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熊股份,极刻

大河财立方《极刻》第816期

朱哲 马腾飞 李博 摄影

1月9日上午,在位于郑州“大玉米”58楼的大河财立方投教基地,大河财立方河南省两会特别策划——“豫股100 ”特展正式呈现。

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A股上市公司达到107家。

从1993年的筚路蓝缕,到2022年的百家争鸣。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春华秋实,河南上市公司伴随着河南经济的起飞,从稚嫩到成熟,向上生长,风云激荡。

为全面展示河南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大河财立方参照中国A股上市发行制度的演变,撷取各个阶段上市公司的发展故事,讲述河南资本市场的激荡三十年。

审批制下的额度管理(1992年—1995年):

推开世界的门

1956年,一辆轿车载着几名德国人驶进郑州西郊的一片空地。此后,这里开始了近10年的建设。

1964年,一座代号402的现代化厂区按照纯粹的包豪斯风格建成投产,大量民主德国的专家先后来到郑州,援助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把一段美好的年华融进这片古老的土地。这就是第二砂轮厂,被郑州人亲切地称为二砂,生产被誉为工业牙齿的磨料磨具,产品包装上那只展翅飞翔的白鸽,托起了国家工业的腾飞。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1993年,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的第二砂轮厂迎来重要时刻。

豫白鸽的上市筹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 年。

1992年,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是梦开始的地方。这一年,中国股市从春天开始就进入亢奋状态。

更大的对资本市场的认同,来自决策层。当时,众多经济学家纷纷献策,指出“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是搞活和增强国有企业实力的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随着证监会的成立,股票发行的权力,也由交易所移交至**。由此,一种全面扶持国有企业的“指标配额制”开始正式实施。

在河南,第一批拿到指标的是第二砂轮厂和位于平顶山的神马实业。这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首批入选,与两家企业自身过硬有关。

“从一开始,河南就坚持‘靓女先嫁’的原则,选取的企业都是省内最优质的企业。这一点与当时一些地方的选择,有根本区别。”上述原河南省体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而二砂,则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靓女”。

根据二砂厂志记载,始建于1956年的二砂,是我国“一五”期间重点引进项目,是当时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综合性磨料磨具制造企业。

在二砂正式改制的1992年,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71亿元,实现利税5975万元,实现净利润4528万元。

而在相关人士看来,二砂能够成为河南首批拿到指标的企业,除了自身实力过硬之外,管理层对上市有充分的理解,也是重要原因。

“当时公司的管理层,对企业上市有着充分的了解,对资本市场能够为企业带来的好处,也做了很多功课,所以在得知上市规则变化之后,首先做了申请。”白鸽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徐立宏回忆道。

于是,在1992年下半年,第二砂轮厂的改制工作正式提上日程。根据1994年二砂的厂报记载,围绕改制,二砂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成立筹委会,专门负责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所有的技术性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介绍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意义。

1993年12月8日,随着豫白鸽登陆深交所,河南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正式诞生。豫白鸽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国证券交易所河南股票零的突破,标志着我省国有企业改造股份制规范化试点的成功。

就在豫白鸽登陆A股一个月之后,神马实业也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随着A股的大门向河南企业打开,资本的魔力吸引着更多的企业加入其中。而接下来要出场的则是洛阳玻璃。

1994年7月9日,河南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洛玻H股昨在香港挂牌交易》。而洛阳玻璃也是河南省第一家按照国际惯例在境外上市的河南公司。

从豫白鸽登陆深交所到洛阳玻璃H股上市,尽管同发达地区相比,河南企业起步稍晚,但不得不说,正是这些企业的上市,吹响了河南企业探索资本市场的号角。

就像歌手杨乃文在《推开世界的门》中唱的那样:“推开世界的门,你是站在门外怕迟到的人。”随着A股资本市场的大门被河南企业推开,此后的30年,河南上市公司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一幅风云激荡的河南资本市场画卷由此展开。

审批制下的指标管理(1996年—2000年):

把耳朵叫醒

罗曼·罗兰说:人们常觉得准备的阶段是浪费时间,只有当真正的机会来临,而自己没有能力把握的时候,才能觉悟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才是浪费了时间。

