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主动作为,正取得积极进展。
工业母机攻关:
扩大“高端五轴加工中心”产能
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离不开工业母机的高端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常委、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胡成中表示:“国内高端机床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6%,制约了我国精密制造产业产能的发展。”
他解释说,目前,数控系统主要被西门子等企业控制;传动部件主要由NSK、银泰、THK等公司掌握。进口零部件定价较高,增加了我国机床企业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开发产品及拓展客户群体的积极性;也降低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针对机床行业的发展瓶颈问题,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加大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
“打破工业母机‘卡脖子’问题,除了政策支持和引导外,更需行业龙头企业实现研发突破,加强协同创新。另外,还需要金融支持。”王铁山称。
目前,高端数控机床仍是我国机床工具产业的薄弱一环,进口依赖性较强。国内能够自主研制和生产高端五轴加工中心的企业极为稀少,上市公司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简称“秦川机床”)是其中之一。
“高端五轴加工中心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但目前公司的产能有限。”李静表示,公司募投的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2022年3月30日开工建设,目前正在全力推进,项目建成后,这方面的制造能力将进一步强化,以满足市场批量化需求。同时,公司继续推进“04专项”科研成果的产品化、市场化进程,为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进口替代,解决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化做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峰建议,为支持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政府应大幅降低这类企业的税负,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释放企业自主研制潜能。
高端芯片攻关:
大力强化研发力量和产能蓄势
如果说,高端工业母机是制造业升级的硬件实力基础,那么高端芯片则是制造业必需的“大脑部件”。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表示,芯片产业是技术密集度极高的“硬科技”产业。因此,国家应集中力量,打造领军型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增芯片企业约有8442家,2020年新增2.31万家,2021年新增4.74万家,资金投入超过万亿元。但是,大量企业并没有相关研发能力。此后,经过市场自然淘汰,部分芯片企业消失,一些优质芯片企业则得到较快发展。
目前,我国28nm芯片、90nm技术陆续获得突破,中芯国际等企业崛起,相关生产线在天津、南京、上海等地陆续扩产。
中信证券研报称,中芯国际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晶圆代工厂商,快速扩产受益国产替代。中芯国际耕耘晶圆代工22年,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晶圆代工厂。公司12英寸及8英寸晶圆产能均为国内第一,技术横跨0.35um至14nm,国内覆盖最全先进及成熟制程。
不过,目前3nm等精密制程的技术仍未实现突破,芯片进口率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进口芯片达到5384亿颗,且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3年进口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
相关芯片类上市公司已在积极加大研发投入。以中芯国际为例,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22.94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18.4%。
Wind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与芯片研发生产相关的公司有147家。“芯片产业回报周期长,并且需要持续的高投入,这些公司要充分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大研发力度。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屈放表示,像中芯国际是我国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规模最大、跨国经营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集团,在当前芯片进口受限、国内需求巨大的环境下,需要加大对这类企业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旗下飞腾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建议,应从政策层面推动建设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核壳型”芯片产业生态,扶持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芯片产业“壳”,构建抗冲击力强、可持续发展型的全链条芯片产业生态。
“目前政策面已非常重视芯片产业发展,不仅在资金和政策上支持,而且鼓励国企民企一同努力。相信我国芯片行业能迎头赶上。”屈放如是说。
国产大飞机攻关:
生产和市场已打开新局面
近年来,随着一些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中国制造业在多个领域收获满满,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立足之地。
其中,国产大飞机C919作为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已成为一张亮丽的中国制造新名片。去年12月份,全球首架C919干线客机正式交付首发客户中国东航。
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型号总设计师唐长红介绍,国产大飞机家族在不断壮大。“运-20飞机的研制,5年实现首飞、8年交付使用,创造了中国奇迹,基因密码就在于自立自强、自主创新。”
值得注意的是,C919立项之初,预期国产化率仅有10%左右。近十年来,通过技术突破与产品国产化,大飞机国产化率已达到约60%。这离不开相关上市公司在研发方面的不断投入和技术上的不断升级。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大飞机板块中的77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合计781.35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底,C919大型客机已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架订单;ARJ21新支线飞机共获得25家客户690架订单,累计交付9家国内外客户、共100架机,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近600万人次,运营航线316条,通航城市118座。
业内人士指出,这标志着我国民用飞机制造业步入正轨,也表明我国打破了西方国家在大飞机制造领域的垄断地位。接下来,中国将介入切分全球民用航空“蛋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