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AI翅膀的CXO药企能否腾飞:A股上市公司如何“一鱼多吃”?

  财联社7月30日讯(编辑笠晨)随着制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关于提高药品质量,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手段已成发展主流趋势。尽管AI傍身,但仍难以缓解CXO企业的焦虑,创新药企投融资节奏减慢、研发投入增速放缓等因素都成为绑住CXO企业的层层枷锁。尽管市场一幅AI已来的景象,但一个产业的升华并不在短短的几天内,只能待未来的某一个时刻破晓。

  近日,一则英伟达将向AI制药公司Recursion投资5000万美元的消息,为接连下滑的CXO板块带来想象空间。在IPO动态上,CXO行业也展现出了狂欢的热情:药明生物分拆药明合联赴港上市,百英生物、湃肽生物等也相继公布招股书。相关公司股价也应声而起,泓博医药股价于7月13日20CM涨停,同日成都先导、诺思格均涨超7%。

  背后的市场逻辑在于,CXO行业中的CRO企业在服务药物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对于完善数据库、搭建高通量数据生成能力的智能实验室,这也是AI参与者们重要的竞争壁垒。因此有分析认为,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可能成为AI 领域最大赢家。

  此外,AI制药再向前迈进一步。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临床阶段生物医药科技公司英矽智能6月27日宣布,其已经开始AI研制药物的首批人体试验,为一名中国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肺部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型疗法。这种药物名为INS018_055,是全球第一种完全由AI设计和研制的药物,目前已推进至2期临床试验验证阶段,或即将成为制药业的重要里程碑。另外,AI制药公司英矽智能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果一切顺利,那么英矽将成为首家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AI制药公司。

  ▌让市场“着魔”的AI制药—CXO企业如何“一鱼多吃”

  在生成式AI浪潮下,AI制药有机会给整个制药行业带来质变,打破创新的瓶颈,解决研发效率的根本问题。在人工智能的所有应用中,医疗行业位列首位,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AI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分析人士指出,而在AI与医药的融合中,CRO公司具有数据量庞大的优势。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CRO公司最大的优势在于借助服务药物研发过程积攒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能够赋能、完善数据库,这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他们的重要竞争壁垒。  
  研究结果显示,在Ⅰ-Ⅲ期临床试验阶段,CRO公司整体用时可节省34%,同时节省30-50%的成本。对于药企来讲,把研发外包给CRO公司具有巨大吸引力。根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球AI 药物研发相关融资总事件达144起,总金额为62.02亿美元(约人民币426.66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整体共计73起,总金额共计42亿美元的融资情况呈现双双上涨的态势。目前国内AI制药产业也出现了许多代表性企业,比如成都先导、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美迪西、诺泰生物、凯莱英、博济医药等。凭借丰富的数据优势,CRO可能成为AI 领域最大赢家。

  在业内人士看来,CXO企业在AI制药领域的布局可以达到“一鱼多吃”的效果。一方面,生成式AI提高靶点发现的效率后,相关药企的研发效率同样有望得到提速,这无疑提升了整个创新药行业的景气度,进而推动药企将研发等环节外包给CXO企业的积极性。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在AI制药领域有布局的A股CXO上市公司为药明康德、凯莱英、药石科技、泓博医药、皓元医药、美迪西、成都先导等。其中,药明康德自建AI团队,近年来开始招募算法和数据人才,包括药明康德hits事业部很早就开始将计算化学、CADD和深度学习等方法用于苗头化合物的开发。其他公司具体业务如下:  
  另一方面,部分CXO企业选择参投AI制药企业,同时又成为后者的供应商斩获更多订单。“AI加速靶点发现,但是不意味着用AI进行药物研发就不需要临床试验,所以这部分有可能还是要委托给CXO企业来完成,所以AI制药企业如果起来了,CXO的订单也会变多,相当于又给自己带来更多客户。”北京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但由于目前全球尚未迎来首款AI药物的上市,AI制药的潜力仍然需要实际落地项目的验证。这意味着,AI制药给CXO企业带来的业绩预期亟待时间兑现。“业绩能不能兑现现在不好讲,因为落地的药物也没有,其实我没有看到太多的利好在境内释放。但确实有时候股价总是跑在业绩的前面。”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相关媒体表示。

  ▌当CRO选择拥抱AI—难解创新药“卖水人”CXO的焦虑

  近来,AI领域一度站上风口,制药业试图借势起飞,AI制药或将成为未来现实。深圳某一级市场医药行业投资人向相关媒体记者坦言,尽管AI医药发展迅速,相关研发企业已减少需要反复自证的过程,但市场仍然带着怀疑的目光去看待其技术和商业模式。2022年,全球多家AI制药公司经历了合作交易、融资等重要事件,但从海外AI制药公司披露的年报来看,AI制药企业也有着与普通biotech(生物医药)相同的烦恼:管线推进不顺利、疯狂烧钱却收获不多、上市药物商业化受阻等。

  AI技术的出现将会加快药物临床前阶段的研发进度,因此主要会影响临床前CRO公司的价值。但这种改变的天花板却并不高,甚至它可能只占到整个药物研发的很小一部分。分析人士表示,临床试验的设计、适应症的选择,这些研发后端的事情是无法通过AI去解决的。这也导致我们虽然看好AI制药这个赛道,但它却并不会成为颠覆产业的存在。此外,很多化合物在药物研发早期疗效很好,但进入临床阶段却无效甚至有很强的副作用,尤其针对于人体的试验,是无法通过AI进行模拟的。对于AI制药,投资者必须思维清晰,这是一个潜力很大的技术,但同时也必须谨防短期投机所造成的产业过热的情况,AI制药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图:药物研发流程示意,来源: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在AI制药风光的背后,也有些管线逐渐消失在市场视野范围内。2022年7月,AI制药先驱Exscientia首个进入临床的AI设计的分子已经被住友方面停止研发,原因是临床一期的研究并未达到预期标准,同时另一与住友合作的管线DSP-0038也消失在官网。

  资料显示,BioAge是一家用AI寻找与衰老疾病相关药物靶点的公司,曾开发一款PGD2-DP1抑制剂BGE-175,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后被用来降低COVID-19严重程度,其临床二期直到2022年6月才完成,到如今也未公布临床数据,该管线后来也从BioAge官网消失。市场仍然在期待第一个由AI辅助研发成功的创新重磅药物的到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572850.html
首创证券涨停
« 上一篇 2023-07-31
1人民币等于多少卢布(人民币兑换卢布实时汇率)
下一篇 » 2023-07-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