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b股h股n股,中国股市的来龙去脉(续29)——境外针对A股设立众多股指期货

2008境外设置诸多针对A股的股指期货

第十章 中国证券市场新一轮暴跌外因解析

第一节 借助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施加严重负面影响(续)

作为对冲基金的鼻祖,索罗斯就直接宣称:导演中国“2·27”暴跌的是国际对冲基金的套利行为。虽然不能也不不可能在法律上得到证明,也更加难以掌握相关数据,但至少给了我们宝贵的警示。的确,国际投机机构通过充分利用自有交易机制健全的优势,完全可以做到做空或做多中国股市,实现其一箭双雕的功效。通过拉升汇率,赶逼人民币升值,再用庞大资金推高股市,实现第一步在中国本土取得货币升值和股市赢取暴利的双重目标,接着,在大洋彼岸的交易所设立做空中国股指期货,一边在中国打压一边在美国本土捡钱。国际资本显然都是经过精心缜密的研究和准备,而且刀刀蚀骨。他们不仅能够同时在全球各大市场展开布局,密切互动,而且往往将布局的手段延展到经济领域之外,甚至不惜侵犯一个国家的主权利益,如通过煽动和支持分裂活动,甚至利用举办奥运制造事端等等,目的就是尽可能影响股市向他们理想的伏击圈迈进。

当前,国际资本巨头以及超级私募基金,背后都有着成千上万拥有大量资本的客户。他们就是敢于做空中国股市的强大后援。因此,近年来针对中国的股指期货和基金迅速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全球投资目标在中国的对冲基金总数从2005年底的22个猛增到了63个,增长两倍,相应这些基金的市值也增长了160%。2007年,在香港召开的一次国际对冲基金亚洲研讨会上,与会的几十家国际对冲基金对投资中国A股市场和收购、参股中国未上市公司表达出强烈的兴趣。(21世纪经济报道)解析其背后的复杂背景,也许能给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早在1997年和2001年香港曾先后推出过红筹股指期货和MSCI中国外资自由投资指数期货,但因交易清淡最终摘牌了事。2004年10月18日,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由16只在美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构成的中国股指期货,成分股局限在H股、B股、N股的范畴。2005年5月23日,中国香港交易所下属全资附属公司香港期货交易所推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及期权供投资者买卖。

早在2003年7月,新加坡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就已经创立,并且经过3年的试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有专业人士称,新华富时A50之所以没有在创立之初宣告上市,重在考虑到与中方的合作关系。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是专专门针对中国A股市场的股指期货。2006年9月5日,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正式开市交易。最初共推出6个A50指数期货合约。虽然A50指数合约两年来的交易量始终没有显著不大,但以新交所此前上市的日经指数期货及台湾期指先例看,其发展潜力依然乐观。

2007年4月16日,我国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相关指数涵盖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中国财险、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8只内地金融股。2007年6月15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新华富时A25指数期货(CME E-mini FTSE Xinhua China 25 Index futures),该指数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向全球投资者并且24小时全天候交易。

2007年11月8日,位于马里兰州的Pro Funds Group基金公司推出全球首只专门以做空“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获利的中国交易所买卖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并在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是完全以中国股市下跌而获利的做空型指数基金。推出该基金的公司Pro Funds Group公开宣称,那些希望对冲或押注中国股市可能下跌的投资者,可以利用这支ETF进行投资。令人一头雾水的是,该基金推出当日,中国沪市A股指数暴跌271点,沪深两市市值损失近6,000亿元。这等于给大洋彼岸这只做空中国的基金送上了份量极重的特大“贺礼”。

特别要提到,鉴于新加坡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将为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吸引到大批国际机构参与交易。其中QIFF资金、被中国当前投资政策阻挡在外又热衷投资A股市场的资金、境内投机资金及销售A股结构性产品需保值的资金,都将是新加坡A股期货市场的活跃投资者。过去的事实屡屡证明,A50指数它对“2·27”8.84%大跌的提前反映最为显著。2007年2月开始A50指数一路走低,“2·27”大跌前一天,它开始剧烈下跌,而此时A股还沉浸在节日后“开门红”的狂欢中。新加坡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两年来的走势对A股也已具有先行意义,甚至具备观察分析境外热钱流入A股投资的路径功能。

