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稀”望 众望所“硅”包头∶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工作组深入威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展科技体检
今年以来,包头市围绕打造“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和五大战新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培育产业、集聚人才,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突出企业科创主体地位
包头市采取切实措施,帮助企业争取资金、壮大创新型企业,让企业科创主体的地位更加稳固和突出。
市科技局等部门积极支持推荐企业申报重点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241项,其中申报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自治区科技项目214项、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11项,争取科技专项资金9720万元。
同时,成功推荐北方股份等4家企业获批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杉杉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研究开发中心等34家企业获批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等61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均占自治区总数20%以上。
此外,新备案2023年包头市创新联合体11家,新认定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3家机构,新备案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等5家机构为包头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
打造高能级创新策源地
包头市围绕重点产业建设标志性创新平台体系,打造集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的“蓄水池”。
在推进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实质运营建设方面,我市注册成立内蒙古北方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有限公司,并同步编制完成创新中心总部运营方案和北京协同平台运营方案。面向中国北方稀土、中国钢研集团、厦门钨业等单位,已征集重点项目24项;柔性引进李卫院士、张洪杰院士、北理工魏超教授以及海外博士等专家团队5个。
在强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市科技局支持北方稀土发布2023年“揭榜挂帅”项目2项,吸引全国高端人才团队揭榜领题;李献华院士主持的《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矿床的时空演化和资源量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正式启动。
推出科创服务新举措
为了激发和引导企业创新积极性,我市坚持创新需求导向、强化服务意识,以有解思维建立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服务机制。
有序推进“科技体检”。市科技局等部门组建10个工作组深入企业开展科技体检,挖掘企业创新需求。截至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两批270家规上工业企业入企体检工作,梳理挖掘需求460条,出具体检报告211份,已导入30个团队的专家100余人、对接科技成果75项,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及意向25项。第三批科技体检现已启动,预计6月底前完成科技体检全部工作任务。
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机制。市科技局构建了科技服务型和技术服务型2类特派员,科技服务型特派员工作站、技术服务型特派员工作站、企业科技专干3个层面为支撑的工作机制。今年以来,组织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600人次,解决企业问题296个。我市建成“科技特派员”机制的企业达19家,备案企业特派员370余人。
创新推进“科创会客厅”。市科技局通过科技下午茶、科学家包头行、项目路演等形式,为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学者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技术交流合作,实现技术需求和科技供给的精准对接。目前已开展相关活动11场,邀请专家30余人、企业200余家,达成合作意向10项,深化合作1项。
积极推进“四个一”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近期,我市69家企业(研究院所)引进专家团队23个,共建研发机构33个,开发新产品58项。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引进专家团队18个,共建研发平台24个,开发新产品31项,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35项,成交额6116.47万元。市科技局成功推动西交大帮助美科硅公司攻关单晶硅炉恒温技术难题,成果应用后企业全年可节电1.23亿度、降低成本6000余万元。
拓宽人才招引路径
包头市坚持政策引才、平台聚才、以赛引才、项目育才,认真落实科技人才引育留用优惠政策,让人才留得稳定、干得舒心。
今年以来,我市与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德仁院士共建“浙大—包头硅材料联合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共识,与北京化工大学共建“低碳技术及先进材料研究院”达成一致意见。北方启川科技创新园暨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园正式开园,入驻企业达41家,链接外部科技服务机构11家。
包头市成功举办首届“海纳英才·智绘昆都仑”中国·包头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完成签约落地项目6个、科技赋能项目5个,累计吸引海内外103个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参与报名,其中产业化人才项目占比60%以上,5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受聘加入科技智囊团。
在支持创新人才承担项目方面,市科技局等部门推荐17人申报2023年国家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推荐内科大和稀土院3位科研人员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推荐北重集团雷丙旺团队和稀土院刘玉宝团队获得自治区领军人才团队和青年人才团队称号,并争取2023年专项资金400万元。
创新驱动,行稳致远。奋进中的包头,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兴蒙”行动,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