对开封人汪远思来说,在1988年的时候,显然他是准备好了的那一个。

1988年5月,汪远思和几个年轻人顶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各方的压力,毅然砸掉了自己的铁饭碗,在郑州租借的一间简陋的房屋中创立了一个新的企业——郑州思达电子研究所。

在此之前,农民家庭出身的汪远思插过队、做过知青。1977年,汪远思考取开封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师专毕业的汪远思,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教师。然而生性好动的他,兴趣并不在此。这之后,汪远思几经周折,最终依靠自己的发明,敲开了开封计算机研究所的大门。

在开封计算机研究所,汪远思的最大收获恐怕是结识了一群有着共同志趣的同龄人,其中就有最初与其一起创业的张玉中、张国伟等人。

创业伊始,汪远思就和几位创业者决定实行科学化的规范管理,并在科技转化方面做好文章。

机会很快到来。1988年,国家颁布了新的标准电度表检定规则,原来国内使用的低精度电表亟待更新换代。思达很快抓住了这一机会,集中科研、生产力量,迅速推出一系列产品,确立了思达在电子仪表市场的江湖地位。1992年2月,郑州思达电子研究所正式更名为河南思达科技发展有限总公司,1993年,河南思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随着思达在电子仪表领域的大跨步发展,汪远思不仅收获了财富,社会荣誉也纷至沓来。1994年,汪远思荣获“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当时,作为较早了解证券市场的河南企业家,上市对汪远思来说,显然是必选项。

1996年12月24日,经过四处奔走、多方努力的汪远思终于收获“圣诞礼物”——思达集团旗下的思达高科正式在深交所挂牌,成为全国第二、河南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也正是这次上市成功,使汪远思意识到,资本运作和证券市场比经营实业更有魅力。也正是这次选择,以及对资本的痴迷,最终资本这把双刃剑在十几年后,砍到了汪远思自己身上。

相较于汪远思对资本的把控能力,与其同时代的万隆则要出色得多。

关于万隆的故事已经有很多。这位行伍出身,1968年转业到漯河市肉联厂(双汇前身)的强人,真正大放异彩要到16年以后。

1984年,漯河市政府决定对漯河市肉联厂这个“包袱”实行改制。改制选举过程中,万隆以“满票”当选为厂长。自此,“企业家”万隆正式走上台前。

这之后,面对国企的老问题,铁道兵出身的万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帮助漯河市肉联厂重新焕发生机。

如果说改革实现企业脱困只是万隆小试牛刀的话,其善用资本又不被资本所困的长袖善舞,则把万隆以及其带领的双汇,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1994年,双汇集团与香港华懋集团合资,引进资金1.27亿元,建立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大楼,使企业规模、实力和品牌知名度迅速得到提升。

此后两年间,双汇集团又与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6家外商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外资1100多万元,在漯河市高新区建设了双汇食品城一期工程。

尽管引进外资很多,但对企业的控制权,万隆展现出的是始终如一的强硬,而正是这种强硬的态度,使双汇能够爬坡过坎,衔枚疾进。

说到双汇,就不得不提中国火腿肠的开创者春都。

1986年,中国第一根工业化火腿肠在洛阳春都诞生。也正是凭借这根“会跳舞的火腿肠”,“春都”广为天下知。

1993年8月,洛阳市肉联厂实行股份制改革,正式组建春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432家股东定向募集法人股1亿股,募集资金2亿元。

不过,与双汇选择围绕产业链的扩张不同,春都走的是一条更为“天马行空”式的多元化扩张之路。正是不同的战略抉择,让同样的国有企业、同样的中国名牌、同样身处中原腹地、同做肉类加工的两家企业,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1998年年底,双汇发展上市,不久之后的1999年年初,春都A登陆资本市场,两家分别募资2亿多元和4亿多元。只是从上市开始,两者的目的就大不相同:双汇意图扩大主业、春都为了圈钱还债。

据了解,春都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匆匆地把春都A推上市,然后迫不及待地把募集资金抽走。春都A上市仅3个月,春都集团就提走募集资金1. 8亿元左右,以后又陆续占用数笔资金。春都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占用春都A资金高达3.3亿元,占上市募集资金的80%。

