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到了“浙商突然去世,儿子和后妈争夺百亿财产”的新闻了吧!
但是在服装做的最鼎盛的时候,这家公司选择了转型,而且是转型到与之前业务完全不搭界的锂电池行业,在锂电池行业深耕多年,为中国储备了前瞻性技术,但是多年来收益却非常少,可以说是把在服装领域赚到的钱,来养活它,而这样的事情一做就是多年,直到苹果公司和特斯拉兴起后,杉杉才得以大放异彩,目前市值376.50亿元。
这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为什么转型会如此成功?
杉杉股份的创始人就是“突然去世的浙商”郑永刚,1989年,他出任宁波甬港服装厂的厂长,接手的时候是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小厂子,但是郑永刚接手后只用了3年就扭亏为盈,甚至还成为了行业第一。
郑永刚的商业之路,就从这家服装厂开始,这家服装厂就是杉杉的前身,曾经在央视上打过广告,杉杉西服,不要太潇洒“成为了当时比较有记忆点的广告之一。
1996年的时候,杉杉股份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了我国服装行业首家上市的公司,也被称为“服装第一股”。
但是在杉杉股份上市之前,郑永刚就意识到这家企业快要不行了。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企业家的前瞻性,当时的他敏锐的意识到,中国早晚要加入WTO,到时候外国品牌肯定会涌入国内,国内品牌在短时间无法与国际品牌争锋,所以服装行业的路很难走下去了,他开始思考转型的方向。
他觉得,改革开放初期,解决了衣食,解决了住行,接下来就要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在思考的过程中他选择了两个方向,一个是大健康,一个是新能源领域。
恰好在1999年3月份,鞍山工程院的院长王维刚到上海来和郑永刚吃了顿饭,谈到了新材料新能源的事情,当时他们有个所叫做碳素研究所,而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一般都是用碳素材料,他们有一个863课题“中间相碳微球”,这个材料从1992年开始就被用作锂电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但当时相关专利技术掌握在日本公司手里,疯狂收割中国市场。
直到2006年,日本在锂电池产业还是处于垄断地位,日企从我国进口原材料后,加工成锂电池负极材料再卖给我国,一来一去就可以赚10倍差价,相当于日本拿着我国的原材料,疯狂赚我们的钱,这就是当时新能源新材料的现状。
当时课题给了研究所1000万的钱,但是碳素研究所用完之后仍旧没有完成课题研发,希望杉杉投资。
当时谁也不敢打包票课题能100%完成,如果课题完不成,就意味着投资的钱全部打水漂;即便课题能完成,如果无法做到量产,投资也得不到回报,可以说风险非常大。
但是郑永刚一下子拿出了8000万人民币投入到课题当中,要知道这个课题的经费才只有1000万元,好在课题顺利完成。课题完成之后就要实现产业化生产,郑永刚又做决策拿出了3个亿投资生产,并且还为这些技术人才买房买车,为家属找工作找学校,让这些人才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到研发生产当中。
郑永刚的这一举措,不仅仅让杉杉未来成功转型进入新能源领域,而且还为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碳素方面的人才,因为这家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一家碳素研究所,如果郑永刚没有投资8000万的万,或许就真的完不成课题,如果没有完成课题的话,咱们在新能源领域负极材料这方面,可能也会受制于人,被国外卡脖子。
在这段持续的投资过程中,刚开始是没有多少回报的,因为当时锂电池的市场还没释放,郑永刚需要将杉杉从服装行业赚到的钱投入到这方面当中,而且坚持了多年,这个魄力也不是什么人都有的。
好在随着苹果手机以及新能源电动车的兴起,释放了对锂电池的需求市场,杉杉凭借着这次转型,成功从服装行业进军新能源领域,并且还打破了日立化成对于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垄断,取代日本成为国内中间相炭微球主要供应商,苹果第一代智能手机零部件全球捆绑招标时,杉杉也成为当时中国锂电产业中标的2家企业之一。
锂电池一共有5大材料: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铜箔(也有说四大材料,没有铜箔),杉杉涉猎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其中杉杉的主营业务之一就是负极材料,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
目前的杉杉,主要聚焦两大业务:负极材料和偏光片,这两大核心业务支撑着杉杉股份在未来的成长。
从杉杉股份的发展过程就可以看出,创始人郑永刚在里面作用巨大,公司的每一步关键举措都能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