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万
摘要:对于日俄战争,很多人都觉得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战术呆板,只知道让士兵发动人海战术一波接一波不计伤亡地强攻硬打,那么他的表现真的很糟糕吗?
【头条号首发】
对于日俄战争,很多人都觉得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战术呆板,只知道让士兵发动人海战术一波接一波不计伤亡地强攻硬打,那么他的表现真的很糟糕吗?
说起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的表现,最常见的看法,岂止是糟糕而已,简直就是一头蠢猪,日本近代史上臭名昭著的“肉弹将军”,除了乃木希典,再无别人了。
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成就了日本20世纪初所谓的“四大军神”,这其中除了当时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之外,还有两位死于旅顺港战役中的广濑武夫海军少佐以及陆军少佐橘周太,最不可思议的是,乃木希典居然也名列其中,相比于其他三人,乃木希典的“军神”称号是最为人诟病的。
乃木希典的成名之战是旅顺战役,也正是旅顺战役让乃木希典一战封神,但在旅顺战役中乃木希典的指挥明明就是典型的“人海战术”,“肉弹将军”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将5万日军送入鬼门关的乃木希典又为何会被奉为“军神”的呢?
乃木希典是个中国通,不但能写汉诗,而且对中国古代典故也了熟于胸,对于中国古代将军抬棺上阵的做法颇为赞赏,在日俄战争爆发之后,临危受命的乃木希典被任命为第三军司令官,终于有了表演机会的乃木希典决定效法中国古人,于是在率军登陆中国之前,就早早准备好了三口棺材,因为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随同他一同出征,所以准备父子三人一起马革裹尸而还。乃木希典抬棺上阵的高调做法自然容易引起别人的敬重,至少乃木希典是这么想的,而讽刺的是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先后死在了旅顺战场上,反倒乃木希典却独自偷生。
旅顺战役开始后,手握3个步兵师团和2个野战炮兵旅团,拥有386门大炮的压倒性火力优势下,面对沙俄军队苦心经营多年固若金汤的旅顺口,不是去发挥炮兵的优势,反而固守着步兵集团冲锋的陈旧观念,过度迷信于“人海战术”,其结果可想而知。
旅顺战役乃木希典足足打了150天,发动了3次对旅顺的总攻,得到的结果却是日军损失了5万余人,而旅顺仍然牢牢的控制在沙俄军队手中。
乃木希典“肉弹”战术的失败引起了日本国内普遍不满,纷纷要求撤换乃木希典,但明治天皇却力排众议,仍然力保乃木希典,而明治天皇的理由也颇为奇葩,居然说如果撤了乃木希典的指挥权,乃木希典会剖腹自杀的,虽然明治天皇的借口实在不咋滴,但却实实在在的保住了乃木希典可怜的脸面。
虽然明治天皇力保乃木希典,但鉴于旅顺口久攻不下,实力派的满洲军司令官大山岩还是派出了参谋长儿玉源太郎,接替了乃木希典的战场指挥权,名义上乃木希典仍然是第三军的司令官,但实际指挥权已经落到了儿玉源太郎的手中,儿玉源太郎充分发挥了日军的炮火优势,仅仅用了8天时间就攻下了乃木希典连续几个月进攻没有得手的203高地,而且日军的损失也仅有6000多人。
战役制高点203高地的失守让盘踞在旅顺的沙俄军队斗志全无,很快就派人联络乃木希典协商停火,乃木希典就坡下驴派他的参谋长伊地知幸介与俄军达成协议,俄军退出旅顺,日军顺势占领旅顺。
旅顺战役最后等于是儿玉源太郎指挥的,但因为乃木希典仍然是名义上的第三军司令官,因此占领旅顺的功劳仍然落到了乃木希典的头上。
乃木希典回国后,在明治天皇为他举办的庆功集会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乃杀乃兄乃父的乃木是也”,这说明乃木希典对于自己在旅顺战役中的指挥错误还是有所承认的,只是错误归错误,荣誉面前还是不遑多让的。为了报答明治天皇的所谓知遇之恩,在明治病死之后,乃木希典也只有剖腹自杀,来为天皇殉葬这个唯一的选择了。
乃木希典虽然被刻意的美化为“军神”,但仍然掩盖不了乃木希典愚蠢的本质,因此说乃木希典是日本历史上最废柴的“军神”,一点也不为过。
这应该就是对乃木希典最主流的看法了。
日俄战争前期,日本方面打得确实糟糕透顶,日军最著名的所谓“猪突”战术,也就是这时开始发扬光大的,我想这种纯粹靠用士兵血肉堆砌的战斗,正是后来很多人对乃木希典的指挥最有质疑的地方,问题在于,日俄战争实际上并不是乃木希典指挥的!