除了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春都A承诺投资者的十个项目,九个不见踪影。到2000年年底,春都集团和春都A,旧账未了,再添新债,最终双双陷入困境。

除了春都之外,在指标管理的时代,郑百文也是河南资本市场上不得不提及的一家上市公司。从上市第二年起,郑百文就开始虚增利润,后经数年保壳大战,最终被三联商社借壳。

回溯股票发行的审批制时代,河南上市公司快速增长,到2000年左右,已经突破20家。在这些上市企业里,既有后来成长为行业巨头的宇通客车和双汇发展,也有昙花一现的郑百文、春都A等。

总体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资本市场的钟声把更多企业掌舵人的耳朵叫醒。这些怀揣梦想的企业家,把企业上市当作目标,欲在资本的江湖里一试身手。只是,资本这把双刃剑向来无情,一些规范经营的企业至今仍笑傲江湖,而一些盲目扩张的企业,有可能已堕入尘埃,遍寻不见。

核准制下的通道制(2001年—2004年):

笑看风云

2001年3月17日,中国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的改革终于到来。此前已经实行数年的审批制在这一天,走进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核准制。

不同于后期的核准制,在核准制实施之初,一种更为通用的做法是“通道制”。

2001年3月2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通道制”做出了具体解释:每家证券公司一次只能推荐一定数量的企业申请发行股票,由证券公司将拟推荐企业逐一排队,按序推荐。所推荐企业每核准一家才能再报一家,即“过会一家,递增一家”。

发行制度日渐变化的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河南企业上市的热情也被同步点燃。

2002年7月15日,历经5年谋划的豫光金铅正式走进资本市场。当天,经证监会批准,豫光金铅4500万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

作为偏居豫西北济源的豫光金铅,显然没有距离消费者更近的双汇、春都知名,但这丝毫不影响豫光金铅在行业内的地位。

资料显示,1957年,豫光金铅的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正式建厂,此后数易其名,直到1994年企业改制,才更名为豫光金铅集团公司。

尽管偏安一隅,但豫光金铅却并非无名小卒。1999年10月,豫光金铅主打产品电解铅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2000年,豫光金铅获得白银进出口自营权,成为河南唯一一家具有该资质的企业。

不过,说到上市,豫光金铅的路走得却并不顺利。

此后,随着证监会上市制度的改革,上市的指标由政府转移到券商手中。1999年,豫光金铅选择中信证券作为辅导券商,并最终在2002年圆梦资本市场。

事实上,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不仅让豫光金铅这样的国有企业有机会登陆资本市场,更是让优秀的民营企业获得了和国有企业近距离竞争的机会。

2002年9月26日,瑞贝卡的上市申请终于被证监会发审委核准。2003年7月,瑞贝卡正式在上交所敲钟。

瑞贝卡之所以能够上市,与许昌当地由来已久的产业基础密切相关。

1900年,许昌泉店人白锡和与一个德国商人结识,共同创办“德兴义发庄”。历时一个世纪,许昌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人发市场,这为日后的加工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瑞贝卡的创始人郑有全原是许昌县一家小假发厂的厂长。1989年,国家轻纺投资公司决定在许昌投放210万元贷款,成立许昌县发制品总厂,郑有全成为厂长。由此,许昌的假发制品完成了由小作坊加工向工业化大生产的转变。

1993年,许昌县发制品总厂联姻美国新亚国际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经过6年发展,1999年,郑有全在大刀阔斧地转换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提出了公司上市的发展目标。当年10月,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并于3年后通过证监会发审委核准。

就在瑞贝卡敲钟前不久,位于巩义、上市刚满一年的中孚实业,发生了一件大事。

2003年5月24日,中孚实业发布公告称,其母公司河南豫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豫联集团)的大股东巩义市政府于当年5月21日与一家叫做Everwide Industrial Limited的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

这也就意味着,中孚实业上市不到一年,其大股东易主外资。同一般印象里,只有企业经营困难、不重组无法扭转颓势才会发生控制权变更不同,豫联集团在巩义市也是响当当的企业。