因为该指数追踪了A股50只大盘股的股价变化,从而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对赌A股市场的金融工具。观察2008年6月到期的期货合约就会发现,2008年3月份以来股指期货对现货的预期溢价率开始企稳,表明境外投资者的悲观气氛已经消散。沪指那时已从6,100点跌落至3,500点,显示境外投资者对A股的悲观看法有所缓和。与此同时,外资投行也开始发表“A股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合理,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相关言论。而在印花税下调的4月24日,尽管沪指大涨9.29%,但A50股指期货的溢价率并没有持续提高,预示着A股下跌行情还没到头。后来的地震和存款准备金率猛烈上调等多个因素导致股指沪指一路下跌至2700点以下。而近期A50指数走势缓和,是否也预示着A股已经进入筑底阶段呢?

港交所数据显示,从2008年年初开始一直看空A股市场的海外投资者正在曲线抄底A股。4月2日之前,A50中国基金日均成交约2000万份基金单位,但在4月3日、4月4日、4月7日三个交易日成交的基金单位数激增至2.25亿份、2.87亿份、3.86亿份,资金流入迹象明显。根据A50基金公布的资料显示,做市商在4月3日增发了3.14亿份基金单位,4月7日再次增发3亿份基金单位,两个交易日流入的资金总数超过100亿港元,反映出海外投资者对A50基金的需求非常强烈。A50中国基金的价格跟随新华富时A50指数上下波动,其投资者主要为大型的海外投资机构,交易机制相当复杂。

一般而言,A50中国基金的交易并不活跃,日常交易主要由散户在进行,大型的海外机构投资者一般只在股市有大的变化前才会通过买卖可转换认购权证(CAAPs: China A-share Access Products)来套利或是卖空。简单地说,A50中国基金的两家做市商花旗和巴克莱银行发行有关新华富时A50成份股的CAAPs,提供给海外机构投资者买卖,当A50中国基金相对其资产净值(即A50指数成份股)有溢价时,海外机构投资者买入CAAPs多头仓位,并以此来要求做市商定向增发基金单位,这样A50基金的发行量就会有明显上升。当A50基金相对净值出现折价时,海外投资者就会卖空CAAPs,同时在市场上买入A50基金,再要求A50的做市商赎回基金单位,这样海外投资者便可以平掉CAAPs的空仓。

事实上,正是通过增发及赎回机制,A50基金的价格能基本跟随内地A股市场的变化情况。香港信诚证券投资部经理刘兆祥认为,过去几天大手笔买入的大户还没有在市场上卖出,增发的机制实际上相当于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北上买卖内地的这50只A股。除了内地A股的走向以外,做市商花旗持有多少QFII额度也是影响该基金走向的主要因素之一,假设花旗用完了QFII额度,那么它就不能在内地以便宜的价格买入A股并转为基金单位在市场上卖出,即花旗无法增发新的基金单位,买入CAAPs的海外投资者便可以轻易地推高A50中国基金的价格。截至4月7日,A50中国基金报收18.98港元,汇丰翔龙基金收报9.62港元,2只基金均连续4个交易日上涨(见备注1)。

令人忧虑的是,假如其中的某些国际机构恶意操纵股指期货市场,就会导致中国A股市场出现经常性的异常波动。在极端的市场条件下,甚至会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中国股票市场自主资产定价能力将遭受严重的挑战。青年金融学者巴曙松对此曾经直言:定价权的丧失将造成国民财富的流失。虽然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高居全球首位,但若换算成石油或黄金购买力,则外汇储备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大幅缩水。大宗商品定价权已被欧美抢得先机,金融期货定价权再不容旁落,尽快推出中国自己的金融期货已是刻不容缓。

走你,将军!!!

