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不再以及基金持有人赎回的背景下,部分基金公司猛然发现“韭菜竟是我自己”。
在基金赎回潮中,一些基金公司成为最后的站岗者。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有头部公募发布的清盘提示公告显示,散户几乎提前半年即已全线跑路,基金公司在即将清盘的基金产品中所占份额比例竟高达96%,这意味着基金公司在该产品上不仅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实际上主要来源于自己,同时还面临着基金净值损失。此外,部分基金产品的清盘还导致基金经理成为寻求待业的光杆司令,季报中对下半年的股票操作也只能停留在想法上。
公募自己成为“接盘侠”
当公募基金公司开始感受扮演“韭菜”的角色,可能更为苦涩。
华南地区一家超大型公募发布公告称,旗下一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可能面临清盘。该公告显示,根据基金合同的有关规定,该只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合同应当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该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2年10月27日,截至2023年8月24日,本基金资产净值已连续45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次新基金产品运作不满一年,即面临清盘,不仅是唯一的尴尬,对该公募而言,“韭菜竟是我自己”或是更难接受的问题,这意味着,该产品产生的管理费收益主要来自于基金公司自己,所面临的净值损失也由该基金公司承受。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根据该只基金在8月31日披露的半年度报告,该只基金产品所在的公募巨头总计持有5000万份的基金份额,且基金公司所持有的上述份额占到该基金产品总份额的96.43%,而散户和其他基金持有人所占比例不足5%,表明华南地区的这家超大型公募,几乎是这只即将清盘的基金的唯一出资人。
双重损失令基金倒贴惨重
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公募须从基金持有人所出资金里获得管理费收入,没有任何一家基金公司愿意成为一只基金的主要出资人。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根据该只基金产品发布的定期报告显示,截至去年末,上述头部公募所持5000万基金份额当时仅占基金总份额的23.55%,而散户和其他资金持有的基金份额比例高达76.45%。但随着A股市场弱势局面的逐步强化,该只基金的散户持有人持续赎回基金份额,导致原本散户占比高达76.45%的次新产品,最终随着散户份额的消失,使得坚守在该产品的投资人最终几乎只剩下公募自身,使该产品无奈成为基金公司的独角戏。
独角戏意味着,上述基金公司可能面临着“双重损失”,根据基金公司披露的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产品运作的11个月中,仅有三个月的时间所赚取的管理费收入主要来自散户投资者,当时散户和其他资金占比高达76.45%。而之后的八个月时间内,该基金公司自己所出资金成为该产品的核心出资人,占比高达96.43%,也意味着该基金公司在该产品上所收取的管理费收入,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与此同时,由于该基金公司所出资金购买份额,大致在基金净值1元左右进入,截至目前该基金产品的累计亏损约9%,这意味着该基金公司在基金净值收益上也面临损失。考虑到基金公司在基金产品设计、基金发行以及基金管理上都有不小的运营成本,若该只产品清盘,则该基金公司在这只产品上不仅分文未赚,或将倒贴不小的成本。
清盘潮中涌现基金“光杆司令”
在A股市场持续阴跌背景下,基金持有人赎回离场导致基金缩水已成为基金清盘的核心因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中旬,今年以来的基金产品清盘数量已超150只,其中与股票市场走势密切相关的权益类基金产品成为清盘的主力军,其中老牌头部公募基金在清盘基金产品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有部分头部公募一年清盘基金数量达到9只,这也显示出当市场的弱势局面超乎想象之际,头部公募背后的股东背景、渠道优势和资金实力,也难以应付如此之多的基金产品缩水乃至最后达到清盘线的局面。
“以前基金产品是走量的策略,尽可能地发行更多的基金产品,现在市场越来越重视质量,清盘也是一种市场的选择和优胜劣汰。”深圳地区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告诉券商中国记者,许多迷你基金的运营成本不小,而业绩短时间难有好转,也意味着这些迷你基金再回到最初的规模难度较大,清盘此类基金产品有利于公募基金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产品上。
清盘对公募基金而言或是一种减负的策略,但对许多年轻的基金经理而言,清盘也意味着将面临无基可管后的“二次择业”。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深圳地区一家基金公司日前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旗下一只港股主题基金在净值腰斩只剩下0.5元,同时基金规模大幅缩水后,已自动触发基金清盘规则,该港股主题基金的基金合同正式终止。
上述基金合同终止,使得该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出现无基可管的局面,且是首次担任基金经理即面临产品清盘的尴尬局面。根据该基金披露的信息显示,上述港股主题基金经理在2022年7月正式成为一名公募基金经理,期间管理产品仅有一只,今年8月28日该产品正式终止,由于该基金公司未发布新产品任免基金经理的决定,上述管理0只产品的基金经理也被迫处于待业状态,而上述基金经理在二季度报告中谈及该产品下半年股票策略,也变成一种操作上的奢望。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