在这次收购之前的2002年11月,证监会、财政部、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开始放开外资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口子。

据了解,Everwide Industrial Limited是一家专门为收购豫联集团而成立的公司,背后实际控制人为香港东英集团。

2003年8月26日,香港东英集团受让巩义市财政局持有的豫联集团78.8%的股权,由于当时豫联集团为中孚实业第一大股东,持有44.18%的股份,东英集团成为中孚实业的实际控制人。股权转让的完成,标志着香港东英集团正式成为河南核准制下首家上市公司中孚实业的实控人。

就在中孚实业为新的实控人是谁而操心之时,一些名噪一时的上市公司在2003年这个年份,成为“保壳”一词的代言人。其中就包括河南首家上市公司豫白鸽A、因大股东违规占用资金造成经营困难的ST春都,以及ST冰熊。

尽管在这场“保壳战”中几经拉锯,但最终这三家上市公司均难逃被重组的命运。经重组后,ST春都更名为同力水泥,豫白鸽A更名为中原环保,冰熊股份则远嫁重庆,更名东方银星。

这个时期的河南资本市场,在经历A股前十年的试探和适应之后,河南的企业家对资本市场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尽管在资本运作的过程中,有得有失,但过后看来,就像郑少秋在《笑看风云》中唱的那样:“谁没有一些得不到的梦”“一笑已经风云过”。

核准制下的保荐制(2004年—2019年):

Colorful days

2004年2月,由证监会制定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等法规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发行制度由通道制过渡至核准制。

这一政策的实施,打破了过去十多年间政府对资本市场的高度干预,使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可以获得与国有企业同场竞技的机会。由此,中国民营企业上市的道路正式打通,中国资本市场的活力大大增加。

一个可参考的数据是,在保荐制实施之前,河南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当中仅有3家为民营企业,而在保荐制实施之后,一家家优秀的民营企业逐渐走上台前,一个个隐形冠军崭露头角,被市场所熟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河南板块,保荐制的意义和成绩并非从2004年就大放异彩,河南的民营企业真正开始成为市场的主角,是从三全食品开始。

2008年2月20日,或许是巧合,这家最初以生产速冻汤圆起家的企业,选择在中国传统元宵佳节的前一天登陆资本市场。此时,距离三全食品首次喊出冲击上市已经过去了7年,距离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下海经商,已经过去近20年。

1989年,年近五十、已是郑州市某医院副院长的陈泽民和爱人借了1.5万元生产软质冰激凌,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他给自己的“工厂”起名为“三全冷饮部”。

仅仅3个月,陈泽民不仅还清了本息,还扩大经营规模,租赁了厂房,增加机器,做起了冰激凌批发。他发明了郑州最早的夹心冰激凌,让他的厂门口天天人气爆棚。可是一到冬天,冰激凌批发进入淡季,工人们就都没活可干了。

回郑州之前在四川的十几年里,陈泽民学会了做汤圆。回到郑州以后,逢年过节,他都要做许多汤圆送给亲戚朋友,尝过的人都说好,可是当时郑州人看不到也买不到这种汤圆。一年冬天去哈尔滨出差,让陈泽民灵感突发。当地人一次包很多饺子,吃不完的都放到屋子外面冻起来。于是陈泽民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把自己做的汤圆冻起来拿到市场上卖,就可以解决长时间保鲜的难题。

陈泽民把自创的两步制作夹心冰激凌的办法用到制作汤圆上,先把汤圆芯冻实,包上皮之后再冻一次。这样不仅缩短了冷冻时间,还解决了汤圆包制时不易成形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办法,使陈泽民成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的发明人,他的“二次速冻法”申请了国家专利。

也正是这一发明,不仅让三全成为全国知名企业,更是凭借着一颗小小的汤圆,陈泽民和他的三全创造了一个产业,使郑州成为全国知名的速冻之都。

2001年6月,经发起人一致同意,三全食品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由注册资本金的4300万元折合成4300万股。也是在此时,三全食品正式开始冲刺IPO。2003年,三全食品对外宣布,将力争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速冻食品企业。但此后的几年间,由于阴差阳错,这个愿望直到2008年方才实现。

