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讯(记者肖斐歆)6月9日,是科创板公司智翔金泰的新股申购日。一边是三年累计亏损12亿,一边是IPO计划拟募资39.80亿元。申购前日,股民感慨,这样的新股你敢申购吗?
作为一家创新驱动型生物制药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从理论上来看,抗体药物的赛道市场空间广阔、前景较好,但前期投入高、国内外竞争激烈,想抢占市场也绝非易事。
由于研发投入高,创新药公司亏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智翔金泰属于一家“三无公司”——无产品、无主营收入、无
利润,今年一季度其营收仅有10万元。核心产品未上市,公司收入均由非持续性的其他业务构成,
净利润、现金流、净资产均为负数。
科创板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智翔金泰背后的研发实力与背景能否抵消掉财务数据连年惨淡带来的负面影响?
终止两大项目研发,相关费用打水漂
报告期内,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工作,2020、2021和2022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3亿元、2.95亿元、2.7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极高。
公司产品管线目前拥有共12个在研产品。公司董事、首席科学官刘志刚表示,公司产品GR1501已于2023年3月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4年获批上市。在竞争优势上,公司的核心产品的研发速度领先且市场空间广阔。GR1603是国内企业首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药物,GR1901是国内企业首家获批临床的CD123×CD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803的研发进度在国内企业也排名靠前。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大部分在研产品都面临着市场成熟度高、市场已充分竞争的风险。除此之外,部分还面临着其他问题,如使用率较低,不能有效打开市场空间的风险;产品不被医生和患者认同的风险;上市时间较晚、市场开拓困难的风险;上市进度不如预期的风险;不确定性较大,存在较大的临床试验失败风险等。
就在2022年3月,公司终止了两大项目的研发,相关的研发费用也随之打水漂。在终止的原因里,原因都写着“市场竞争激烈”。
会否“上市即退市”?
由于研发支出高,且公司无一核心产品实现上市销售,公司去年营收仅为47.52万元。营收主要来自其他业务,如技术服务收入、转授权收入和少量原材料销售收入等。净利润、现金流、净资产都为负数。2020至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73亿元、-3.22亿元和-5.76亿元,净利润连年为负,公司三年累计亏损约12.7亿元。2020年至2022年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1.40亿元、-2.38亿元、-1.78亿元。2022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率更是达到了-337.99%。
公司表示,未来开发业务的开展仍需持续较大规模研发收入,可能存在未能实现盈利就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未来亏损金额持续扩大的风险、一定期间内无法进行现金分红的风险。在投资者眼中,这样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财务数据更像是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很有可能“上市即退市”。
记者留意到,智翔金泰的招股书中对于盈利预测披露情况只有寥寥几字“公司未编制盈利预测报告”。通常情况下,公司招股书会对未来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哪怕是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在智翔金泰的首次网上路演时,有投资者直接向其保荐机构海通证券的保荐代表人王永杰提问:“请问公司亏损严重,为何还能上市?我家的小卖部一年能赚5万多,盈利能力远强于智翔金泰,请问是否也可以上市?”对于此问题,王永杰仅从侧面回应了智翔金泰的业务布局。
打新老法失灵了
据智翔金泰最近发布的公告称,将于6月9日进行网上申购,发行价为37.88元/股。
不少投资者对此仍有疑虑,昨天的网上路演,就有投资者询问道“请问公司的发行价是否合理?”。保荐代表人王永杰表示,“参照目前新股发行市场的情况、公司前期的经营业绩、行业的发展状况、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的发行价和市盈率是合理的,相信能够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
全面注册制下,打新不再是无脑套利行为,今年以来破发现象频频出现。据统计,除1月、2月上市新股未出现破发情况外,其余月份破发率均超过20%,其中,5月成为新股破发的集中爆发期,破发率达29.03%。打新策略逐渐从“逢新必打”向“谨慎选股”转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此前曾表示,“在全面推行注册制之后,一些未盈利的成长性创新型公司可以上市,使得传统的估值定价方法或将“失灵”,对于散户而言,估值定价可能会更加专业化,难度更大。”