乃木希典,是日本古代军队朝近代军队转化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明治维新中最早出国留学,学习国外先进军事技术的潮流人物,他也带领日本近代军队参加过国内的西南战争,以及甲午战争,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大家都知道,近代军队的标准战术就是排队枪毙党,火力密度就靠人多枪多,射击整齐来保证。然而,日俄战争是一场近代军队朝现代军队转化的战争,连乃木希典自己都知道,自己那一套战争方式已经过时了,日本军方同样也知道这一点,但是论资历、论职位,当时的日本只有乃木希典适合担任这个指挥职位,所以他就成了这一战的日方元帅,而具体指挥,实际上是他的参谋长伊地知幸介中将。
伊地知幸介是乃木希典的晚辈,同样也是曾经留学德国,学习过现代军事战术的日军新锐将领,军方大本营正是担心乃木希典不了解现代军队的指挥,所以特意派他来负责具体指挥,乃木希典本人也知道自己已经是个过气陈旧的老派指挥官,因此在战争中倾力支持伊地知幸介,然而伊地知幸介指挥下的却是刚刚具备现代军队雏形的日本军队,火力密度还是不及当时的俄军,要知道远东俄军虽然远离本土,和本土漫长的交通线让后勤保障和增援都是一种让人绝望的事情,所以远东俄军历来不敢指望增援,都是围绕以建设一个要塞堡垒为中心,不断的加固,囤积物资,凭借坚固的堡垒和充足的储备物资来抗击日军的进攻。
日俄战争中日本人面对的就是这样建设出来的俄军要塞群,当时的日本也还没有达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水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当时日本军队单论装备,尚不及腐朽的大清,很战役除了靠尸山血海去拼,也没有别的好办。要说日俄战争前期,伊地知幸介也不是没组织过夜袭奇袭,土工作业之类的花招,可是没用,俄军的堡垒战术他们自己还没有完全整备,火炮老旧,可是对付日本人,质量上没落后,数量上也不匮乏,就是在这一战中,有个俄国工程师发明了可以曲射的迫击炮。
日军打了150天,死了五万多人,包括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也没攻下俄军旅顺要塞群,不过仗是伊地知幸介具体指挥的,尸山血海的锅则是乃木希典帮他背着,一直被人诟病的203高地之战,我闹不清为什么一直被人拿来批评乃木希典的血海战术?其实203高地之战,反倒是日军在日俄战争中的一个亮点,是在日本大本营实在看不下去伊地知幸介的全面开花送人头战术后,派来另一个新锐军官儿玉源太郎,他采用火炮集中,从而提高局部战区火力密度,八天之内,用六千多人的代价,就拿下整个战局关键的203高地,最终逼降了俄军,跟前期的尸山血海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其实没有负责什么具体指挥,就是个背锅的,还死了二个儿子的老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军总司令贝当在凡尔登战役中也同样指挥了一场血腥的“笨仗”,人数并不占明显劣势的114万协约国军队在守势作战中面对125万德军,却打出了一场伤亡比54.2万对43.4万的战役,通常实力相差不大情况下,守方伤亡会远远少于攻方。但防守的法军伤亡超过了德军,却仅仅将德军攻势挡住,未能将对方逐出国境,甚至都未能解除德军对自己首都巴黎的威胁。
但战史界却公认贝当圆满履行了自己总司令、战役总指挥的职责,因为他用一句“他们是过不来的”把德军挡在了大巴黎门户之外,牢牢控制了凡尔登这个“法兰西岛的钥匙”,从而使得协约国在此后几年里虽始终内线作战,稳稳立于不败之地。简单说,贝当仗打得笨,代价也实在惨重,但在战略层面他却完成了目标,夺取和保住了主动权,为日后整个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正因如此,在其它战局中表现更糟的贝当就此一战成名,虽然二战中有组建伪政权的耻辱,但战后仍能凭借一战的战功获得特赦,至少保住了一条性命而并未因此受到太多争议。
那么回过头来看乃木希典:作为第三军司令官,他的职责是打赢旅顺战役,夺取整个日俄战争的战略主动权,而打赢旅顺战役的胜负手,则是夺取二百三高地,取得俯瞰旅顺口、咬住当地俄陆海军咽喉,这两个目标一旦达到,俄罗斯在整个日俄战争中就先手尽失,无力回天,甚至不惜举国之力搞“太平洋舰队环球增援”,和让陆军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增援,都只能是“添油送饼”。乃木希典的二百三攻击乃至整个旅顺口攻势,战术层面极为笨拙甚至不妨说愚蠢疯狂,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但战略层面上他的确完成了自己作为第三军司令的职责:二百三拿下了;旅顺口俄陆海军被置于死地了;整个俄罗斯远东战略格局因此不可逆转地恶化了;日俄战争中日军夺取并最终保住了战略主动权,基本达到了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如果我们可以承认贝当在凡尔登战役中的表现是基本合格的,那么我们也应该承认,乃木希典也是如此。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