也正是借助资本市场,三全食品不仅成功扩大生产、步步为营,更是在2013年将龙凤食品收入囊中。可以说,资本的力量让三全食品把一个个纪录甩在身后。

就在三全食品在资本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之时,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又一重要时刻。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举行开板启动仪式。一周之后,创业板正式开市,而在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当中,河南企业汉威电子(后更名为汉威科技)名列其中。

汉威电子的前身为成立于1998年的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高新技术区,是国内最早从事气体检测器的企业,董事长任红军是汉威电子的创始人。

出生于1967年的任红军,历任郑州晶体管厂技术员、工程师,郑州汽车客运总公司下属科达电子厂高级工程师、副厂长,后在郑州汽车客运总公司货运中心担任仓库管理员工作。

“后来担任仓库管理员主要是因为原国企单位经营不善,被并入另一国企,缺乏专业技术岗位。但也由此激发了我开始创业的道路。”谈到当初的创业,任红军感慨万千。

同时,在任红军决定创业时,正赶上国际检测仪器仪表制造业开始从发达国家向亚洲国家转移。而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优惠的产业政策,也吸引了大批海外资金涌入国内投资建设气体传感器及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生产线。

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河南汉威电子有限公司成立。2008年6月22日,汉威电子引进战略投资者宁波君润投资有限公司,才最终完成了家族企业的蜕变。

事实上,汉威电子一开始选择的并非创业板而是中小板。然而,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汉威电子果断选择创业板。

“创业板刚出来时,去省里开会接受辅导的企业有好几家,但最后能报上的没几家。从披露规则出台,到当年7月26日递交上市材料,仅仅只有26天,中间要找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证券事务所等,而此时正值企业出年报时期,这些资源本身都很紧张。哪一个环节踏空一步,就赶不上了。”任红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由于公司质地优良,准备充分,最终汉威电子成为河南首批创业板企业。随着创业板的开通,河南企业的上市潮正式来临。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仅2010年和2011年两年,河南就有20家企业实现IPO。其中,2011年更是有11家企业成功上市,创造了核准制时代河南上市企业的最高纪录。

需要说明的是,在2010年到2011年上市的河南企业当中,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可以说,保荐制为民营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吹响了集结号,使更多优质的企业有机会分享资本带来的高速成长。

注册制(2019年至今):欢乐颂

2019年7月22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一刻!这一天,酝酿已久的科创板正式开市,这也标志着注册制时代正式来临。

在当天的开市仪式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肩负着引领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的使命,也承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初心,对于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据了解,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企业。可以说,科创板的推出对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高科技行业发展,帮助企业直接融资,都将产生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尽管河南企业并未出现在首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名单里,但在科创板开市四个多月之际,首家河南科创板企业终于出现。

2019年12月4日,分子筛行业的龙头企业——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建龙微纳,股票代码:688357)首次公开发行A股科创板上市仪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提到分子筛,大部分人都会感到陌生,但将黏稠的石油变为清亮的汽油、净化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将空气分离制取氧气,都离不开它。由于具有吸附能力高、选择性强、耐高温的优势,分子筛广泛应用于石油加工、空气分离、环保节能、家电制造等多个领域。

而就在科创板注册制实施后不久,中国资本市场的另一大注册制试点随即到来。

2020年4月27日,**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当日晚间,证监会和深交所就创业板改革的规章制度出台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创业板注册制试点改革启动。

119天之后的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上市,这意味着创业板注册制正式实施。

当年年底,河南迎来创业板注册制下的首家上市公司——仲景食品。

2020年11月23日,随着上市钟声敲响,仲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仲景食品)迎来历史时刻。这一刻的另一重意义在于:河南资本市场正式迎来首家创业板注册制上市公司。

从2002年创立到2020年登陆资本市场,上市无疑是仲景食品送给自己最好的18岁生日礼物。

资料显示,2002年仲景食品在河南省西峡县成立。成立之初,公司生产的是花椒油等调味配料。

作为中国十大商品香菇基地县,西峡县香菇年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其境内的双龙镇香菇市场是全国最大的香菇市场和产品信息、价格形成中心。在此基础上,2008年,仲景食品推出仲景牌香菇酱,将业务切入到调味食品领域。依托原料产地优势,仲景香菇酱迅速打开市场,成为调味酱领域的一支生力军。

