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郭强(某金融机构宏观研究员)
近期在A股市场,“中特估”俨然成为最时尚最具吸引力的字眼。根据wind中特估指数(8841681)数据,截至2023年5月10日收盘,中特估指数累计涨幅高达31.73%,尤其是3月以来,中特估指数更是一骑绝尘,累计涨幅达18.98%。5月5日,同花顺软件开设了中特估100指数,5月8日,18只中字头大盘股票涨停,其中不乏中国银行、中国船舶这样的大市值个股。至此,“中特估”引爆全场。
首先,什么是“中特估”。“中特估”全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2022年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进行了详细阐述。其中他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易会满主席提出“中特估”估值体系,核心理念在于要充分考虑中国一些企业的特殊性、发展阶段、行业背景等因素,建立更符合实际的估值方法和体系。比如,在对央企、国企进行估值时,需要考虑到其国家战略地位和责任使命,这些因素可能对企业的价值产生重要影响;而部分有行业特殊背景的上市公司,可能存在垄断地位、技术壁垒等特点,这也需要有相应的估值策略。
而从国际经验,象沙特阿美、日本电信公司、雷诺这样的“特殊”公司,它们与民营企业相比,估值不仅没有折价,反而有小幅的溢价,说明,国际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对于战略性行业公司由国家控股是并没有歧视的。但A股却恰恰相反,以银行为例,银行股市值占全A股的10%,利润占38%,但剔除银行后,A股的估值远高于美国、欧洲、日本,也高于新兴市场平均,可能仅低于印度。加入银行之后,A股的估值仅高于俄罗斯,全球最低的估值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以银行为代表的央企国企的估值可能并不合理。
因此,“中特估”理论的实践,必然离不开这些相关企业的估值修复,这也是今年以来“中特估”行情的主要逻辑之一。
其次,这波“中特估”行情是否会延续?今年A股市场行情有两条主线:一条是ChatGPT刺激下的人工智能板块,从大模型到算力到数据资产,代表个股如汉王科技,浪潮信息,中国出版等。另一条主线便是以部分大市值“中字头”企业快速为代表的“中特估”行情。代表个股如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船舶、中船科技等。由于“中特估”股票的权重普遍较大,带动沪指突破了3400点。但从行情的结构特点来看,人工智能和“中特估”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资金轮动节奏明显,增量资金入场的信号没有持续。此外,由于个股和指数的连续加速拉升,筹码交换和技术性回来都是意料之中的走势。
后期的行情演绎,大概率是“中特估”板块内的结构性行情。有新的热点出现时,可能叠加“中特估”的股票更容易引起市场的共鸣,热点的不断更换,可能会演绎成渐进式拉升,从而使得A股的整体底部得到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