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PMI已出炉,如何看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分化现象?总需求如何扩大?看看大V怎么说
【宏观慧眼】
- 再议地方债 -
城投市场的实质性风险通常小于舆论宣传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城投市场的实质性风险通常小于舆论宣传。2023年5月以来,市场上对于地方债务问题的讨论愈发热烈,不必要的担忧情绪开始蔓延,然而从地区估值的角度看,大部分地区不同等级城投债估值较5月初仍有不同幅度下行,整体风险可控。无独有偶,在2022年城投市场的点状舆情冲击下,部分市场热议地区的地域利差也未受舆情影响而明显抬升。城投市场的实质性风险通常小于舆论宣传,因此更需理性对待城投舆情,辩证看待债务问题。
建议给予困难省份一定的“托底”支持
李迅雷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由于专项债增速过快,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远远跟不上专项债增速,导致地方债务余额大幅增长。这种债务增长模式已经超出了地方政府的可承受范围。今后势必会抑制地方债务的快速增长。今后不太可能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政策,经济增速将更加接近于没有刺激下的潜在增速。
当前迫切需要增强城投债权人的持有信心,首先要确保城投债不违约。**提出“谁家的孩子谁家抱”,意味着对地方债不兜底,但建议给予困难省份一定的“托底”支持,即在政策上大力度支持地方政府“化债”,如帮助地方政府(如城投公司的借新还旧)降低债务成本、拉长债务期限(非债券类债务展期,如遵义道桥实践银行贷款展期),通过政策性银行或商业银行的低息资金来降低债务成本,让债务更加容易滚续。
地方债问题要“先自救后他救,先救急后救穷”
赵建 西京研究院院长
金融问题非同一般,要区分好优先次序,将本就有限的公共信用资源用到刀刃上。一般来说,要遵循 “先自救后他救,先救急后救穷” 的有序原则。先自救,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实在没人抱还得上一级认领抱走。先救急,就是对要发生偿付危机而且会影响到大局的区域,进行果断救助。但是不能 “救穷”,以免造成债务上“养老赖” 的问题,形成更大的道德风险和地方政府失信。
- 5月PMI,怎么看 -
降息成为可选项,制造业弱需求凸显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延续“制造业收缩vs服务业扩张”,但环比动能均有下降。服务业,以接触性行业和数字经济为主要带动,地产和金融行业收缩。在“五一”节日效应带动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而资本市场服务、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收缩区间,行业景气水平下降。
PMI为何持续回落?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5月PMI数据延续回落,反映出工业和服务业的分化。在固定资产投资降速、商品消费需求不足、外需回落风险增大的背景下,制造业需求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端的扩张。消费服务业在疫情防控平稳转换后迎来“报复式”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增速放缓、出口仍未见底以及消费复苏遇到瓶颈都是工业需求的不利因素,如果接下来没有持续的需求刺激,工业表现或许会有进一步变差的可能。
- 下半年,开始展望 -
“类通缩” 现象已经较为明显,经济的下行压力已然远超市场预期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从统计局披露的 Cpi 数据看,其表现和课本中的通缩定义并不同(两个月以上出现物价负增长、货币供给出现减少等),但反映出的需求不足与潜在供给过剩已经比较明显,且并不排除在年内会出现一段时间周期的 Cpi 同比负增长。结合已经凸显的就业问题,我们认为当前经济下行态势已经通过 “类通缩” 体现得较为明显,且失业情况也致使经济下行问题必须要得到重视。
公共部门应果断站出来弥补总需求不足
李宗光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私人部门休养生息阶段,公共部门应果断站出来弥补总需求不足。疫情对居民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冲击巨大,修复需要时间。但修复并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修复过程中伴随着需求收缩,如果公共部门不站出来填补,甚至也采取激进措施“去杠杆”,那么总需求就会持续下降,去杠杆将会进入一个“丑陋的”、“不可持续的”阶段,通缩风险或大幅上升。
这个阶段,正确的做法是,公共部门应该主动站出来承担风险,采取实质性宽松措施,从货币供应的供需两端发力,量、价两方面发力,稳住甚至扩大总需求,给私人部门调整赢得时间,使去杠杆和资产负债表以可持续的、有序的方式得以推进。
【市场点金】
大消费,可以再多一点耐心
付一夫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政策端已多次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当前消费需求偏弱的情况下,后续大概率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来为消费的进一步复苏保驾护航。而随着接下来经济活动度的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亦是有望得到提振,而相关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修复也会传导至居民端,形成良性循环。如此一来,下半年的消费情况很可能会好于上半年。
考虑到近期大消费板块的下跌幅度已经足够大,并且估值水平已经处在近五年的较低位置,下跌空间已经不大。
股市:定价模糊期,防守大于进攻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市场参与者普遍认为高歌猛进的行情在一季度已经基本走完。在微观上,投资者对当前情况仍“相对困惑”。比如海外悬而未决的风险与衰退问题,国内多方期盼但仍未至的政策礼包,都使得A股在定价上也呈现出多方博弈、周期横盘的状态。
我们曾用非对称的“智猪博弈(Boxed pigs game)”模型描述市场多空博弈的行为学。一般情况下更有事态决定能力的“大猪”无论如何选择,相对弱势的“小猪”选择等待获得的收益总是比主动出击更高。
同时,在A股市场中,由于较为匮乏的“做空”渠道与官方对股票型基金最低仓位的限制,市场参与者几乎没有防守的选项,只能单方向做多。在不断地被狙击与被迫入市交替之下,“小猪”在不断从一个主题投资赛道,如当前火热的“中特估”或“AI ”中挤出后,又不得不迅速挤入另一个赛道,直接导致了在市场上演结构性的震荡行情,轮动速度极快且难以捕捉。
【海外观察】
美国债务危机化解了吗?
明明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债务上限困局出现一线曙光,拜登与麦卡锡已就债务上限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尽管两党,尤其是共和党对当前协议内容存在一定异议,但预计当前版本的原则性协议有望较顺利地通过国会。需注意即使债务危机解除、债务上限提高后,美国流动性压力将因财政部发债而增加,预计美联储6月及此后不再加息概率偏高。
如何看待“去美元化”热潮?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2023年3月至5月,“去美元化”问题备受国际热议,看空美元情绪升温,黄金、加密货币等价格上涨。我们认为,本轮“去美元化”热潮的背景颇为复杂,既有美元资产国际储备下滑的残酷事实,也有人民币国际化的高歌猛进,还离不开美国银行危机和债务上限风波的频频扰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本轮经济和政治风波有望逐渐平息,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也可能采取更多行动捍卫美元地位,意味着“去美元化”进程未必如当前这般急流勇进。当“去美元化”情绪极致演绎时,是时候对这一情绪的可能退潮加以防备。
【科技热点】
人工智能竞争,先上牌桌才有将来
刘远举 秦朔朋友圈撰稿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李彦宏认为,人工智能再次成为人类创新的焦点,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新时代,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到来。
在谈到防止AI失控时,李彦宏表示,防止失控,需要拥有先进AI技术的国家通力协作,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制定规则。要参与规则的制定,就要先上牌桌,才能拥有话语权,才有全球竞赛的入场券。
所以,人工智能产品快速进入实际使用,对中国人工智能当下的发展,乃至远景非常重要。这不仅需要企业去创新,还需要有水平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