需要说明的是,仲景食品的“朋友圈”也颇为豪华。

招股书显示,仲景食品调味配料的销售客户有千余家,涉及的品牌有今麦郎、康师傅、海底捞、联合利华、奇华顿、双汇、安琪、金锣等。其生产的调味食品也经900余家经销商,覆盖永辉、华润万家、家乐福、盒马鲜生等各大知名商超及其他批发、零售渠道。

在仲景食品成功登陆创业板4天之后,位于新乡的瑞丰新材也在深交所敲响上市宝钟。这之后,百川畅银、力量钻石、拓新药业等8家河南企业,也借助注册制登陆创业板。

在创业板注册制实施的同时,以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细分市场龙头为主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2021年11月15日,随着首批81家公司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北交所正式揭牌开市。

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81家公司中,有3家来自河南,分别是注册地位于郑州的恒拓开源、漯河的利通科技、许昌的同心传动。其中,前两家系精选层平移至北交所上市企业,同心传动为新上市企业。

2001年,28岁的河南同心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红凯正式从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辞职。

据了解,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是当年国家传动轴定点生产单位,从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辞职之前,陈红凯从一线员工做起,后成为公司一名销售人员。

由于精通技术又熟悉销售,陈红凯将新公司定位为贸易 机加工。

“当时创业的切口非常小,就是传动轴上面的一些稀缺部件”,也正是依靠着对稀缺件的钻研,再加上技术娴熟、常年跑市场,所以陈红凯的市场嗅觉非常敏锐。在注意到传动轴当中的“端面齿”法兰即将成为主流之后,2004年,陈红凯东拼西凑100万元,从国内某机床厂订制了国内第一台“立式端面齿拉床”。

2006年,随着国家相关文件正式出台,汽车传动轴正式全面接轨欧洲标准,“端面齿”法兰一货难求。也由此,陈红凯正式赚取创业以来最大的一桶金。

“由于设备是国内第一台,所以遇到很多问题,都是我们自己解决。包括之前生产的传动轴稀缺零部件,也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说,研发创新是同心传动能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陈红凯说。

随着陈红凯及其带领的河南同心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发展,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同心传动也成为河南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

北交所的开市,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上市途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错位发展的格局也更加完善。同时,随着注册制的推进,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成为重中之重。

2020年年底,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退市新规。作为注册制的一体两面,退市新规的出台,让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上市公司退出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吐故纳新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6日,共有46家A股公司被实施摘牌退市,这一数据较2021年足足翻了一番。。仅2022年6月就有29家公司摘牌,超过了2021年全年摘牌公司数量。

市场加速出清,个别上市豫企亦在其中。科迪乳业是2022年首家被交易所决定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豫企。此后,猛狮科技、豫金刚石也先后退市。

在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张保盈看来,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退市常态化意味着疏通A股市场出口,相较于以往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周期缩短,没有主业的‘皮包公司’和长期亏损的‘僵尸企业’高效快速退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得以优化和提升,更有利于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张保盈说。

总体来看,过去几年,从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获得通过,再到北交所开市、同步试点注册制,注册制改革由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分步骤实施,有效完善了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助力创新驱动战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

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资本市场朝着“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的总体目标迈进。随着各项举措渐次落地,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适应性、包容性明显提升,市场发生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要素资源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资金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制造业、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法治供给取得突破性进展,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的归位尽责意识明显增强、预期更趋稳定,市场生态得到整体性重塑。

河南资本市场激荡三十年:这一路走来

2022年12月7日,秋乐种业登陆北交所,河南A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7家。

从1993年12月“零的突破”到如今的百家风华,河南用了近三十年。

这个速度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仍有差距。但同河南自己比,过去三十年,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河南实体企业与河南经济同频共振,共同成长。

尤其是随着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注册制的实施,河南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如潮涌至,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实际上,河南企业密集登陆A股资本市场,离不开政策面的有力支持。

