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这些年的疯狂囤参也给这家公司带来了致命的“危机”。如今,手握大量人参库存的*ST紫鑫不知能否成功重整。
锁定退市
6月9日,*ST紫鑫开盘一字跌停,报收0.45元/股,这是其连续第26个交易日跌停。在此之前,*ST紫鑫股票收盘价已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
*ST紫鑫股价日K走势图。
从股价来看,即使*ST紫鑫后续4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
*ST紫鑫也表示,后续触及交易类退市,深交所将在规定期限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疯狂囤参
作为一家上市16年的医药企业,*ST紫鑫也曾经历过辉煌。2008年,公司股价一度达到56.77元。
为何这样一家老牌药企会沦落到退市的局面?这就需要从公司原实控人郭春生讲起。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1971年出生的郭春生,1998年创建通化紫金药业有限公司,2001年企业变更为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紫鑫药业在A股成功上市。
2007年上市之初,紫鑫药业以活血通脉片、醒脑再造胶囊等中成药为主要产品,业绩不温不火,公司迎来“历史性机遇”则是在三年之后。
2010年,吉林省政府开始实施振兴人参产业工程。紫鑫药业在郭春生的带领下,大举进入人参领域,开始了疯狂采购。当时有报道称,2010年,吉林省年产鲜参2万吨,仅紫鑫药业一家就采购了当年吉林省人参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在此期间,郭春生的财富也迅速增加。在福布斯2011最佳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他作为吉林地区惟一上榜CEO,名列第25位。
2012年1月,郭春生选择提交辞呈,称病辞去董事长及总经理的职务。但辞职并不意味着放权,作为紫鑫药业大股东的敦化市康平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曾被扒出与郭春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郭春生退到幕后,紫鑫药业的“囤参”之路并没有终止。同时,其一方面大肆举债收购人参,一方面“惜售”致现金流锐减的行为,不仅致使公司业绩下滑,还遭到市场质疑。
不过,在紫鑫药业此番操作下,人参市场价由此上涨,也算是达到了紫鑫药业的目的。当时,紫鑫药业董事长曹恩辉曾透露,公司累计耗资10亿元以上,推动人参价格稳步上升。
债务缠身
2017年、2018年,靠着人参系列产品的收入,紫鑫药业的业绩曾大幅回暖。但2020年之后,紫鑫药业的业绩又急转直下,连续三年处于亏损之中。
这种亏损态势延续到今年第一季度,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07亿元。
除了深陷业绩亏损,已“披星戴帽”的紫鑫药业本身也负债累累,年审会计师甚至对其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ST紫鑫累计欠付职工薪酬8977.38万元。此外,还欠付各项税金及滞纳金9501.07万元,逾期长短期借款(本息合计)22.37亿元且已因不能偿付到期银行借款而被相关债务人起诉,非受限银行存款余额为343.71万元,被查封固定资产净额5.16亿元。
虽然连员工的工资都付不起,但*ST紫鑫并没有停止“囤货”之路。
即使是在2021年资金极度紧张甚至可能导致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下,*ST紫鑫仍采用预付款受让林下参7.51亿元。这一点令年审会计师都费解。
不过,这些人参并没有卖出去给员工发工资。财报显示,2022年,人参系列产品销售量276.42公斤,较2021年断崖式下滑。
对此,*ST紫鑫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表示,近年,由于受行业政策、同业竞争、经济环境及公司资金紧张、金融机构等债权人冻结账户扣压资产等综合因素影响,造成中成药及人参产品的市场推广、客户维护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资金紧张不能按时支付工资、原材料采购款、生产销售过程中的必要费用等,使正常生产受到影响,不能按时供货、企业信誉受损,导致报告期产销大幅下滑。
“高库存”下,截至2022年末,*ST紫鑫存货账面价值75.77亿元,其中消耗性生物资产价值为60.17亿元。
截图自*ST紫鑫2022年年报。
据媒体报道,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吉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上,*ST紫鑫相关负责人还在回复投资者“公司库存林下参价值多少钱”的提问时表示:“公司林下参价值60亿元。”
而这60亿元的人参价值也有所“存疑”。年审会计师指出,*ST紫鑫于2022年期末对存货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进行了对应市场询价,同时采用样本参照方式,以其他交易目的的三个地块评估值作为公允价值样本,而非全面评估,这种测试方法具有可选择性倾向及不完整性。
债务累累下,*ST紫鑫已启动重整程序,其和“背后的男人”均被立案。*ST紫鑫1月份公告显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ST紫鑫及公司原实际控制人郭春生立案。
据媒体报道,郭春生的野心是发展人参食品产业,而大量囤积人参则是为了储备原料。他曾坦言,“想搏一把,成功了就会扭转整个中国的人参产业”。
但这一把,或许是输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