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吧,股指期货是如何“沉冤昭雪”的

1982年2月24日,全球第一个股指期货合约在美国堪萨斯交易所诞生,股指期货由此加入了20世纪最伟大金融创新的队伍。因其为股票资产持有者带来避险的实惠,至诞生后的33年间,股指期货在全世界得到大规模的发展,至今已有上百个品种合约。

然而,在该工具成为全球股票资产避险工具的同时,一路上却遭遇了极不公正的待遇。每当是股市大跌时,不明真相者,特别是在股票市场遭受重创的人们,总是将原因迁怒于股指期货市场,使之蒙受不白之冤。

好在,股指期货在人们心目中,始终是毁誉参半。随着期指产品的不断完善、市场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务实的专业人士,甚至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们,不遗余力地为其正名。股指期货逐渐摆脱质疑,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其中,“87股灾”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

在1987年10月14日,美国主要股指已经开始出现下跌,但到了10月19日星期一,股指加速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508.32点,报收1738.40点, 跌幅高达22.6%,几乎是1929年大危机爆发时的两倍,这是历史上华尔街遭受的单日最大跌幅,这一天也被称为“黑色星期一”。美国其他股指也同样出现了大幅下挫,而且迅速蔓延,酿成了全球性股灾。

股灾发生后,美国政府成立了以财政部布雷迪为首的总统工作小组进行了调查,于1988年形成《布雷迪报告》。《布雷迪报告》指出,87股灾最初的导火索是两个事件,一是未曾预料的高额贸易赤字,导致利率创出新高,二是反购并法案提案(有关对购并行为课税的法案建议)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但是,《布雷迪报告》虽然认为他们是导火索,但却不认为他们是股灾的根本原因。

《布雷迪报告》还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指数套利和组合保险这两类交易在股票指数期货和现货市场互相推动,最终造成股市崩溃。换言之,股指期货是此次股灾的罪魁祸首。人们视衍生品为洪水猛兽,或者说,衍生品是“坏孩子”之说是从《布雷迪报告》开始的。

当时,《布雷迪报告》总结了六点结论:

1. 机构投资者盲目追随组合保险交易策略,是造成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

2. 为应对大宗赎回要求,许多对冲基金采取了类似组合保险交易者的策略,而不考虑价格;

3. 冒险型投资者预测到上述机构卖出时会有获利机会,对市场颓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抛盘压力主要集中于大型投资者;

5. 股票市场、股指期货市场、股票期货市场通过金融工具、交易策略、市场参与者、结算与信用机制连接成为一个市场;

6. 在某一时期,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出现断裂,导致两个市场同时出现自由落体走势。

尽管《布雷迪报告》的解释听起来有道理,但无论从逻辑上还是证据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监管层和学术界均对布雷迪报告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同时也对股灾的原因作了剖析。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为股指期货正名者之一,就是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1988年5月19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众议院对1987年的股灾作证,谈到了对于股票指数期货等衍生市场的看法,他对衍生品的作用给与了积极的评价:“许多股票衍生产品的批评者所没有认识到的是,衍生市场发展到如此之大,并不是因为其特殊的推销手段,而是因为给衍生产品的使用者提供了经济价值。这些工具使得养老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可以进行套期保值,并迅速低成本的调节头寸,因此在资产组合管理中衍生工具起了重要的作用。”

格林斯潘还进一步解释了期货与现货之间的关系。他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期货市场反映新信息的速度比现货市场要快。一些人由此认为……期货价格的变动必然导致了现货价格的变动。然而,在期货市场调节组合头寸的成本要显著地低(于现货市场),并且可以迅速地建立新的头寸。因此,资产组合经理可能自然倾向于在收到新信息的时候首先在期货市场交易,导致了期货市场的价格首先发生变动。套利活动则确保了现货市场的价格不会太落后于期货市场的价格。”

也就是说,从监管者的角度看,《布雷迪报告》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87股灾真实的原因呢?学术界的观点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

流动性不足。在股灾期间,金融市场的交易系统不能够处理巨大的卖单,很多股票以及衍生品没有足够的买方消化这些卖单。几乎所有的市场都曾经被关闭过。

流动性不足的说法具有一定道理,但是仍然停留在表面,也没有解释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们决定在同一时刻卖出股票?

技术缺陷。有些学者认为,股灾主要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进一步说,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技术缺陷引起的,例如系统负荷量不足、指数计算滞后等等。

事实上,无论是流动性不足还是技术缺陷,都只是事物的表象反馈,真正决定股市的是宏观基本面。也就是说,股灾的元凶另有其人。

1991年,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Merton Miller)为首的工作小组经过大量详实的调查,彻底否定了《布雷迪报告》中关于股指期货引致股灾的结论,认为1987年的股灾和1929年的股市“崩盘”并没有本质区别,是宏观经济问题累积以及股票市场本身问题导致,不是由股指期货市场引起。

在当时的宏观层面,首先,美国产生巨额赤字,不得不保持较高的利率水平以吸引外资;其次,股灾发生前美国经历了近50年的牛市,其高收益性使得大量资本流向股市进行投机,金融投资猖獗而生产性投资需求不足,形成难以维系的虚假繁荣;再次,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导致世界经济不稳定,国际汇率动荡,国际贸易严重失衡,国际债务危机不断。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当时美国较高的利率使得固定收益类资产得到投资者偏爱,资金从股市转移到债券,直接致使股价暴跌。

米勒报告明确指出,“抛售浪潮同时袭击了现货(纽约)和期货(芝加哥)市场,人们看到价格下跌首先发生在期货市场是由于开盘时两个市场的处理步骤不同。纽约股票交易所由于前夜堆积的巨大卖单导致许多SP500指数成开盘延迟。因此,在10月19日早晨公开发布的指数计算用的股票价格是前周五收盘的报价。面CME的期货价格反映了周一早晨的信息。尽管来自组合保险和其他机构的期货合约卖压确实有部分通过指数套利传递会现货市场,但CME市场还是吸引了相当于8500万股股票的卖压”。

可以说,《米勒报告》的权威发布,彻底扭转了人们对股指期货的看法。2001年的“911事件”,特别是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股市下跌,人们不再将股市下跌与股指期货联系起来。

事实上,全球股市在1987年股灾那天都出现了下跌,跌幅最大的,正是在那些没有股指期货工具的市场,比如墨西哥股市等;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大跌中,相比有股指期货的国家,没有股指期货产品的市场均遭遇了重创,比如:中国的A股市场。

难怪有人说,本轮A股大跌与当年的87股灾很像,想必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吧。

后续:1987年的股灾,引起了美国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引入了断路器机制(Circuit Breaker)与价格限制。断路器机制是为了防止期货市场陷入恐慌状态,在价格达到一定水平时向市场发出一种预警。断路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交易出现极端的情况。尽管这项措施出台后也受到很多质疑,但作为一个警示机制,一定程度上对稳定市场发挥了作用。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588020.html
炒股qq群,高收益还稳赚不赔?在这些“炒股群”里,只有你是“韭菜”!
« 上一篇 2023-08-06
股市530,历史上的5.30 中国“530股灾”
下一篇 » 2023-08-0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