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股份(600429.SH)于27日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80.03亿元,同比下降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50.34万元,同比下降8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74.24万元,同比下降90.44%。
此前2021年营收利润双增时,公司曾喊出“2022年营收85亿元,净利润2.1亿”的口号,如今并未实现。而造成三元营收利润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SPV(卢森堡)及下级公司出表以及首农畜牧的大幅亏损。
三元股份主要从事乳制品制造业及畜牧业,业务涉及加工乳制品、冷食冷饮及奶牛养殖、繁育等。公司旗下拥有低温鲜奶、低温酸奶、常温牛奶、常温酸奶、奶粉、奶酪、冰淇淋、涂抹酱等产品系列。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2022年公司在北京液态奶市场份额继续稳居首位。
2022年,公司冰淇淋及其他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4.41亿元,同比增长8.30%,是唯一增长的业务。其核心产品液态奶系列实现营业收入46.57亿元,同比下降2.46%;固态奶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下降0.13%。而涂抹酱产品收入下滑69.04%至2.43亿元,主要由于SPV(卢森堡)及下级公司自2022年5月1日起不再纳入合并范围,营收数据仅为1-4月。
公司称,若剔除SPV(卢森堡)以及首农畜牧收入,2022年公司乳制品及冰淇淋收入还是整体实现了增长,尤其是明星产品72℃鲜奶、极致系列产品、奶酪产品增长幅度较大。
去年三元继续加码产品创新,上市了行业首款富含A2β-酪蛋白并保留更多25%活性蛋白的“极致1 1原生双蛋白牛奶”、国内首款针对血糖敏感人群的“双低G(低GI、低GL)益糖平牛奶”、简卡0蔗糖酸奶、三元宫廷酪乳风味酸乳、海盐椰子及北海道牛乳风味奶浆、八喜轻卡系列冰淇淋,以及不同使用特性的高达芝士片等产品。凯度消费者指数显示,在北京市场液态奶消费低迷的背景下,公司高端奶及低温酸奶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年末,公司存货为18.56亿元,较上年的12.45亿元暴增49.13%,占总资产的比例达13.21%,财报显示主要由于原材料及产成品增加。从产销数据来看,液态奶、固态奶、冰淇淋及其他产品的库存量分别大幅增长57.81%、721.99%和42.94%,显示产成品库存有积压情况。
盈利方面,占比最大的液态奶和冰淇淋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6.56%、35.61%,均有所提升。不过其他产品毛利率则纷纷下滑,其中,畜牧业毛利率较上年降低了22.24个百分点。受豆粕、玉米、苜蓿等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养殖成本周期性上涨,去年首农畜牧亏损达1538万元,导致畜牧板块利润大幅下降。
对于利润下滑,公司表示除了畜牧业板块影响外,乳制品业务及投资板块餐饮业务受疫情影响也较大。不过钛媒体APP发现,三元股份销售费用去年增长较快,也侵蚀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2022年,由于市场投入及促销费增加,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54%达到13.06亿元。其中,营销类费用2.11亿元,广告费4.09亿元,合计达6.20亿元。可见,公司正在想办法提升品牌价值,尤其是“三元”母品牌和“极致”“爱力优”等子品牌。去年公司不光请来王凯、蒋勤勤、谭松韵、陈历俊等明星代言,还陆续拍摄品牌微电影、携手人民网走进三元工厂直播、举办“团圆时刻,就要极致” 主题沙龙等活动。
然而作为区域性品牌,三元股份至今难以走出北京。公司在财报中表示,在深耕北京市场的同时,公司划定外埠重点市场,增加配套工厂、产品品类,与当地媒体、连锁超市建立战略合作,打造外埠市场样板。可从收入来看,去年三元非北京地区收入下滑25.84%,占比已不足四成。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少数全国性乳企、数个区域性乳企以及众多地方性乳企并存的市场格局。除伊利、蒙牛两大全国性品牌外,各区域均有本地人较为熟知的当地品牌。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20年伊利和蒙牛两大巨头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6.4%和21.6%;光明、君乐宝、新乳业、三元市场份额分别为4.1%、3.1%、1.7%和1.7%。
而随着巨头不断并购扩张,区域性奶企突围变得更加艰难。例如近年来伊利控股澳优乳业、收购菲仕兰秀水奶粉工厂、收购泰国冰激凌企业Chomthana;蒙牛入股妙可蓝多、并购雅士利、现代牧业、贝拉米、天鲜佩等。
三元股份本次在财报中也表示,未来公司将加大战略协同型并购,通过国际国内横向并购及合作,实现快速的产品、品牌、渠道突破。同时,将通过纵向并购对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布局。公司这次更是喊出“力争202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4.2亿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