下跌进入熊市,对全球市场影响巨大,要说A股一点都不受影响也是不客观的,但跌幅小一点,影响弱一点,相对顽强一点是可以期待的。毕竟自4月27日以来,市场趋势已经发生了改变,投资者恐慌情绪已经开始缓解。稳定股市的政策力度也越来越大,毕竟A股的政策因素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14日,A股三大指数全线低开,沪指一度跌破3200点。截至午盘,沪指跌1.6%,报3203.62点;深成指跌2.72%,报11672.73点;创指跌3.26%,报2463.59点。半导体、光伏、锂电、军工、汽车、互联网板块纷纷回撤。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