美国次贷危机损失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外汇储备,还引发了一场股灾,蒸发了十几万亿的国民财富,成为次债危机蝴蝶效应中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但这远远没有结束。美国一手操纵的石油战争更像是用来扼杀中国经济的最大元凶。

1)石油暴涨的元凶何在?人们在分析油价上涨的缘由时,一般会给出综合答案,即油价上涨受需求、供应、炒作和美元贬值四重因素影响。特别是石油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油价始终是趣上性的。但是,自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国际石油价格犹如长上了飞翔的翅膀,一飞冲天。特别是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国际石油价格步入了连续暴涨的航天轨道,似无止步停歇的任何迹象。如果说缓慢爬行上升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持续暴涨的理由何在?

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霍德·伟登的观点认为:“供应,需求,炒作,还有美元,这四大因素,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元,一段时间以来,美元在持续走低,事实上从2000年至今,美元贬值了50%了,美元贬值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油价,不仅是石油,全世界其他用美元计价的商品都在涨价。”(见备注2)

看来,除了用威廉·恩道尔的“阴谋论”可以解释得比较圆满以外,供求紧张的观点的确无法令人信服。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此时此刻。事实是,现在全球每天需要原油86.7万桶,而供应是86.6万桶,缺口仅为1.15%。自2003年9月以来,国际油价已经上涨了400%,但2002年以来美元兑全球主要货币贬值为30%,显然石油暴涨的步伐远远超过了美元贬值的速率。但二者之间似乎有一种暗合的关系存在(见表10-1所示)。

图10-1:1991年以来国际油价的走势

1991年至2008年的国际油价走势

2)贬值的美元与疯长的石油。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轮值主席哈利勒表示,美元每贬值1%,就意味着油价将上涨4美元。美元贬值同时推动石油等大宗商品涨价。美国何以如此放任美元一路贬值呢?这里引用王光在2008年1月22日《当代金融家》上发表的《美元贬值影响中国经济安全》一文予以解释:“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从总量上看,它的消费能力远远大于它的生产能力,美国家庭每年透支消费的比例已经超过其当年可支配收入的13%,美国家庭的债务余额已经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5%,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负债率最高的国家。2006年美国的债务负担初现危机状态,最突出的问题是,美国海外投资收益的总额已经小于美国偿还外债的利息总额,如果把美国比作一个企业的话,这个企业已经出现现金流枯竭的迹象。这种现象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发生,它标志着美国经济目前的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持续,强制性的调整即将开始。”(见备注3)

也就是说,美国必须找到转嫁这些危机的契机和手段。自然,从自身条件和具备的优势出发,让美元贬值、让石油涨价成为美国转嫁自身危机给别人的最佳选择。就是说,推行弱势美元和高价石油的政策,让美国真正实现隐含在其中的充满诱惑的巨额利益。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巨头和华尔街的金融投机家们就掌握了全球石油期货的定价权。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期间内,国际石油价格从80美元升破100美元历时3个多月,而从100美元升至140美元以上仅用一个多月。那么谁是最大的赢家呢?毫无疑问:就是美国。从美国的国家经济和产业结构看,金融和能源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必须为二者之间建立找到互为因果和共荣的机制。尤其是美国的虚拟经济市场总量远远超过实体经济,二者绝对处于并驾齐驱的位置。美国正是基于对全球资本金融市场的绝对发言权和对大宗商品期货的定价权而采取了当前的“一石三鸟”之策。一方面,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以美元计价的海外资产远远超过了美国自身所持有资产,那么,让美元贬值,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就很容易让美国的债权国美元资产快速贬值,使美国欠下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亏空迅速缩小。尤其是让持有美国巨额债券和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以及地区的相应资产快速缩水,从根本上减轻美国偿还债务的压力和实际付出,而且促使油价上涨又进一步遏制了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继续保持美国的强势话语权不受外来力量的撼动。

过去一年多来,美元已经实现了兑所有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跌,除了用“有预谋的羊吃人”解释外,很难找出其他缘由。另一方面,美元是美国的,但美元问题是世界的。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及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决定了美联储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政策来调控对全球经济和市场定价机制,进而实现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国内虽然已经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但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以美元贬值的方式向全球输出通货膨胀和收取铸币税,既找到了买单者,又最大限度地抵扣了外欠债务,达到了一箭双雕的功效。更重要的是,美国让作为国际原油交易垄断性计价货币的美元币值持续低迷,又同步推高了全球主要商品价格,特别是让美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黄金价格暴涨,进一步强化了美国自身对抗通货膨胀和抵御本币贬值的能量。美元大幅贬值的一步妙棋,就使得黄金价格飙升,通胀压力加剧,石油反复走高。“一低”促成了“三高齐发”的盈利格局,美国三面受益,何乐而不为?