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各省辖市政府接连出台重磅举措,为企业上市挂牌创设“绿色通道”。

2020年6月,河南省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推动企业上市挂牌的七项具体工作及四项保障举措,并透露了上述河南资本市场五年发展“小目标”:2024年末,河南省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60家,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展示企业达到10000家左右,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千亿市值企业。

省市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推动企业挂牌上市的政策文件,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推动辖区内企业加快上市挂牌。

除了上市企业数量的变化之外,河南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规范治理水平也在显著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规模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基本盘”地位更加巩固,上市公司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愈发明显。

其中,研发投入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河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计161.31亿元,同比增长20.05%,高于全国水平。

2022年第三季度末,河南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同比增加411.72亿元,在建工程同比增加69.57亿元。龙头公司为稳经济大盘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中18家河南上市公司收入破百亿,14家净利润超10亿。

2022年上半年,河南上市公司提供就业岗位67.65万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万多个,累计支付职工薪酬454.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88亿元,累计现金分红44.6亿元。上市公司日益成为践行现代企业制度、回报社会的示范样板。

Wind ESG评级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宇通客车、中航光电评级达到了AA级,洛阳钼业、中原证券、郑州银行、牧原股份等14家企业ESG评级达到了A级及以上。

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上市公司日益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经济转型“领跑者”角色日益突出。随着科创板创业板相继试点注册制,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交所等重大改革的相继落地,河南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行稳致远,一批行业龙头、隐形冠军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尽管成绩斐然,但河南资本市场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头部企业不多、创投可挖掘标的稀缺等,本土产品、科技、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后劲不足,这都对河南资本市场发展产生影响。

对此,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前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建议,在科技创新、科研生态方面,河南未来有很大空间,希望河南重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发工作,政、商、学、业等各界齐心协力,挖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潜力,其中豫企要建立从创始人、高管到一线员工的全员研发意识,并做好激励机制,像华为一样让研发人员享受企业发展红利。

首先,最重要的是抓企业上市。尤其是要结合河南企业的特点,在继续抓好企业主板上市的同时,抓住科创板和北交所专注“专精特新”企业的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积极推进企业上市。

其次,要抓好债券融资。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用好银行间交易市场,适应新需求,组织新项目,创设新模式。

再次,要抓基金发展。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中,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创立与发展最为关键,而基金则是助推发展的最佳金融工具选择。尤其是种子期和初创期的科技企业,一般都很难获得政府财政及商业银行的支持,但是创投基金、风投基金、天使基金等恰好瞄准的就是这类企业。

最后,要抓风险防范化解。不管是企业上市,还是债券融资、基金投入,都会面临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唯有及时设立“防火墙”,或在出现风险后及时化解处置,才能使企业和整个经济享用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

1月9日,在“豫股100 ”特展启动仪式之后举行的河南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河南证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牛雪峰就2023年河南资本市场发展,现场分享以下几方面观点:

一是要在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促增长稳预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核心是“提质扩容”,提高现有市场主体质量,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增加各类市场主体数量。

二是要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功能。牛雪峰建议,REITs基金要破冰启动;抢抓北交所上市机遇,尤其是2022年“手拉手”活动对拟上市公司登陆北交所活动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三是推动、支持资本市场各类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在牛雪峰看来,只有各类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发展,才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平稳增长。要在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上,再下力气、想办法。

四是防范风险,减少风险对经济、对市场损害。要发挥好上市公司异常经营监测预警机制作用,平稳处置、化解风险,要在处置过程中寻找机遇、让市场主体获得重生。

五是加强市场生态建设。牛雪峰表示,首先是信用市场信用建设,在这方面需要增强合力,共同维护河南资本市场良好信用形象。其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提高其规范意识。再次,要做好警示教育。最后,要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投资者教育,讲好优秀企业家群体故事,讲好河南的故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sysxhz@126.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sysxhz.com/a/514955.html
常铝股份,常铝股份股东户数下降8.97%,户均持股4.97万元
« 上一篇 2023-07-01
转配股,高送转炒作的4个阶段,简单实用
下一篇 » 2023-07-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