美元贬值所引起的石油价格暴涨,为美国消除次贷危机的影响,强化美国资源垄断集团在全球的巨无霸地位创造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油价暴涨让身陷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又一次找到了重生甚至是更好的崛起机会。正如威廉·恩道尔所说:“主要就是美国那些著名的投资银行在这轮行情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高盛、花旗、摩根斯坦利、摩根大通是石油期货交易的四大玩家,另外就是对冲基金,目前的油价已经不再受到供需双方的控制,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这样的生产大国,或者中国、日本这样的石油需求大国,它主要被期货市场控制了,像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或者伦敦商品交易所。正是他们在原油期货市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油价上涨。”

众多的业内研究人员指出,美国的养老基金、金融投机家、石油巨头和国际粮商,正是利用全球通货膨胀的机会托起全球商品期货牛市,操纵国际油价和农产品价格,通过金融衍生品市场轻松获取暴利。美国炒作原油的基金与美国垄断石油公司达成某种默契。基金用足资金推高油价,但石油公司却不真实交割,彼此都从油价飙升中得到巨额财富。特别是对美国的石油巨头们而言,油价上涨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正是依靠衍生金融杠杆带来的财富效应,国际石油巨头和华尔街的投机家们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赚取了远远超过现货市场那些石油生产国创造的巨额利润。与之相反,像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出口廉价商品甚至在付出难获利润代价也必须出口的代价而换得的外汇储备却在不断蒸发。美国隔三差五对伊朗敲山震虎,除了想拔掉这个中东最后一个眼中钉肉中刺以外,骨子里包藏的依然是继续让战争的炮声推动石油价格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涨,以便于更多更长久地获得这种绝无仅有的垄断利润而已。

3)中国损失最为惨重。美国次贷危机损失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中国受损失的不仅仅是外汇储备,还引发了一场股灾,蒸发了十六万亿的国民财富。美元贬值和石油暴涨的最大的受伤者也依然是中国,纵然有高达近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对石油的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85%。一组简单的数据表明,在美元贬值过程中中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严重被削弱:2001年中国官方外汇储备达2000亿美元,国际石油价格在每桶25美元左右,中国可购买80亿桶;2008年3月,中国官方外汇储备是世界第一,达到1.68万亿美元,以石油价格100美元计算,中国可购买168亿桶,虽然中国外汇储备增长7倍多,但真实购买力只增加了1倍。那么,在石油暴涨到现在的140多美元,购买力下降程度又该如何呢?!况且,石油涨价和中国股市暴跌好似形成了天然跷跷板效应,市值时常在一日内损失过万亿人民币,这给整个中国经济和投资者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心理阴影和创伤。人为的石油战争和做空中国股市的预谋,正在不断演绎和延伸着洗劫中国人财富的悲剧。唯有自我救赎,才能结束恶梦,因为,要想满足得克萨斯石油巨头和华尔街投资基金的贪婪欲望,那将是又一个乌托邦之梦魇。

备注:

1.相关数据引自2008年4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文章:《外资曲线抄底A股信号:A50中国基金成交激增》和2008年7月7日《理财周报》报道:《新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暴露秘密:热钱已等在A股门边》

2.引自2008年7月3日 央视《石油战争:油价上涨系人为操控 800支基金豪赌原油期货》;2008年7月7日《深圳商报》文章:《谁是石油战争的幕后推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667499.html
最近买什么股好,机构最近都在买哪些股?
« 上一篇 2023-09-14
a股市场强劲反弹,周末三大利好!下周A股有望继续反弹,AI主题基金重回c位
下一篇 » 2023-09-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